每個人對新零售的定義可能都不一樣,有專業(yè)人士把新零售總結為“線上+線下+物流”,其核心是以消費者為核心的會員、支付、庫存、服務等方面在數據上的打通。還有人提出新零售是將零售業(yè)務數據化,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對用戶消費過程進行改造,構建新的零售生態(tài)系統(tǒng)。
1. 人們對購物體驗的注重。
近年來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上漲,人們對購物的觀點不再局限于價格低廉,而是更加注重對消費過程的體驗和感受。這是傳統(tǒng)線上電商的先天短板。線上購物由于缺少真實場景,在購物時無法具備真實的可視性、可聽性、可觸性等感官體驗,已經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高品質消費需求。
2. 傳統(tǒng)線上電商的天花板日漸顯現(xiàn)。
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近年來,全國線上零售額總量增長變得緩慢,增速已經連續(xù)三年下滑。
2014年1-9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為18238億,同比上一期增長49.9%。2015年1-9月份為25914億,同比增長36.2%,2016年1-9月份為34651億,同比增長僅為26.1%。
另據艾瑞咨詢預測,全國網購增速將以每年8-10個點持續(xù)放緩。傳統(tǒng)電商的天花板日漸顯現(xiàn)。
在這樣的背景下,對電商企業(yè)而言,只有改變才有出路。
新零售的新主要體現(xiàn)在“更多、更快、更好、更省”。本質還是零售,零售行業(yè)的發(fā)展也是一直伴隨著其中的某一項或者幾項發(fā)展起來的。
不論是實體零售還是網店零售,只要是靠下游盈利,用“生活必需,質高價低,買后放心”的商品為終端客戶服務,都是新零售。反之,只要是靠上游盈利,只顧企業(yè)自己的“毛利率”,都是“舊零售”。
新零售不僅是對線下門店的升級改造,對線上的倒逼,也是對企業(yè)加強線上線下協(xié)同能力的新考驗。
1. 供應鏈的創(chuàng)新:由傳統(tǒng)的個體供應鏈——升級到:大供應鏈即S平臺。
比如,大供應鏈集全球采購優(yōu)勢、大數據信息化、物流、倉儲、服務為一體,海量的產品如京東、天貓平臺,超強的信譽背書、資本支持融資更方便,高勢能傳播更容易引起全民瘋傳,這些都是“小帆船”的個體經濟無法相對抗的。
2. 從線上到線下的融合發(fā)展:比如,新零售最形象的就是:線上一個超大的供應鏈商城平臺,線下深度服務實體店,二者融合;比如京東新零售。
3. 對于所有創(chuàng)業(yè)者的高賦能:這種賦能要遠比傳統(tǒng)的代理-分銷制要更緊密。
新零售可以賦能給所有創(chuàng)業(yè)者,互聯(lián)網下半場,就是爭搶“賦能”,放棄被賦能權=放棄生存權!我們無需再有囤貨、品牌、資金、售后、物流、采購、培訓、信譽度等壓力,這些都是S平臺賦能給我們的。
4. 新零售更適合分享經濟,是社交化電商:作為創(chuàng)業(yè)者,只需做好二件事:做好社交化電商、做好自明星影響力。社交化電商包括內容電商、自媒體、直播、小視頻、自明星是新零售的分享基礎。
5. 新零售:新在智能終端化:比如,無人零售機、智能終端設備等。
6. 新零售,還是共享經濟的重要組成:比如,辦公室的自動零售機,即是智能終端設備,又其實是“共享了商務辦公區(qū)”,現(xiàn)在北京、廣州、福建、上海特別流行,即節(jié)省了企業(yè)的“茶水間成本”,又不占有工作空間。
新零售是從零售的角度來進行的效率優(yōu)化,形成零售業(yè)的創(chuàng)新商業(yè)模式。主要有四種途徑,分別是無人商業(yè),品牌體驗店,渠道服務化,用戶代言人。
1. 無人商業(yè)
無人商業(yè)是從成本的角度來優(yōu)化零售業(yè)。但是我們需要看到任一因素變動后,都會引起其他因素的變動。無人貨架的優(yōu)勢在于節(jié)省了大量租金和設備成本。劣勢在于新增了信任成本,商品的損耗巨大。
因此更高效的商業(yè)模式是,新增成本<節(jié)省成本。而不是簡單的降低某項成本。新增成本在無人商業(yè)中其實就是信任成本,對策就是我們需要減少信任成本,比如有選擇的把無人貨架投放在信用高的人群中??梢酝ㄟ^歷史的信用數據來做篩選。
2. 品牌體驗店
品牌體驗店是“只試不賣”,只提供信息流的體驗店。它不是商品銷售店,而是品牌宣傳店。將資金流和物流放在網上完成。
比如2016年荷蘭內衣品牌lincherie,可以讓用戶在高科技鏡子面前進行試穿,快速知道碼數。然后在網上完成購買。2017年美國高端百貨公司nordstorm,可以幫助用戶設計個人造型,修改服裝尺寸,完成提貨和退貨功能。但是購買都在網上完成。2017年Nike成立店中店,只提供更好的體驗,而將銷售放在了Nike官網和APP渠道上。他們都是品牌體驗店,將信息流,資金流,物流劃分開來的零售方式。
3. 渠道服務化
“拼縫者”是指基于信息不對稱的渠道商,它們除了撮合之外,沒有其他價值。而“渠道服務化”,并不是基于信息不對稱的渠道商,而是基于獨特價值的服務商,不會輕易被短路。
比如房產中介,他們就是“渠道服務化”。他們擁有核心價值,比如,幫助用戶何如挑選房子,規(guī)避風險,簽訂合同,知道房子值多少錢。解決了上家拿了訂金人找不到的問題,也解決了買家付定金,但是銀行貸款辦不下來的問題。
4. 用戶代言人
用戶代言人是從“首先傾向于賣家”變?yōu)椤笆紫葍A向于買家”。比如保險從業(yè)者可以從產品代理人變?yōu)橛脩舸匀?。從站在保險公司一方變?yōu)檎驹谟脩粢环健姆窒肀kU公司產品差價變?yōu)橘嵢∮脩舻姆諅蚪?。從保險代理人變?yōu)楸kU經紀人。
再比如淘寶就是用戶的代言人。幾乎所有互聯(lián)網公司都是用戶代言人。旅行網站自己本身沒有飛機和酒店。盒馬鮮生不養(yǎng)帝王蟹,不種菜。它們都是反轉了交易結構,從零“售”變?yōu)榱肆恪百I”。從代表企業(yè)賣東西變?yōu)榱舜碛脩糍I東西。再比如costco收取會員費,其實就相當于是代購費。用心幫用戶去買最優(yōu)質,最低價的商品。
類比“人脈”,它不是那些能幫你的人,而是那些你能幫到的人。
1. 線上線下結合,線上引流線下。
兩線結合自不必說,為什么要引流到線下呢?這就是線下的魅力了,線上某活動安排到線下某店舉行,某店已經不是單一模式店,已經成了融合各業(yè)態(tài)的店,如此,更多連帶消費就產生啦!
2. 商商結合,這里創(chuàng)新更多。
實體店方面,餐飲,娛樂,購物,休閑融為一體!商家與商家形成異業(yè)聯(lián)盟,比如,做內衣的為了打品牌,可以在農夫山泉的包裝上打廣告,出廠多少水就交多少廣告費。
3. 人與商品結合。
也就是個性化商品時代,商品由人的創(chuàng)意研發(fā),而打上了人獨有的某種標簽。賣商品,就是推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