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培珍
物理學科注重探究.在新課改背景下,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而自主探究學習行為的本質內涵與學生主體性理論不謀而合.基于此,教師要構建“行為課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讓學生的“學習行為”得到充分展現(xiàn),在實踐中檢驗新知,使學生對物理原理形成深刻理解,并在自由探究和思考中鞏固新知、增強學習自信心,進而實現(xiàn)初中物理教學目標.在初中物理“行為課堂”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體現(xiàn),感受到自己在學習物理中的作用,并認識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及時對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方式加以調整,提高了物理學習水平.
調查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隨意性強,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態(tài)度散漫.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從當前初中物理自主學習來看,由于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方法,導致學生對物理學科自主學習興趣欠缺.事實上,對于學生自主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究其根本,主要是因為學生自主學習缺乏明確的目標.因此,構建初中物理“行為課堂”,讓學生自主探究完成學習任務,需要教師根據(jù)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巧設“行為”學習目標.
例如,在講“摩擦力”時,“力”是物理學科研究的重要內容,了解更多關于力學知識的原理,對學生學習物理會形成助力作用.“摩擦力”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力”.為了讓學生對“力”的性質形成深刻理解,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前,教師要巧設自主探究學習目標,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摩擦力”,根據(jù)預覽物理課本對其概念有初步了解,使學生用實踐行為探尋生活中的“摩擦力”.如,有的學生用頭發(fā)和塑料尺摩擦吸引小紙片,說明摩擦力的存在;有的學生表示生活中出現(xiàn)的靜電現(xiàn)象,就是摩擦力造成的影響……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證明摩擦力的存在,以及摩擦力產生的影響.在這個用實踐行為論證物理原理的過程中,達到構建“行為課堂”的目的.
由此可見,合理的學習目標,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主要是因為以學習目標引領學生學習,激發(fā)了學生的“使命感”.在初中物理“行為課堂”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物理水平和興趣特征巧設合理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實現(xiàn)鞏固新知的目的.
課前、課中和課后學習應該是一個循環(huán)體系.從現(xiàn)階段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依然將三個環(huán)節(jié)割裂開來,課前學習沒有在課堂學習中得到體現(xiàn),課中學習沒有在課后學習中得到鞏固,使學生掌握的知識內容雜亂無章.要根治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就要對癥下藥,加強各個學習環(huán)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在初中物理“行為課堂”中,教師要將學生的課前學習成果在課中呈現(xiàn)出來,及時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彌補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知識漏洞,確保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例如,在講“摩擦力”時,依據(jù)課前老師設置的行為學習目標,學生以各種行為實踐方式完成了學習任務.在這種情況下展開課堂教學活動,教師要巧妙導入學生的學習成果,要求學生將自己課前學習得到的結論分享展示出來.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方面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另一方面課堂中生生、師生等多向互動,解決了學生課前自主學習遇到的問題,加深了學生對物理原理性知識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學生再次用實踐行為展示自己的學習過程,能使課堂教學更加輕松、充滿趣味性.
由此可見,構建初中物理“行為課堂”,教師要認識到行為課堂的真正目的,將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緊密聯(lián)系起來,實現(xiàn)對學生認知中的物理知識的深度解析和整理,促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從而實現(xiàn)初中物理教學目標.
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課前學習成果的展示,還需要運用科學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加以評價,而在課堂學習結束后,也需要通過教學評價,全面了解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困惑,幫助學生彌補知識漏洞.因此,教學評價在學生的學習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講“摩擦力”時,教師要專門設置一個環(huán)節(jié)由學生分享課前學習成果,然后在學生對教學內容初步了解的情況下巧妙導入課本知識重點,引導學生對物理原理性知識進行深入解析,同時對于學生課前學習反映的難點內容進行集中教學.在課堂小結環(huán)節(jié),通過自評、互評、教師評價等方式,對學生的課堂學習進行科學評價,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有目的性地調整教學方式和進度.
總之,構建初中物理“行為課堂”,教師要采用科學的教學方式,促使行為教學發(fā)揮重要作用,從而實現(xiàn)初中物理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