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摘要】政府績效審計是國家審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其環(huán)境的復雜性,審計風險也更為復雜,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績效審計的效率和結果。因此,本文通過從內外兩個方面對政府績效審計的風險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以期能夠在一定范圍內控制績效審計風險的發(fā)生。
【關鍵詞】政府績效審計 審計風險 風險控制
一、引言
在我國經濟不斷發(fā)展以及政府職能由治理型向服務型的逐漸轉變,政府績效審計對國家經濟發(fā)展質量的提高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但政府績效審計不同于財務審計,它不僅存在財務審計過程中的風險,也有其自身獨特的風險來源。本文擬對政府績效審計的風險來源進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措施對其加以控制和防范,以促進政府績效審計在我國更好的開展。
二、政府績效審計相關文獻綜述
(一)政府績效審計的理論基礎
王曉梅(2007)從政治學、經濟學和行政學的角度提出了政府績效審計的理論基礎,主要是社會契約理論、委托代理理論以及新公共管理理論;沈翠玲(2011)、張燕(2016)均指出政府績效審計的理論產生基礎為公共受托經濟責任以及新公共管理理論??偠灾?,政府績效審計屬于政府審計的一部分,但是又著重強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的實現(xiàn)情況,因此理論基礎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并沒有較大的出處。
(二)政府績效審計的發(fā)展演變
戚振東、吳清華(2008)以國際主流政府績效審計的發(fā)展為主軸,通過對其思想起源、理論演進與實踐發(fā)展的剖析,著力分析了對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給予的啟示與意義;沈翠玲(2011)將政府績效審計的發(fā)展演變劃分為思想萌芽階段、試點探索階段、全面推進階段三個階段,并對各時期國家相關政策的發(fā)布及實踐的應用現(xiàn)狀進行了說明。
三、政府績效審計風險分析
政府績效審計的過程中面臨著比財務審計更為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環(huán)境,因此政府績效審計的風險來源更為復雜也更不容易控制,但是其風險來源依舊可以包括內部風險和外在環(huán)境的變化引起的外部風險。
(一)政府績效審計內部風險
1.審計立項所面臨的風險。開展政府績效審計不同于財務審計,在審計開始前需要由審計項目組根據項目的影響因素來確定需要審計的項目,如對項目的重要性、項目的影響范圍等內容的考量,因此如果在對國家重點關注領域審計的過程中出錯,進而產生的審計風險是很大的。此外審計項目的性質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審計風險,如果立項確定的審計項目所需的審計方法非常復雜,以致于審計證據難以獲取,最終也會產生較大的審計風險。
2.審計技術方法不規(guī)范。目前,財務審計較績效審計而言有一套規(guī)范的審計技術方法體系,主要是財務審計已經有了較為明確的會計審計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進行規(guī)范,而績效審計目前還主要依靠于審計人員的職業(yè)判斷,并且不斷需要審計人員創(chuàng)新審計思維與方式方法,逐步縮減審計理論滯后于審計實踐的現(xiàn)狀。
(二)政府績效審計的外部風險
1.法律法規(guī)制度的缺乏。我國目前對政府績效審計的應用尚處在起步階段,不同于西方國家的廣泛開展,我國在績效審計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均沒有達到足夠成熟的階段。如此一來,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也沒有了確定的評價依據和標準,影響了績效審計的質量。
2.審計評價體系的不健全。目前績效審計的展開正在從原來對“3E”的關注逐漸上升到對“5E”的評價,但是無論是僅關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還是對包括環(huán)境效益的共同關注,績效審計的結果均需要采用一套完善的績效評價體系來進行考核,但是由于各地區(qū)和各項目的復雜性,我國目前并沒有完善的績效評價體系,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績效審計的風險。
四、政府績效審計風險的控制
(一)對政府績效審計內部風險的控制
1.逐步加強全面實施績效審計。在“新常態(tài)”背景下,績效審計作為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無疑會逐漸成為政府審計的主要抓手,要以服務廣大的社會公眾和促進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原則,將政府績效審計與國家治理及經濟安全緊密結合在一起,不斷提高各級政府部門的績效管理意識,先從思想上強化績效意識,后從行動上落實績效審計。
2.利用大數據技術開展審計。審計技術手段的滯后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審計效率,甚至會影響審計結果,而大數據技術作為信息時代炙手可熱的手段,對該技術的有效利用會極大的提高審計效率,如利用數據挖掘技術等對數據的相關關系進行更為深入的分析,有效的對審計項目的效益實現(xiàn)程度進行分析,同時還可以降低審計成本。
(二)對政府績效審計外部風險的控制
1.完善有關績效審計領域的法律法規(guī)。目前我國在《審計法》中并沒有對績效審計的相關操作進行明確的規(guī)定,因此為保證績效審計在我國的開展過程中有法可依,有理可據,應在法律中進行明確的規(guī)定,包括對理論框架的確定以及在實踐過程中各項實施程序的規(guī)定。在此過程中,我國也可借鑒已頒布的政府績效審計準則,制定符合我國特色的《政府績效審計準則》,并經批準后加以實施。
2.健全績效審計的評價體系。審計人員在對已收集到的審計證據進行分析時,要有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績效審計的評價體系來進行分析。因此,為提高政府績效審計的可靠性,我們要在改進充實政府績效審計的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構建科學系統(tǒng)的政府績效審計指標評價體系。目前理論界提出的平衡計分卡、層次分析法等評價體系在實踐中都有可借鑒的意義,并且在未來還要不斷完善。
五、小結
政府績效審計處于國家審計領域中較高的層次,隨著社會公眾對政府承擔的公共經濟責任的要求逐漸提高,績效審計的作用也越發(fā)凸顯。但是無論是何種審計類型,審計風險都存在且無法完全消除,只能盡量避免,尤其是績效審計所處的內外部環(huán)境更為復雜,也使得績效審計的風險變得更為棘手,因此只有達到對績效審計的法制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才能確??冃徲嫺玫姆沼趪抑卫恚l(fā)揮它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戚振東,吳清華.政府績效審計:國際演進及啟示 會計研究[J].2008(2):29-33.
[2]王曉梅.政府績效審計:理論基礎與風險分析 審計研究[J].2007(4):41-43.
[3]沈翠玲.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發(fā)展演變.財會通訊[J].2011(4):101-103.
[4]張燕.政府績效審計發(fā)展的現(xiàn)實困境與治理機制探討.財會通訊[J].2016(28):79-82.
[5]李素利.政府績效審計發(fā)展的影響因素研究.審計研究[J].2013(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