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火”亦稱“射虎”,起源于我國古代祭祀活動。在祭祀或節(jié)日里迎神賽會上進行的各種雜戲﹑雜耍都可以被稱為“社火”。稱“射虎”是取其以正壓邪和祈求萬事如意﹑五谷豐登﹑人畜平安之意。如今的“社火”表演已經(jīng)成為最具陜西民間特色的活動之一,“西府社火”表演者走上街頭,表演“牛虎斗”﹑“活神”﹑“神農(nóng)擒野苗”﹑踩高蹺﹑扭秧歌等節(jié)目,輔以鑼鼓嗩吶助興。
有了“社火”表演,就有了“社火臉譜”?!吧缁鹉樧V”從古代“假面”“涂面”發(fā)展而來,堪稱中國最古老的臉譜。而馬勺是農(nóng)民的一種生活用具,用于舀水﹑盛糧食,把“社火臉譜”畫在馬勺上,就形成了特殊的“馬勺臉譜”。把“馬勺臉譜”掛在門楣﹑屋檐﹑照壁﹑灶房﹑墻頭是關中﹑陜南地區(qū)流行的鎮(zhèn)宅辟邪習俗之一。
馬勺采用葫蘆或樹材,這些年葫蘆少了,多用楊木﹑松木,好一點的用柳木,常用的是桐木。將馬勺的外表打磨光滑,插入陳年小麥以吸干木頭中的水分,外表涂上一層白色膩子,晾干之后再打磨光滑,才可以作畫。
寶雞“馬勺臉譜”的圖案內(nèi)容多取自“封神榜”等民間傳說中具有法力和正義人物的造形,其寓意為鎮(zhèn)宅﹑辟邪﹑驅(qū)趕寂寞冷清,表現(xiàn)人們祈福納祥的美好愿望。在選色上,“馬勺臉譜”用色鮮艷,通過線條﹑圖案的間隔和穿插,色彩巧妙的組合和分布,既對比強烈,又和諧統(tǒng)一。勾畫﹑涂色注重對人物眉﹑眼﹑嘴的裝飾,從人物性格和容貌特征出發(fā),以夸張的手法描畫五官部位和膚色,突出表現(xiàn)人物忠奸善惡。用日月紋﹑火紋﹑旋渦紋﹑蛙紋等不同紋飾的組合來表現(xiàn)人物性格。以特定色彩辨識人物,紅為忠,白為奸,黑為正,黃為殘暴,藍為草莽,綠為俠義,金銀為神妖。
“馬勺臉譜”傳承至今,受到藝術家﹑老百姓的喜愛,既是因為它有趣的造型﹑艷麗的色彩,更是因為它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美好的民俗文化寓意?!榜R勺臉譜”運用獨特的馬勺將獨特﹑祈福的民俗文化送到百姓屋檐﹑灶房,為更多的民間傳統(tǒng)藝術傳承﹑發(fā)展提供了可資借鑒之路。普通百姓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小小的“馬勺臉譜”上得到了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