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何德根,陳慧
反復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RTIs)是兒科的常見病、多發(fā)病,由于兒童免疫系統(tǒng)尚未健全,發(fā)病反復,導致免疫功能差,感染易擴散,影響患兒的成長發(fā)育,長期困擾兒科醫(yī)師及家長[1-2]。目前西醫(yī)對此并無特殊治療,中醫(yī)中藥在調(diào)節(jié)免疫,改善體質(zhì),治療RRTIs方面療效明顯。本研究運用自擬復感湯配合捏脊治療土虛木亢和型RRTIs,觀察其臨床療效,并檢測患兒唾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與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比值(sIgA/ALB)的變化情況,現(xiàn)總結(jié)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中山市中醫(yī)院兒科收治住院的RRTIs患兒200例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因失訪等原因退出或中止治療19例(失訪率9.5%),觀察組8例,對照組11例。最終實際納入統(tǒng)計分析共181例。觀察組92例,其中男47例,女45例;年齡2~6歲,平均(4.04±0.60)歲。對照組89例,其中男48例,女41例;年齡2~6歲,平均(3.95±0.52)歲。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判斷條件和防治》中的診斷標準[3]。即每年上呼吸道感染次數(shù)分別為:0~2歲≥7次,>2~5歲≥6次,>5~14歲≥5次。每年下呼吸道感染次數(shù)分別為:0~2歲≥5次,>2~5歲≥4次,>5~14歲≥3次。
1.2.2 中醫(yī)診斷標準 參考文獻[4]擬定RRTIs土虛木亢型診斷標準:(1)主癥:體弱易感;(2)次癥:①自汗盜汗,倦怠乏力,面色萎黃少華;②納呆食少,腹瀉或腹脹;③多動,急躁易怒、注意力不急中;④舌質(zhì)紅少苔或有地圖舌;⑤脈弦細。診斷標準:具備主癥+次癥3項或3項以上。
1.3 納入標準 (1)符合RRTIs的西醫(yī)診斷標準及中醫(yī)辨證標準;(2)年齡2~6歲;(3)病程在1年以上;(4)患兒家屬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 (1)原發(fā)性免疫功能缺陷病者;(2)先天性呼吸道畸形、先天性心臟病疾患及先天性纖毛不動綜合征者;(3)合并慢性疾?。贺E病、貧血、營養(yǎng)不良、結(jié)核病、腎病等;(4)近3個月應用免疫增強或抑制劑治療者;(5)有骨折、皮膚潰瘍、創(chuàng)傷出血等小兒推拿禁忌證者。
1.5 治療方法 觀察組均口服自擬復感湯,藥物組成如下:太子參、白術、茯苓、芒果核各10 g,厚樸、稻芽、白芍、鉤藤、陳皮、布渣葉、山萸肉各5 g,炙甘草3 g。加水100 mL,煎至50 mL,每日口服1劑,按3 mL/kg口服。捏脊法:患兒取俯臥位,用雙手拇指及食指輕輕捏起患兒脊柱兩旁的皮膚,自患兒骶尾處長強穴開始,左右手交替往上捻動,邊捏邊拿,邊拿邊放,直至大椎穴處,往返每日5次,此療法教會家長后自行回家操作。對照組口服匹多莫德片(商品名:唯田,北京朗依制藥有限公司),前2周每日口服0.8 g,后2周每日0.4 g。兩組服藥時間為1個月。
1.6 sIgA/ALB的檢測 取所有研究對象上午10時唾液,并于當天14時統(tǒng)一檢測。具體方法如下:飲入漱口水或瓶裝飲用水,用力漱口后,用一次性空針注射器抽取自然分泌唾液5~10 mL,將唾液置于試管內(nèi)離心(2 0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清液于EP管內(nèi),將EP管保存于-20 ℃冰箱內(nèi)待用。嚴格按試劑盒說明的操作步驟進行檢測。儀器:80-2型離心機(上海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Bio-Tek E13412E型全自動酶標儀(USA);MDF-U5411型-20 ℃低溫冰箱(SONY公司);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試劑盒(北京北方偉業(yè)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同時抽取患兒清晨空腹血2 mL,檢測ALB,計算sIgA/ALB。
1.7 觀察指標 兩組臨床療效,治療前及治療后3個月檢測患兒sIgA/ALB的變化情況。
1.8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中醫(yī)兒科學》[5]擬定。(1)臨床控制:停藥后1年內(nèi)上呼吸道感染次數(shù)<2次,無下呼吸道感染;(2)顯效:停藥后1年內(nèi)上呼吸道感染次數(shù)減少2/3,發(fā)病時病程縮短;(3)有效:停藥后1年內(nèi)呼吸道感染次數(shù)減少l/2以上,發(fā)作時病程縮短;(3)無效:治療后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不足1/2,治療后發(fā)病次數(shù)、病程、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
2.1 兩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n(%)]
注:與對照組比較,aχ2=13.796,P<0.05。
2.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sIgA/ALB水平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sIgA/ALB水平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at=-8.639,-68.837,P<0.05;與對照組比較,bt=44.221,P<0.05。
表2結(jié)果表明,治療前兩組sIgA/ALB水平顯著低于治療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sIgA/ALB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兒童RRTIs是指1年以內(nèi)頻繁發(fā)生呼吸道感染,超出正常范圍[4],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如咽炎、喉炎、鼻炎、鼻竇炎、扁桃體炎及下呼吸道感染如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RRTIs患兒又稱復感兒[6],因素體正虛無力抵抗外邪,經(jīng)常出現(xiàn)流涕、發(fā)熱、咽痛、咳嗽等癥狀[5],中醫(yī)屬于感冒、咳嗽等范疇。《內(nèi)經(jīng)》云“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今患兒平素稟賦不足,心肝有余,肺脾不足,故衛(wèi)氣不足,邪氣趁人,如此反復發(fā)作,又進一步損傷正氣,形成惡性循環(huán),脾土虛弱而肝木偏亢,進而影響肝的疏泄功能,肝脾不和是發(fā)病的重要因素,在本虛基礎上易夾滯、夾濕、夾痰、夾熱等以致病情復雜,遷延不愈,直至小兒逐漸生長發(fā)育而腎氣充實、肺脾氣足而止。本研究采用自擬復感湯治療RRTIs肝強脾弱型,其中太子參、茯苓、白術補脾益胃,加厚樸、陳皮、稻芽理氣助運化,加用白芍柔肝,鉤藤平肝,同時使用嶺南道地藥材健脾布渣葉消滯開胃,清肝利濕,化痰,芒果核健胃消食,化痰止咳,行氣散結(jié),共奏健脾平肝、化濕消食之功效。綜上所述,本方以補脾為中心,加用疏肝理氣,調(diào)暢氣機藥物,具有健脾平肝的作用。
捏脊療法是以中醫(yī)基礎理論為指導,運用提、拿、捏、推手法刺激人體背部皮膚,從而達到防治疾病作用的一種外治方法[7]。通過刺激督脈及五臟背俞穴,可達到疏經(jīng)通絡、調(diào)和氣血、調(diào)整陰陽,從而調(diào)節(jié)整體臟腑功能平衡的作用[8]。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捏脊療法是通過手法的機械刺激,直接作用于人體體表而達到治療的目的[9],還可調(diào)節(jié)人體免疫功能以增強人體防御功能[10]。捏脊療法主治先后天不足的一切虛弱病癥,能有效地培元固本,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
固有免疫、細胞免疫、體液免疫等免疫功能低下是RRTIs發(fā)病的重要原因[11-12];同時研究表明,作為機體內(nèi)因條件的免疫功能持續(xù)異常是RRTIs反復發(fā)生的主要病因[13]。匹多莫德能抑制某些炎性介質(zhì)對機體的毒性作用,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反應,增強免疫功能及免疫識別能力,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可治療RRTIs[14-16]。
兒童RRTIs時,支氣管黏膜及其局部免疫均出現(xiàn)異常[17-18]——支氣管黏膜纖毛結(jié)構異常、黏膜分泌sIgA減少。sIgA作為黏膜免疫系統(tǒng)的效應分子在呼吸道黏膜抗感染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其抗感染機制可能和阻止病毒吸附、凝集細菌、溶解細菌、調(diào)理吞噬和抗體依賴的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作用有關[19]。其黏膜免疫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屏障,是第一道屏障,sIgA是黏膜免疫的主要抗體,支氣管黏膜的主要抗體是sIgA,唾液中的sIgA可以直接反應黏膜免疫的功能狀態(tài),但是受血液IgA漏出的影響,不宜作為直接的檢測指標。由于血漿ALB的濃度反映黏膜的滲透性,因此檢測sIgA/ALB能減少血液sIgA漏出帶來的誤差,得到相對準確的結(jié)果。研究表明,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低下,是RRTIs發(fā)病的重要因素[20]。RRTIs患兒存在黏膜免疫功能低下,增強呼吸道免疫功能可從根本上減少RRTIs的發(fā)作[21]。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復感湯配合捏脊治療RRTIs臨床療效確切,較西藥匹多莫德能更好的提升RRTIs患兒的sIgA/ALB,說明中醫(yī)中藥較匹多莫德更好的提高RRTIs患兒的黏膜免疫功能,能夠使得RRTIs患兒黏膜免疫功能得以修復,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1] 吳光聲,王立,李珊,等.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病因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1,49(15):152-153.
[2] 王國權,吳曉蘭.匹多莫德輔助治療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5,21(15):137-138.
[3] 林立,李昌崇.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判斷條件和防治[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7,32(4):249-252.
[4]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21-22.
[5] 汪受傳.中醫(yī)兒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82.
[6] 陳玉萍.匹多莫德佐治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療效[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6,32(1):58-59.
[7] 柯玫瑰,廖軍,徐騰,等.捏脊通督療法在成年疾患中的臨床應用[J].健康研究,2011,31(4):303-305.
[8] 鄭佳璇,廖軍,張樂,等.捏脊療法源流考及臨床應用[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3,19(4):451-452.
[9] 韓斐,苗雨清.對小兒厭食癥捏脊療法的探討[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2,9(12):68-69.
[10]楊小平.捏脊療法益氣健脾作用的臨床探討[J].按摩與導引,2000,16(1):13-16.
[11]李海林,金萍,黃永坤,等.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紅細胞CRI數(shù)量基因多態(tài)性及其紅細胞免疫功能[J].免疫學雜志,2006,22(4):423-425.
[12]黃小琪.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T細胞亞群及免疫球蛋白的研究[J].廣西醫(yī)學,2007,29(12):1876-1877.
[13]周榮佼,王金燕,周玉明,等.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血清中Th17細胞主要效應因子表達的相關性研究[J].實用檢驗醫(yī)師雜志,2013,5(3):195-196.
[14]陳慧嫻,何耿華,黃艷艷,等.匹多莫德聯(lián)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136例臨床觀察[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0,4(23):8-9.
[15]Careddu P.Role of immunoactivation with pidotimod in recurrent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childhood[J]. Arzneimittelforschung,1994,44(12A):1506-1511.
[16]Huang JH, Huang XH, Wang K, et al.Bioequivalence evaluation of two formulations of pidotimod using a limited sampling strategy[J]. Biomed Pharmacother,2013,67(6):475-480.
[17]吳小川,周杜鵑.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的支氣管黏膜免疫和氣道高反應性變化[J].臨床兒科雜志.2011,29(1):22-25.
[18]曾偉斌.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細胞免疫功能探討[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5,11(10):14-16.
[19]曾常茜.分泌型IgA在黏膜抗感染中的作用[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6(1):33-35.
[20]李欣,岳冬輝,畢巖.sIgA在黏膜免疫中的作用[J].河南中醫(yī),2015,35(12):3212-3214.
[21]張琳,何德根,陳慧.兒童反復呼吸道感染外周血Th17細胞、唾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白蛋白比值變化及其意義[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兒科學,2016,8(4):387-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