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文,張麗嬌,翁澤林,許尤佳
支氣管哮喘是兒童常見的疾病,易反復,難治愈,影響患兒生活、學習和生長發(fā)育,給家庭帶來較大的心理和經濟負擔,近年來,哮喘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1],我國兒童哮喘發(fā)病率從1900年的0.91%增加至2000年的1.5%,10年期間增加了64.84%[2],而至2010年我國城市兒童哮喘患病率上升至3.02%[3]。多年來關于哮喘的研究一直是醫(yī)學界的熱點。許尤佳教授提出“兒為虛寒”理論[4],在嶺南兒科屆獨樹一幟,在中醫(yī)藥治療小兒哮喘上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提出“陽氣不足”“脾胃虛弱”是哮喘患兒的共同特點,現(xiàn)對其治療小兒哮喘緩解期患兒的處方用藥進行研究,總結其用藥規(guī)律。
1.1 資料來源 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廣東省中醫(yī)院兒科門診許尤佳教授治療哮喘患兒的處方,進行篩選,選取其中治療小兒哮喘的124例醫(yī)案,按照“疾病-證型-方劑-藥物”的模式作標準化整理和分類,對其處方用藥規(guī)律進行研究[5]。
1.2 處方錄入 由專人將上述篩選后的處方錄入“中醫(yī)傳承輔助平臺(V2.5)”軟件。錄入完成后,再由雙人負責數據的審核,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
1.3 數據分析 通過中醫(yī)傳承輔助平臺中“數據分析”模塊中“數據分析”功能,利用系統(tǒng)“數據查詢”功能,按指定方劑名稱“支氣管哮喘”提取出錄入系統(tǒng)的處方124個。統(tǒng)計分析方法為該軟件自帶的挖掘算法,包括藥物頻次統(tǒng)計、組方規(guī)律分析、新方分析等[6]。
2.1 用藥頻次 通過對許尤佳教授治療恢復期哮喘患兒所用的124個處方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共包含53味中藥,進行“頻次分析”,可得到治療哮喘恢復期中藥頻次排序(由高到低);其中使用頻次超過30次的中藥有18味(限于篇幅,頻次<30次的藥物未列表),見表1。
表1 治療哮喘處方中出現(xiàn)頻次≥30次的中藥
表1可見,許尤佳教授治療小兒哮喘恢復期的常用中藥前五位的分別為補虛藥、解表藥、理氣藥、消食藥和收澀藥,見表2。常用中藥前10位分別是防風、白術、甘草、陳皮、五味子、炒稻芽、檳榔、柿蒂、太子參和佛手。
表2 治療哮喘處方藥物分類
2.2 用藥四氣五味分析 通過對許尤佳教授治療小兒緩解期哮喘處方中所用中藥用藥頻次進行“四氣分析”,由結果可見許尤佳教授治療小兒緩解期哮喘以溫藥為主,其次為平之品,少佐寒、涼性藥物,亦少用熱性藥物,見表3。
表3 治療哮喘處方藥物四氣分布
許尤佳教授認為哮喘患兒“虛寒為本”,尤以肺脾腎三臟不足,治療上當以溫益為主,但不可燥熱太過,當以相對柔和稍溫之品,又常配以甘藥,見表4,因小兒常脾虛,脾胃為后天之本,顧護脾胃為大要。
表4 治療哮喘處方藥物五味分布
2.3 用藥規(guī)律分析
2.3.1 用藥模式 我們在軟件的“組方規(guī)律”分析中,將“支持度個數”設為35,“置信度”設為0.9,點擊“組方規(guī)律”,按照藥物組合出現(xiàn)頻次由高到低的順序進行排序,出現(xiàn)頻次在80次以上的組合共14組,見表5。前5位分別為“白術、防風”“甘草、防風”“白術、甘草”“白術、甘草、防風”“防風、陳皮”。
表5 治療哮喘處方中出現(xiàn)頻次≥80的藥物組合
2.3.2 規(guī)則分析 我們在軟件的“組方規(guī)律”分析中,將“支持度個數”設為35,“置信度”設為0.9,點擊“規(guī)則分析”,來得出藥物同時出現(xiàn)的概率。許尤佳教授常用中藥組合為:“甘草、補骨脂、白術”“甘草、芒果核、白術”“太子參、甘草、白術”“佛手、檳榔、太子參”。
2.3.3 關聯(lián)度分析 本研究先對得出的數據進行聚類分析處理,點擊“聚類”,先將相關度設置為5,懲罰度為2,設置完畢后點擊“藥對系數”按鈕,得出藥物關聯(lián)系數,關聯(lián)系數排名前15的見表6,其中關聯(lián)系數最高的前3位分別為:“柿蒂、桃仁”“炒稻芽、蒼耳子”“檳榔、柴胡”。
2.3.4 核心藥物網絡圖 通過組方規(guī)律中的“網絡展示”功能,可得到核心藥物網絡展示圖,見圖1,可看出甘草、防風、白術、佛手、陳皮、太子參、檳榔位居圖中核心位置。
表6 基于改進互信息法的藥物間關聯(lián)度分析
圖1 核心藥物網絡展示圖
采用數據挖掘方法,得出許尤佳教授治療小兒哮喘緩解期常用中藥有防風、白術、甘草、陳皮、五味子、炒稻芽、檳榔、柿蒂、太子參和佛手等,防風氣味甘、溫,張志聰曰:“其色甘,其質黃,其嗅香,秉土味之專精,治周身之風癥。蓋土氣厚,則風可屏,故曰防風。”《神農本草經》曰:“氣味甘、溫,無毒,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周行周身骨節(jié)疼痛,煩滿。久服輕身。”許尤佳教授認為,防風可散風邪,疏導中焦脾胃氣機,條暢肝木之氣,厚土氣以載木氣,土氣厚則風木不妄動,小兒脾常虛,而哮喘反復發(fā)作對于中醫(yī)亦為風動之象,故多用防風,既能厚土,又能散風邪,且其疏風外散之力不強,可防開散太過而傷及中氣;白術、甘草、太子參同用,取四君子湯之義,加強顧護脾胃之力,檳榔、佛手、陳皮等藥物的選擇,考慮到小兒易消化不良,形成積滯,故常用上述三藥消食導滯,五味子、柿蒂斂肺降氣,取降肺止咳之意。
許尤佳教授治療小兒哮喘恢復期常選用溫性藥物,占所有藥物一半以上,慎用、少用寒涼藥物,此與其“兒為虛寒”理論完全對應,許教授認為,小兒多以虛寒為主,尤其在慢性頑固性疾病患者身上表現(xiàn)更為突出[7],多采用“健脾益氣溫陽”之法對治[8],可見其對小兒陽氣的重視和呵護。選擇藥物性味方面,以甘味為主,因小兒脾常虛,且喜甘甜之品,選擇使用甘味藥物不但方便給藥,小兒喜飲,又可健脾,呵護后天之本。
組方規(guī)律方面,許教授喜用“白術、防風”“甘草、防風”“白術、甘草”“白術、甘草、防風”“防風、陳皮”,其中白術為健脾之藥,而防風既能疏散風邪,又能厚土,兩藥相配,健脾厚土載木,既可健脾益氣,又可條暢肝木,再加甘草,則加強了補益脾胃之力;防風配伍陳皮乃常用配伍,陳皮可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不但針對小兒易積易滯,而且可防補益藥之壅滯。
藥物關聯(lián)度方面,許教授常用的有柿蒂、桃仁,炒稻芽、蒼耳子和檳榔、柴胡,其中柿蒂乃嶺南常用之藥,可降肺胃之氣,尤其針對哮喘患兒,氣機易向上,宣發(fā)太過而肅降不足,故常用柿蒂降氣止咳,而桃仁既可活血又可潤腸,兼有止咳之功,許師常用于治療哮喘,取其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環(huán)之用[9]。治療肺與大腸相表里,配伍柿蒂可助氣機之降,納氣歸元;炒稻芽、蒼耳子這兩藥的配伍,主要是針對哮喘伴有鼻塞癥狀患兒,蒼耳子可通鼻竅,而肺脾又是同屬太陰,加炒稻芽可消食和中,健脾開胃,亦針對了脾胃虛弱,易成積滯的特點;檳榔、柴胡配伍,檳榔可理氣消食,而柴胡可疏肝,亦可升舉脾胃清陽之氣,在理氣消食,條暢脾胃之氣的前提下,再升舉脾之清陽,可助陽氣之升發(fā),達到“升起壯陽”[10]之效。
網絡展示圖可看出,甘草、防風、白術、佛手、陳皮、太子參、檳榔位居圖中核心位置,是許尤佳教授治療小兒哮喘緩解期的核心藥物,可見以補益、理氣、消食之品為主。
[1] 劉傳合,洪建國,尚云曉,等.中國16城市兒童哮喘患病率20年對比研究[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5,30(8):596-600.
[2] 全國兒科哮喘協(xié)作組. 2000年與1990年兒童支氣管哮喘患病率的調查比較[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4,52(2):43-47.
[3] 全國兒科哮喘協(xié)作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huán)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 第三次中國城市兒童哮喘流行病學調查[J]. 中華兒科雜志,2013,51(10):729-735.
[4] 江文文,廖若莎,楊京華,等.許尤佳教授“兒為虛寒”理論在小兒哮喘脫敏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4,29(5):1521-1523.
[5] 唐仕歡,楊洪軍.中醫(yī)組方用藥規(guī)律研究進展述評[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5):359-363.
[6] 楊洪軍,趙亞麗,唐仕歡,等.基于熵方法分析中風病方劑中藥物之間的關聯(lián)度[Z].中國北京:20055.
[7] 許尤佳,黃騰,楊京華.中醫(yī)藥配合標準化特異性免疫治療50例過敏性疾病患兒的療效分析[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兒科學,2010,2(2):123-125.
[8] 趙毅濤,鄭燕霞,翁澤林,等.淺析許尤佳現(xiàn)代嶺南小兒體質觀及兒童保育觀[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13,47(7):40-41.
[9] 許尤佳,楊京華,羅笑容. 提高小兒哮喘療效的幾個關鍵性問題[J]. 新中醫(yī),2004,36(8):73-74.
[10]鄭燕霞,劉卓勛,李冰潔,等.升氣壯陽方聯(lián)合標準化屋塵螨疫苗免疫治療兒童變應性哮喘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5,31(11):1855-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