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發(fā)林
[摘 要]精彩的結課,不僅能對課堂內容起到小結整理、點睛升華的作用,還能拓寬學生的思維和視野,從而達到“曲雖終而意未盡”的境界。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結課;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課堂中精彩的課前導入是啟奏樂章的序曲、扎實而有效的中間環(huán)節(jié)令人入迷,但精妙絕倫的“終曲”也不可忽略。這里的“終曲”便是課堂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結課。結課不僅能對課堂內容起到小結整理、點睛升華的作用,還能拓寬學生思維及視野,從而達到“曲雖終而意未盡”的境界。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也要常常借鑒大師們的某些說法,融合自己的理解大膽進行實踐。
一、高度概括
高度概括是許多教師常用的方式,這對鞏固、強化教學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比如在進行《西門豹治鄴》教學結束前,回歸板書,用“摸清底細定妙計,懲治惡人破迷信,開鑿渠道修水利,治鄴成功百姓安?!?8個字對文章內容做出了高度概括,讓學生對所學內容再次梳理,了然于胸。
在《幸福在哪里》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從三位青年人的自述理解智慧女兒的回答,以“幸福就在有益于人類的勞動中!”結束教學。精辟的總結帶著學生在領悟課文內容的同時,深度挖掘了教材內涵,在學習文本中培養(yǎng)了認識能力,擴大了教材的教育效果。這樣的結課方式,概括清晰簡潔,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回歸課題
結課時,回歸課題,能起到強化認識的作用。同時也是學生在全面理解課文,內化認識后的情感升華。例如《活見鬼》時可以這樣結尾:
師:放學后,找機會讀讀馮夢龍的《古今譚概》,里面的文章很有趣,也可以把今天的故事講給你的父母聽聽,因為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不可思議的事時,經(jīng)常會說——
生:(大聲齊讀課題)活見鬼!
師:下課!
采用回歸課題的結課方式,讓整個課堂因學生內化認識后的最后一讀,回環(huán)起伏,充滿語言美。
三、多維討論
部分老師在結課時多采用多角度討論的方式來結束教學,收到了進一步加深認識的作用。在進行《草船借箭》的教學活動中,讓學生通過討論:如果諸葛亮的對手是孫權、周瑜,他是否還能成功?為什么三天后江上有大霧?為什么諸葛亮相信魯肅的為人?從而得出諸葛亮料事如神的原因——心中想法要與實際情況相符合,并以此結束教學。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對諸葛亮在“借箭”一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智謀和才識,在更高層次上形成全面認識。
這樣的課堂結尾,沒有把討論點和學生的思維局限于一篇課文內,做到了深入教材又跳出教材。這種認識與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理解課文內容、結構的認識,其層次是不一樣的。
四、寫出感受
寫下并交流心中的感受在許多大師的課堂里也成為了結課的一種方式,由于書面表達細膩全面,這不僅是注重語文學科工具性的表現(xiàn),更有利于全體學生的情感表露。
在教授《信任》一文時結課片段是這么寫的:
師:(出示練習句子)“伯伯,我看見了大海,真的,我看見了……”拿出筆,續(xù)寫結尾,可以寫感受、理解、希望……但不要忘了作者內心深處對繼父深深的愛。
(學生寫話并進行交流)
此環(huán)節(jié)使得跌宕起伏的課堂在最后得以沉淀,那就是師生內心深處情感的表達。
同樣的,《燈光》教學結束之前,也讓學生寫下自己的感動:
……
師:明年的清明節(jié),當你來到烈士墓前,你想對那些為了我們能在燈光下學習,能過上幸福生活而犧牲的英雄們說些什么呢?——請你寫一些你此時的想法吧!用上“燈光”“珍惜”兩個詞。
(學生寫話,課堂在交流中結束)
值得注意的是寫話的結課方式不能為寫而寫,應該是學生對文本深刻理解之后,內心情感的一次奔涌,只有這樣的結課,才是精彩的,引人共鳴的。
五、似盡非盡
似盡非盡,意義深遠的結課,即在一堂課結束時,或是老師巧設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走出課堂,學習內容或者空間得以擴展,或營造濃郁的氛圍,戛然而止,使學生有“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感覺。
在《凡卡》教學中,可以這樣結尾:“凡卡在夢中甜蜜的笑了,可是我們笑得出來嗎?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尾呢?這就是作者契科夫要通過小說表達的對社會的看法,課后可以自己詳細搜索一下作者以及作品的有關資料,我們會有更多的收獲?!?/p>
對于文學作品更深層次的思考,將問題留給學生,改變學生說不出來就代而言之的做法。這種讓學生在課外生活中、在人生成長中繼續(xù)思考的做法,使一節(jié)課的生命超出了40分鐘,甚至陪伴孩子一生。
倘若說,良好的開端是一節(jié)課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條件,那么,圓滿的結課更是衡量教師教學藝術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傊n終安排沒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我們苦于鉆研,一定能奏出具有我們個人符號的美妙“終曲”從而使完美的結課成為全面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讓整個課堂得以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