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轉課堂是適應新時代對于中職教育發(fā)展要求主旨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將中職學生作為真正的學習主體,也可以將學生的學習內容建立在更高的教育高度上來進行。通過與學生之間的教學實踐,可以培育中職學生自我效能能力,從而可以促進英語課堂高效化構建,提升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和參與熱情。
【關鍵詞】翻轉式教學;中職學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影響;研究
【作者簡介】汪達志,佛山市順德區(qū)北滘職業(yè)技術學校。
一、翻轉式教學與學生自我效能的之間的概念分析
1.翻轉課堂的概念解析。翻轉課堂,又稱為“顛倒課堂”,這種有趣的課堂組織模式,是指重新調整了課堂內外的時間結構,時間結構的調整是為了將學習的主動權轉移給學生,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發(fā)展課堂的教學模式可以充分地利用課堂內外的寶貴時間,讓學生自主地安排瑣碎、零碎、閑暇的時間和學習之間的關系,有利于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和專注于基礎項目的學習,在進行基礎項目和知識的準備基礎之上,與老師共同解決課堂中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
2.自我效能含義概述。學習的自我效能是班杜拉提出來的一種學習概念,社會學是理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實質上就是在特定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中,人對自己的某種能力的希望。自我效能是一種較為主觀的判斷,與自我能力感是同一概念的。
3.翻轉式教學與學生自我效能的之間聯系性。翻轉課堂這種學習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升學生自主規(guī)劃學習計劃的能力,在學習內容、學習節(jié)奏、學習風格和學習組織形式的基礎之上,借助于互聯網豐富的教學素材,如視頻講座、播客、閱讀功能非常強的電子書等電子材料,以自我效能的模式協(xié)助教師來完成的講述模式和合作模式。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可以非到學校與教師進行講授互動,而通過學生自我效能之后,利用互聯網豐富的在線課程進行基礎知識的儲備,在一定的基礎知識儲備之上進行自我提升,這種自我提升引發(fā)了教師角色的轉變,同時,也可以更好地利用師資力量的資源,有效地緩解了教學資源之間的矛盾和匱乏,改善了師資力量和學生資源之間供求關系的現狀,通過課程模式、管理模式一系列的變革,讓學生的參與感更強,學生可以更加靈活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相長的過程中。
二、中職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現狀
根據對英語教學實踐和翻轉課堂的教學數據分析研究,以及對研究數據進行搜索和描述,發(fā)現目前有關中職院校翻轉課堂的研究程度不足,同時研究證明,有關于英語方面的翻轉課堂研究并不多。通過實證研究可以發(fā)現,中職院校由于其實踐性強,對于翻轉課堂的應用也比較重視,但是由于中職學生性格活潑且知識接受性較弱,教師的工作也比較繁忙,因此對于翻轉課堂的使用開展并不順利。目前在我國借鑒并使用翻轉課堂模式,使用特定的技術及教學手段,幫助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尤其是通過借助先進的科技和互聯網技術搜索相關資料,加速對于翻轉課堂學習的過程,在中職方面的應用非常少。當然這也是由于英語學科本身的難度,尤其在某些特定領域的難度較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說關于翻轉課堂與學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之間的聯系性探究就相對比較陌生,因此開展自我學習時,可能無法意識到學習過程中的一些首要問題,給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開展帶來了一定的阻礙。
三、基于中職學生英語自我效能培養(yǎng)翻轉課堂教學相關研究
1.翻轉課堂的具體組織內容與流程設計。翻轉課堂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在課堂上講課,也不在課下布置太多家庭作業(y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將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變得互動更強、更加透明,這一教學方式可以有效的使知識與理論結合的教學發(fā)展模式在翻轉課堂中得到更進一步的踐行。教師通過講授法和協(xié)作法,結合學生聽視頻講座、看博客、閱讀電子書,或者依據網絡交流平臺,例如微信、QQ等交流方式與同學進行討論和互動,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資源包數據,達到一種混合式學習,探究式學習的學習效果。
翻轉課堂的教學組織模式,需要豐富的演繹思維,在具體組織內容和流程的制定過程中,要求學生能夠善于歸納總結整理英語資源的相關資料,歸納整理英語相關資料是翻轉課堂與運用的第一步,一般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主學習兩遍以上。
第二步是集中的解決難點和重點,對于新問題、新情境和需要記憶部分的內容,希望學生能夠發(fā)揮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將知識納入到自己的常識記憶之中,翻轉課堂可以有效地利用現代科技的迅猛發(fā)展基礎,吸收來自全球的視頻進行對于知識的全新思維解讀,打破舊的學習模式所帶來的滯后性。一般對于視頻學習的內容不會超過15到20分鐘,看完微視頻之后,學生就可以打開網頁,自主地進行學習,培養(yǎng)自我效能。
第三步是重要的課堂效果檢測和自主學習落實,這種落實和檢測一般是帶動了整個學習過程以及學習和知識的運用轉換能力的迅速提升,教師教育學生同時專業(yè)化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幫助學生查缺補漏,強化和鞏固實體資源的知識。這種理順的過程是在課堂上進行并完成的,通過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和課堂學習方法及內容,開展豐富的課堂競賽和競爭模式,鼓勵學生帶著課本走向社會,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
最后,教師將對于整個的學習內容,進行一定的評估和監(jiān)測,立足教育目標對學生學習問題進行分析,借助微課幫助學生學習,進行在線檢測,完成對學生學習水平的最終的評估,翻轉課堂有助于師生互動教學。
2.翻轉課堂的設計難點。對于英語研究的另外一個難點是在于學習的過程,英語對于英語自我效能培養(yǎng)措施了解的可能不多,尤其是身邊所處生活環(huán)境沒有英語的學生,可能對于如何培育自我效能具體措施了解不多。這是由于現在學生大部分都受到傳統(tǒng)教育模式影響,同時由于中職學生業(yè)余生活比較忙碌,因此對于英語的自我效能培養(yǎng)措施不能形成直觀的感官認識,對于英語自我效能培養(yǎng)措施的理解和深入研究。
另外一個教學難點是,目前由于英語資源的重視是近幾年的,是很多中職英語教師本身對于英語資源中設立資源的保護認知內容較少,重視程度不強,之前可能會讓學生進行強行的直接記憶,不利于真正把握英語和人為因素之間的關聯,也無法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思考過程。同時由于英語資源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要求具有豐富的視頻和教程,在我國相關珍貴的自我效能培養(yǎng)培育資料較少,尤其是能夠針對學生英語自我學習的視頻資料,以及英語自然演化變革的對比資料都比較匱乏,僅有的資料可能是非教學目的的收集或者早前時間比較早的資料,一些現有的課堂視頻、課件無法與時俱進,起不到很好的作用,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課件帶來了很大的難度。
3.對中職英語翻轉課堂的設計水平及課堂效果實驗對比。針對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這一研究課題來說,必要的數據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效果是一個量化的概念,因此,根據調查研究的具體內容,設置針對四組學生進行對照實驗,可以獲得關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具體情況的第一手真實資料。
本文遵循對照試驗的原理和要求,根據本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制定了分別針對四組學生兩種版本的對照試驗,以隨機抽樣的方式進行了考察:
本文章主要圍繞翻轉課堂對培養(yǎng)中職學生英語學習自我效能方面的影響進行研究,必須依據相關可靠的數據理論支持, 于是筆者進行了實驗教學,選取兩個班級中的學生以隨機抽樣的方式組成四組英語學習小組,分別為實驗組1、實驗組2、對照組1、對照組2,其中實驗組,這兩組是一個班級的學生,在利用翻轉課堂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對其進行英語學習指導;,而兩組對照組,是利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知識傳授,不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形式。最后在平時成績中進行多次測驗,將月考、周考、期中考試以及期末考試的成績進行統(tǒng)計分析,最后得出【表1】(翻轉課堂實驗教學成效多次統(tǒng)計表),實驗組通過翻轉課堂的英語教學,在多次考試中明顯有所提升成績,基本平均提升。由上面的表格也可以看出,在周考、月考中這四組同學都有所提升,分別提升30%、26%、29%、42%,雖然從月考中的提升效果來看,對照組以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好像,表面看來提升效果不錯,但是在期中期末兩次大型考試中,平均成績卻有了很大的變化,兩組實驗組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下,分別提升了56%和68%,而對照組卻只有14%和-12%!對照組1有所進步,但并不大,對照組2且成績落后,進步速度不如其他三組。
通過統(tǒng)計結果可以看出,翻轉課堂的模式和學生的實際自我效能能力之間有所聯系,翻轉課堂對中職學生的自我效能培養(yǎng)有很大的影響,基本素質的權重往往有很大的增加。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是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和英語技能,專業(yè)化的英語教師,應該熟知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其工作應該和其他學科的教師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英語教師應當在英語教育方面有獨特的見解和理論指導,并且在英語知識領悟方面有所長,英語教師的教學技能掌握情況,對于英語事業(yè)的發(fā)展有重要的意義。
四、結束語
對于學校來說,有效的互聯網學習環(huán)境,快速的互聯網交通過程,嚴格的互聯網監(jiān)控監(jiān)督體系,是進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的重要核心,這是因為英語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需要依托于成熟的教學硬件。因此,保證英語教學的連續(xù)性連貫性,以及保證教師能在一個健康合理的中職英語教學環(huán)境之下進行授課,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劉忠才,陳平.民辦高校英語專業(yè)精讀課實行翻轉課堂的必要性及教學模式設計[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8(02):117-118.
[2]魏宏建.翻轉課堂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學周刊, 2018(02):16-17.
[3]顧佳旎,孟慧,范津硯.社會自我效能感的結構、測量及其作用機制[J].心理科學進展,2014,22(11):1791-1800.
[4]陳莉.基于職教新干線的高職翻轉式教學設計初探——以《導游講解服務技術與實施》課為例[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5(03):278-280.
[5]陳曉勇.翻轉課堂模式下高職《模具CAD/CAM》課程評價方案的構建[J].職業(yè)技術,2018(02):1-4.
[6]李西營,張莉,蘆詠莉,張恒升,張龍萍.創(chuàng)造性自我效能:內涵、影響因素和干預[J].心理科學進展,2012,20(01):10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