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毛扎西 次旦頓珠 晉美
西藏以其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人文風情,吸引了世界各國的紀錄片導演。早期的西藏紀錄片主要是對西藏風土人情知識性的解密,特別重視神山圣湖、云中秘境的拍攝,知識普及價值頗大。近年來,由中央電視臺等主流電視媒體拍攝的《第三極》《天河》《極地》等,強化了對人物及故事的挖掘,思想性、藝術性以及觀賞性都達到了很高水準。
西藏本土電視媒體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作能力提升,開始開辦紀錄片欄目。目前,西藏電視臺的《西藏誘惑》、拉薩廣播電視臺的《愛尚拉薩》等,立足西藏,關注社會大背景下普通人的情感和命運,真實記錄當代中國及西藏前進的軌跡,人民的生活變遷,有溫度,接地氣,追求紀錄片在人文關懷、思想色彩、審美趣味、影像表達的特色和魅力,讓觀眾在藝術享受的同時,感受時間與自然的力量,以及雪域高原獨特的人文情懷。
2010年12月,西藏衛(wèi)視推出《西藏誘惑》,展現西藏自然景觀、人文地理、歷史風俗、經濟社會發(fā)展狀況。欄目運營日久,《西藏誘惑》取消了原先的板塊設置,逐漸轉型為一檔本土的紀錄片欄目。目前,《西藏誘惑》每周播出五檔,每檔時長30分鐘,內容包括名人名家的西藏情緣,西藏經濟社會發(fā)展變遷的人物化、故事化敘述,西藏人文地理、歷史文化中未知、懸疑事件的探秘等等。
《愛尚拉薩》是拉薩市廣播電視臺2017年元月開播的一檔紀錄片欄目,每周一檔,每檔20分鐘。“愛尚拉薩,從心出發(fā),記錄你我不平凡的故事”,欄目記錄拉薩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做拉薩的“人物志”“影像志”。比如,欄目講述大型實景劇《文成公主》演員的故事,西藏服裝設計師扎西的故事,綠植小店夫妻、客棧經營者的故事……
《西藏誘惑》是西藏電視臺首次嘗試制播分離的欄目,在全國進行公告招標,每年確定兩到三家制作公司承制。西藏臺相關部門通過選題把關,稿件及成片審看,對欄目總體質量進行把控?!稅凵欣_》主要由拉薩臺自制,團隊中年輕編導較多,仍處于邊運營、邊學習、邊成長階段,其在一些方面的探索嘗試,頗有亮點。
與單獨立項的紀錄片相比,紀錄片欄目雖然都是記錄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實景,但兩者也有一些區(qū)別。首先,投入不一樣,欄目化的紀錄片時間與經費投入較少,因而在制作周期、播出時長等方面均受限制;其次,兩者風格不一樣,單獨立項的紀錄片導演個人色彩更濃,而欄目化紀錄片則追求欄目總體風格的一致??傮w來說,《西藏誘惑》《愛尚拉薩》與當前社會關注度較高的《極地》《第三極》等藏地題材紀錄片并不一樣。從表現形式來看有一個明顯區(qū)別:長期跟拍記錄的較少,短期跟蹤記錄加人物講述模式較多。
紀錄片元老陳漢元先生曾說:“電視紀錄片紀錄的是人的生命軌跡,是人的一段歷史,是對人的尊重。”人物,對于紀錄片來說是第一位的,人的思想、人的情感、人的行為、人的環(huán)境、人的社會意識是電視觀眾渴求看到的主題。
作為西藏本土的紀錄片欄目,拍攝記錄的人物有獨特性、重要性、戲劇性及表現力等方面的要求,還要充分體現地域特色及民族精神品格。如,筆者導演的《拉薩青年》中一位主人公來自安多藏區(qū),是一位青年作家和詩人,發(fā)表了很多詩歌和文學作品,也是藏餐館老板、廚師。餐廳里來了客人他要到后廚忙活,閑暇時則站在拉薩河邊朗誦詩歌。紀錄片《登天之路》的主人公,生活在高海拔與世隔絕的村莊,每年夏季組織運輸馬隊,經過懸崖峭壁,從鎮(zhèn)上帶回食物、燃料甚至是沉重的家具。要么有人物角色自身的沖突,要么有人與自然的沖突,在這樣的戲劇沖突下,人物的民族地域性特征和民族精神,表現得更有張力。
▲紀錄片《第三極》
反思目前西藏本土紀錄片欄目,總體質量不斷進步,但部分人物選取仍不盡如人意,欄目組還應進一步加強人物的把關,選對拍攝對象。有幾檔節(jié)目記錄了快遞員、小店業(yè)主、體育教練等等,人物在行業(yè)中代表性不強,也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經歷、表現力,節(jié)目就顯得平常無味了。
故事片好看,是因為有情節(jié)、有矛盾。所以,在紀錄片及紀錄片欄目拍攝過程中,編導應善于在題材中發(fā)現矛盾,挖掘沖突,尋找故事化情節(jié)。通過設置懸念、情節(jié)鋪墊、交叉敘事、加快節(jié)奏等方法,增加紀錄片的可視性。細節(jié)作為情節(jié)的一部分,也能直接參與故事。
紀錄片《天河》第一集中,以一個阿里地區(qū)苯教寺院的僧人研究西藏歷史為例,通過真人真事,將西藏古老的象雄文化,進行了故事化講述,避免了單純講述文史典故的枯燥。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化,紀錄片中的故事也經常會運用沖突、反差,發(fā)現人與人、人與自然或者人與社會等層面的觀念沖突、價值沖突,從而講出引人入勝的故事?!稅凵欣_》有一檔節(jié)目《天魚守護人》,講述了水產專家張忭忭率團隊在西藏培育本土魚苗的故事,突出了本土魚類面臨危機、培育魚苗遭遇病害等幾組矛盾,以及這些矛盾解決的過程,生動感人。
《西藏誘惑》有較專業(yè)的尋找選題及審稿審片機制,在故事性挖掘方面有較好保障。相對來看,《愛尚拉薩》團隊較為年輕,節(jié)目水平參差不齊,部分節(jié)目在故事的發(fā)現與設置方面仍顯不足,應進一步完善采編制作流程,以團隊力量保障主創(chuàng)編導水準統一。
一些優(yōu)秀的紀錄片制作精良,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和觀賞興趣。例如日本NHK和韓國聯合拍攝的《茶馬古道》系列,央視拍攝的《第三極》和《極地》等片,獨特的視角、唯美的構圖、艷麗的色彩、張弛得當的節(jié)奏,受到觀眾好評。紀錄片欄目的拍攝不能等同于普通的新聞片、專題片,要用更專業(yè)的技法去記錄,不斷創(chuàng)新優(yōu)化。
紀錄片欄目拍攝應尊重紀錄片的基本原則:自然素材、客觀態(tài)度和真實精神,善于運用遠景、虛焦、局部、空鏡等方式講述故事,恰當地處理片中戲劇沖突,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表現一個相對完整和連續(xù)的矛盾沖突過程,避免平鋪直敘和夸張扭曲的創(chuàng)作方式。
在西藏的紀錄片欄目創(chuàng)作中,還有些特殊的要求:編導不僅要熟悉藏民族的文化,更需要用民族的思維方式和觀念來記錄客觀事實。拍攝視角方面,還應努力回避以往涉藏紀錄片中慣用的符號化拍攝手法,鏡頭里不能總是經幡、轉經筒……編導要放下身段,平視人生,用樸實、真誠的態(tài)度真實反映西藏人的現實生活。扎根雪域高原,充分掌握影視藝術審美特征,不斷豐富影像質感和故事情節(jié),才能拍出打動觀眾的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