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特點的描述是指能夠利用簡潔的文字語言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特征,并根據(jù)所學知識綜合分析這種分布特征所產生的作用或影響。
關鍵詞:空間分布;點狀;線狀;面狀
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特點的描述是指能夠利用簡潔的文字語言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特征,并根據(jù)所學知識綜合分析這種分布特征所產生的作用或影響。這是現(xiàn)在高考大綱中對能力提升應用的要求之一,通過這種形式提高學生讀圖、識圖、辯圖而后分析圖的能力,是能力要求中對學生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guī)律的一項重要要求。
針對學生描述時出現(xiàn)的困惑和問題,對于這一問題的分析如何有效地提升呢?我想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分類闡述。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主要包括點狀分布的地理事物,線狀分布的地理事物,面狀分布的地理事物。
一、 點狀分布的地理事物描述
點狀分布的地理事物較多,主要包括旅游景點分布、居民點分布、工業(yè)區(qū)分布等等。設問時要求首先描述出圖中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特征,再根據(jù)地理規(guī)律和原理更進一步解答由此造成的當?shù)亟洕?、環(huán)境問題。
針對此類問題,描述語言一般有“總體與極值區(qū)”“沿某個方向較稀或較密”“該地理事物在區(qū)域地圖中的分布方位”等。一般在進行描述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
1. 總體:是均勻分布還是總體分布不均。一般這種題目以總體分布不均居多。
2. 疏密:分布的密集程度,及其密集程度的變化。一般要求具體說出哪里密集,哪里稀疏。
3. 方位:地理事物是軸向分布還是趨勢分布,哪個方位密度高或低。
4. 疊加:與其他地理事物的空間聯(lián)系(相關性),概括出反映的規(guī)律或問題等。一般為沿圖中某一地理事物分布,兩者存在相互的關聯(lián)性。
點狀地理事物分布規(guī)律描述典例:
(1)如地中海氣候分布規(guī)律說明分布在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的地區(qū),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典型即可。
(2)上?!皩毶戒撹F廠”分布在上海市區(qū)的東北方向,北臨長江。
二、 線狀分布的地理事物描述
線狀地理事物分布圖以等值線圖居多,包括等溫線、等積溫線、等降水量線、等雪期線等等。其他形式的線狀分布圖也有如交通線分布圖等。線狀分布應說明其沿哪個方向的走勢(走向)及疏密特點,其中走勢特點還應指出與其他地理事物的相關性或反映出的內在實質。一般的描述方法也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描述:
1. 走勢:看其走向、延伸方向(沿緯線、沿河流、沿山脈、沿海岸等);這些大多是為相關的地理事物關聯(lián)性服務的。有些明顯彎曲的先要分段描述。
2. 數(shù)值:要從數(shù)值范圍、變化趨勢兩方面考慮,同時要注意極值區(qū)(最大值、最小值)的分布。
3. 疏密:主要是找出其稀疏與密集區(qū)的分布特點。
4. 彎曲:描述等值線的彎曲方向,由“凸高為低,凸低為高”判讀出數(shù)值高低。
例如: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福建省低山丘陵區(qū)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多發(fā)區(qū)。下圖為福建省年降水量等值線分布示意圖(單位:mm)。簡述福建省年降水量的總體分布特征。
答案:由東南沿海向西北遞增;西北地區(qū)受地形影響,降水最多;東部沿海地區(qū)降水最少。
三、 面狀分布的地理事物的描述
面狀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描述涉及的較少,所涉及的面有生物的分布區(qū)或污染物的分布區(qū)描述。一般從以下幾方面描述:
1. 地理位置:說明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或多個地理事物的相對方位。
2. 分布范圍:說出其與其他地理事物的界限。包括主要分布區(qū)和次要分布區(qū)。
3. 形狀、面積:指出其形狀、延伸方向,以及與相關地理事物的聯(lián)系。
例如:(2016·全國Ⅱ卷)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陜西南部的秦嶺地區(qū)是我國大熊貓分布的重點區(qū)域。該地區(qū)曾經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區(qū),20世紀70年代開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業(yè)在該區(qū)內進行采伐作業(yè),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上圖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該地區(qū)大熊貓棲息地范圍的變化。描述該地區(qū)大熊貓棲息地范圍的變化。
答案:20世紀70年代(1976年),棲息地連成一片;到20世紀80年代后期(1987年),棲息地面積退縮,碎片化嚴重;20世紀90年代至21世紀初(2000年),棲息地面積有所增加,碎片化趨勢減弱,分布范圍有向北、向西擴展的趨勢。
掌握這些知識的描述方法對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的描述問題具有較好的指導意義,對學生的與相關地理事物的綜合分析能力提升也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簡介:
梁鳳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烏魯木齊市,新疆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