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鐸
[摘要] 目的 對糖化血紅蛋白與血脂檢測在2型糖尿病檢測中的臨床意義進行探究。 方法 從該院選擇40例2型糖尿病患者(觀察組)與40名健康體檢者(對照組)作為該次研究的對象,時間為2016年3月—2017年3月,對兩組人員的糖化血紅蛋白、血脂進行檢測分析,并做好詳細的檢測記錄。 結果 觀察組的甘油三脂(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比對照組高(P<0.05);觀察組的糖化血紅蛋白明顯對對照組低(P<0.05)。結論 糖化血紅蛋白與血脂檢測結果可作為診斷2型糖尿病的主要依據(jù),且能為患者后續(xù)的治療提供指導,具有較高的臨床意義與價值。
[關鍵詞] 糖化血紅蛋白;血脂;2型糖尿病
[中圖分類號] R5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1(a)-0053-02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慢性疾病,其主要是由于遺傳、環(huán)境等因素所導致的,患者的飲食習慣與生活習慣也有一定的影響。盡管糖尿病發(fā)病初期并未對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活質量造成太大影響,但如若患者不及時接受治療,對病情進行監(jiān)控,容易導致病情進一步蔓延,進而導致人體內的腎臟、心臟、神經等收到侵害,進而出現(xiàn)功能障礙[1]。2型糖尿病患者多為中老年人,其身體機能相對較差,容易遭受各種疾病的侵襲,如若不及時進行治療,容易引發(fā)一系列嚴重的并發(fā)癥,因此,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與血糖進行檢測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該文于2016年3月—2017年3月就糖化血紅蛋白與血脂檢測在2型糖尿病檢測中的臨床意義進行探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該院選擇40例2型糖尿病患者(觀察組)與40名健康體檢者(對照組)作為該次研究的對象。其中,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3:17,平均年齡(49.30±1.50)歲,文化程度:高中文化以上與高中文化以下分別為18名、22名;觀察組男女比例為25:15,平均年齡(50.22±1.75)歲,文化程度:高中文化以上與高中文化以下分別為20例、20例。對比兩組的臨床各項資料(P>0.05),組間存在可比性。
1.2 方案
對兩組體檢人員的糖化血紅蛋白與血脂進行檢測分析。體檢人員于晨起空腹時先抽取一定劑量的靜脈血,大約為5 mL左右,隨后取出0.5 mL的靜脈血置于抗凝管內,并采用金標法檢測血液中的糖化血紅蛋白。其余的血液則置于普通試管內,并采用離心機對血清進行分離,用以檢測血液中的血脂。隨后,使用生化分析儀對血液進行檢測,并打印相關的檢測結果。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檢查人員的糖化血紅蛋白、TC、TG、HDL-C以及LDL-C水平,并做好相應的記錄。
1.4 統(tǒng)計方法
該研究的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的血脂水平對比分析
觀察組的TG、TC、HDL-C以及LDL-C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對比分析
觀察組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明顯對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糖尿病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且發(fā)病人群開始呈現(xiàn)年輕化趨勢,對人的身體健康產生極大的威脅。然而,糖尿病畢竟是一種慢性疾病,通過早診斷、早發(fā)現(xiàn)、找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提高其生活質量,避免疾病對患者的身體健康構成進一步的威脅[2]。一般而言,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齡相對較大,多為中老年人,且起病相對較為緩慢,但由于糖尿病發(fā)病初期的癥狀并不明顯,患者多會不以為意,從而容易耽誤最佳治療時間,因此,中老年人如若出現(xiàn)不適,應及時檢查身體。
當前,臨床上主要通過檢測患者血液中的糖化血紅蛋白以及血脂來確定患者是否患上糖尿病以及病情的嚴重程度。其中,糖化血紅蛋白是一種糖基化產物,主要是由于血液中的血糖含量過高,導致血紅蛋白與葡萄糖發(fā)生促糖化反應,最形成糖化血紅蛋白[3]。一般而言,糖化血紅蛋白的具體含量不僅與血糖濃度的高低有關,還與紅細胞存活時間的長短有關,如人體內的血糖含量越高,或者紅細胞存活時間越長,則糖化血紅蛋白的濃度就會越高,患者的病情也就月嚴重。同時,相較于血糖指標,糖化血紅蛋白還可以反映出患者最近2個月內的平均血糖濃度,且血糖濃度的穩(wěn)定性相對較高,不會因吃藥、抽血因素而發(fā)生分解,具有較高的穩(wěn)定性。因此,對患者的血液中的糖化血紅蛋白進行檢測,可提高疾病診斷的客觀性、準確性與可靠性,為患者后續(xù)的治療提供切實可靠的治療依據(jù)[4]。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糖化血紅蛋白明顯對對照組低(P<0.05)。
與此同時,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容易出現(xiàn)異常,新陳代謝紊亂,從而對患者的正常生活構成一定的影響。相關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的血脂之所以出現(xiàn)異常,原因可能是人體內的胰島素分泌量過低,無法及時降低人體內的血糖含量,導致血糖濃度過高,并逐漸形成血脂,致使患者血液內血脂的含量大幅度增加,出現(xiàn)新陳代謝紊亂的情況。業(yè)內相關研究表明,人體內分泌的胰島素過低不僅無法對血糖含量起到控制作用,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脂蛋白脂肪酶的活性,使得人體內的脂肪酸含量大幅度增加,從而形成大量的血脂總膽固醇、甘油三脂等,對患者的身體健康構成一定的威脅[5]。如若患者血管中的血脂出現(xiàn)異常,則容易導致大量的沉積物堆積在血管的內壁,從而對血液的流通造成一定的影響,機體的心臟、大腦等出現(xiàn)嚴重的供血不足,從而引發(fā)一系列嚴重的并發(fā)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等。由此可見,血脂異常與糖尿病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對糖尿病患者的血脂進行檢測,了解其血脂情況,可及時對患者進行確診,有利于后續(xù)的治療,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TG、TC、HDL-C以及LDL-C與對照組相比(P<0.05),研究結果與馬玲等人[6]的研究結果具有相似性。由此可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與血脂水平與正常人有著明顯的差異,臨床上通過監(jiān)測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與血脂,即可了解患者是否已經患上糖尿病,以及病情的嚴重程度,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
綜上所述,糖化血紅蛋白與血脂檢測結果可作為診斷2型糖尿病的主要依據(jù),且能為患者后續(xù)的治療提供指導,具有較高的臨床意義與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瑩.血清膽紅素、糖化血紅蛋白及血脂聯(lián)合檢驗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7,29(3):27-28.
[2] 蔣燕.糖化血紅蛋白與血脂檢測對2型糖尿病的診斷作用[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7,33(31):101.
[3] 馬亞平.血清膽紅素、糖化血紅蛋白及血脂聯(lián)合檢驗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臨床作用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6,10(2):153-154.
[4] 戴平,梅燕萍.糖化血紅蛋白和血脂檢測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監(jiān)控中的臨床意義[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6, 29(4):511-512.
[5] 王麗英,吳永岳,陳小曼.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血脂與糖尿病腎病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33):24-25.
[6] 馬玲,郭煒,張敬治.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與空腹血糖、血脂檢測的關系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5,12(6):53-56.
(收稿日期:201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