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寒冰
詞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無論談吐還是作文,學生都需要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詞語并能熟練運用。作為“文章大廈”的“建筑材料”,詞語不管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還是寫作教學中都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學生只有通過詞語學習,才能具備遣詞造句的能力并掌握更為豐富的表達方法。無論在哪個學習階段,教師都不能對詞語教學有所懈怠。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語文教師并不講究方式方法,有的只是把詞語教學當成一個獨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學習課文之前集中對詞語進行講解,使得詞語教學脫離具體情境,毫無生命力可言,學生學習起來自然也是一知半解、囫圇吞棗。這種流程化的教學方式也讓不少學生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必須加強并改進詞語教學,采用恰當?shù)慕虒W策略,本文就此進行探討。
一、營造語境,加深詞匯理解
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在詞語教學方面,大部分教師的觀念還處于比較落后的階段,在教學過程中常將詞語與課文分開教學。其實,詞語依賴語境而生存,一旦脫離了語境,詞語就只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就只是幾個刻板的文字,若要理解或記憶也毫無參照物可言,所以脫離語境的詞語教學肯定是不成功的。因此,教師應當注意營造語境,讓學生置身于語境之中學習詞語,從而讓學生對詞語有更好的理解,產生更深刻的印象。例如,筆者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燕子》,讀到“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時,筆者問學生:“這個‘掠字可否用‘飛字替代?”學生們陷入了沉思,口中反復嘟囔著替換之后的句子,一個孱弱的聲音說道:“好像差不多……”筆者便引導學生思考:“你們仔細想想燕子和其他鳥類分別是怎么‘飛的?”這時候一個學生恍然大悟:“我經常眼看燕子快要撞到地面可是它又馬上飛到天上去,所以這個‘掠字非常傳神地表現(xiàn)出燕子的快速、輕盈?!逼渌麑W生也都如夢初醒,紛紛附和稱是??梢?,立足在語境中的詞語才富有生命力。學生在實際的語言環(huán)境中才能真正認識詞語,快速掌握該詞語的用法,課堂效率才會得以提升。
二、趣味表演,調動學習熱情
教師在教學新詞語時的首要任務應當是調動學生學習詞語的熱情,只要學生有主動認識詞語的傾向,之后理解與運用詞語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便不難辦了。那么又該如何讓學生產生這樣的學習傾向呢?筆者認為趣味表演的教學方法行之有效,畢竟小學生都渴望表現(xiàn)自己,模仿與表演更是他們所擅長的。趣味表演的方式有很多,往往因詞性而異。在教學名詞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以圖片的形式向學生展示該事物,如果方便將實物帶入課堂那是再好不過的;教學動詞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一起完成這個動作,學生身體力行之后往往能夠收獲極佳的教學效果;教學形容詞時,教師可以調動自己的四肢和感官為學生繪聲繪色地表演這種情態(tài)……例如:筆者在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富饒的西沙群島》中的“島嶼”與“山崖”等詞語時,雖然知道學生根據(jù)生活經驗腦海中肯定會產生相應的物象,但還是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了島嶼與山崖的照片。學生在感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時,必定會很快地認識并記住這兩個詞語。而在教學“威武”這個詞語的時候,在告訴學生其意思之后,筆者邀請幾個學生上臺來表演龍蝦游來游去時威力強大、氣勢磅礴的模樣。上臺表演的學生都很賣力,全心全意地演繹“威武”這個詞語,講臺下的學生則專心致志地觀看表演,或是歡笑,或是鼓掌,學習積極性極為高昂,最后取得的學習效果也十分不錯。
三、聯(lián)系實際,提高運用能力
每個學科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讓學生學以致用,就算一個學生的“詞語倉庫”壓得滿滿當當,若是不會將“食材”烹飪成美味的“菜肴”,那么詞語累積得再多也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教師在進行詞語教學時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學生對詞語的理解與記憶,還要重視提升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這就要求教師注意結合實際,拉近詞語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生活中認識詞語,從而對詞語產生更加清晰、直觀的認識,這也有助于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風箏》,在解完“垂頭喪氣”這個詞后,筆者便問:“你們在生活中見過別人垂頭喪氣的樣子嗎?”一個小女生站起來說道:“上單元的數(shù)學考試我同桌考得不太好,考卷發(fā)下來之后,我看到他坐在位置上垂頭喪氣。”另外一個學生說道:“我媽媽不讓我與哥哥出門玩,我就看到他在家里垂頭喪氣。”聽到如此精彩的回答,筆者馬上表揚這兩位學生,趁熱打鐵讓每個學生都用垂頭喪氣這個詞語造句。學生的學習經驗遠沒有他們的生活經驗豐富,教師若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就容易“流入”他們的學習中來,又能夠帶著知識回到生活中去,促使實際運用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
四、注重積累,增加詞匯儲量
語言類學科重視表達,而表達的基礎是詞匯,詞匯量越多,學生的表達質量往往越高。我們發(fā)現(xiàn),當下很多學生的詞匯量達不到要求,在寫作與日常交流中經常出現(xiàn)捉襟見肘或用詞不當?shù)默F(xiàn)象。因此,教師非常有必要引導學生積累詞語,在提升詞匯量的同時提升語文學科的整體學習效率。閱讀積累主要分為兩種,其一是課上閱讀積累,其二是課后閱讀積累。課上閱讀積累容易遭到教師的忽視,一般教師認為學生學會課后要求識記的生字詞就是很出色地完成學習任務了。其實,課本中的每篇課文都是經過重重篩選,其中的用詞、語言表達都是學生學習的楷模,所以教師應當珍惜課本這一寶貴的財富,引導學生從課文中積累實用性較高的詞語,并教會他們運用之道。進行課后閱讀積累時,筆者要求每個學生都要有一本摘抄本,并且每次閱讀的收獲都要在本子上有所體現(xiàn),光是摘抄詞語的意義不大,筆者要求學生查清楚詞語的意思,并嘗試著造句。小學是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的關鍵時期,通過閱讀,學生不僅能夠積累到大量的詞語與優(yōu)美的語句,同時還能開闊自己的視野、拓展自己的知識面。由于小學生并不是很自覺,所以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過程中應當發(fā)揮自己的督促作用,定期查閱學生的摘抄本,監(jiān)督他們的積累情況。
總而言之,詞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對學生今后的閱讀、寫作和口頭表達等能力的發(fā)展有著重大的影響。越是基礎,越要扎實踐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將營造語境、趣味表演和聯(lián)系實際相結合,此外還要重視學生的閱讀積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詞語,記住更多的詞語,在學習詞語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提升自身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qū)洞江小學 責任編輯:辛銘 黃曉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