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遠志 周雪芳 閆輝
(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總醫(yī)院耳鼻喉科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咽鼓管功能障礙是因咽鼓管開放不良所致的的通氣功能障礙,病情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后可引起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會嚴重威脅患者日常生活,并威脅其生命安全,在確診后需盡早進行治療。本次實驗選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64例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并重度咽鼓管功能障礙患者為研究對象,就常規(guī)中耳手術結合咽鼓管球囊擴張術對其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現(xiàn)作如下具體總結。
將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64例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并重度咽鼓管功能障礙患者納入本次實驗,按照隨機雙盲法將其分為觀察組(32例)與對照組(32例)。觀察組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齡18~51歲,平均(33.1±3.5)歲。對照組中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齡18~55歲,平均(33.7±3.8)歲。統(tǒng)計學分析顯示觀察組、對照組患者以上基線資料的差異不顯著,P>0.05,實驗可行。所有患者均簽署了實驗知情通知書,本次實驗征得我院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中耳手術治療,在患者鼓膜穿孔、咽鼓管暢通的情況下將探測耳塞置于外耳道并行密封處理,囑咐患者以拇指、食指捏住鼻孔,并閉緊嘴巴,用力按鼻鼓氣,以探頭感覺到壓力上升為宜。在行鼓膜修補術后,根據(jù)患者按鼻鼓氣難度得出Valsalva動作分值。采取中耳分析儀對患者純音聽閾氣骨導差進行測量,將聲導探管置于外耳道并行密封處理,在自動模式下開展外耳道和鼓室內(nèi)減壓,并好對ET(咽鼓管)正負開放壓進行記錄。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咽鼓管球囊擴張術治療,在鼻內(nèi)鏡的引導下在咽鼓管咽口置入導管,經(jīng)導管在咽鼓管內(nèi)置入導絲,將水泵加壓至10bar,在導絲前端球囊充分膨脹兩分鐘后退出,但需保持導絲呈筆直狀。
顯效:患者在治療后各項臨床癥狀消失,聽力恢復正常水平,valsalva動作難度降低>75%;有效:患者在治療后各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聽力水平提升50%以上,valsalva動作難度降低>50%;無效:患者在治療后臨床癥狀和聽力水平無明顯改善,valsalva動作難度降低50%以內(nèi)。治療總有效率為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
在本次實驗完成后,對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相關實驗資料以SPSS19.0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其中以標準差(x-±s)標示計量資料,以百分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分別實行t值和χ2檢驗,根據(jù)計算出的P值大小判定組間差異,若P<0.05則組間差異具有顯著性。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8%,相比于對照組(75.0%)更高,組間比較P<0.05,詳見表。
表 觀察組、對照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并重度咽鼓管功能障礙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其病因復雜,一般認為與胃食管反流、鼓膜內(nèi)陷、中耳通氣功能障礙等密切相關,患者可出現(xiàn)耳內(nèi)流膿、聽力障礙、語言發(fā)育遲緩等癥狀,并可引起諸多并發(fā)癥,會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常規(guī)的中耳手術治療雖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但術后易引起鼓膜再穿孔等并發(fā)癥,而諸多臨床研究顯示在將咽鼓管球囊擴張術與常規(guī)中耳手術聯(lián)合應用可有效減輕咽鼓管黏膜的炎性反應,可促使管壁周圍黏膜被新鮮瘢痕組織取代,利于增加管腔橫截面積,并改善通氣,利于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能顯著提升患者聽力水平,其臨床應用深受醫(yī)患好評[2]。本次實驗表明,對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并重度咽鼓管功能障礙行中耳手術結合咽鼓管球囊擴張術可取得滿意的療效,其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3.8%,且明顯高于僅采取常規(guī)中耳手術的患者(75.0%),組間差異具有顯著性,統(tǒng)計學分析顯示P<0.05,本次實驗結果類似于韓瑞華[3]的實驗結果。
由上可知,采取中耳手術結合咽鼓管球囊擴張術對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并重度咽鼓管功能障礙患者進行治療可取得理想的療效,這一治療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楊樂,龔平桂,鄭明奮,等.同期咽鼓管球囊擴張在慢性中耳炎治療的短期療效觀察[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6,14(5):596-600.
[2]張新召.咽鼓管球囊擴張術和鼓膜置管術治療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觀察[J].心理醫(yī)生,2015,21(8):94-95.
[3]侯昭暉,李瑞香,吳南,等.咽鼓管球囊擴張術治療頑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療效評價[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6,14(5):560-565.
[4]韓瑞華.中耳手術同期咽鼓管球囊擴張術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并重度咽鼓管功能障礙的療效[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7,17(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