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中職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不僅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而且對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認識和行為習慣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本課題圍繞中職生德育問題,從探討目前中職德育存在的現(xiàn)象入手,分析其存在的原因,最終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全文共由五大部分構成:緒論對本研究的有關問題進行了論述,包括研究的目的意義、文獻綜述以及研究思路、方法等。第二部分對中職德育存在的現(xiàn)象進行了分析,包括教師、學校、家庭三方面的現(xiàn)狀。第三部分中職德育存在的成因進行分析,包括教師、德育內(nèi)容、德育方法以及德育方式單一四個方面。第四部分針對中職德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育;德育問題;教師素養(yǎng);研究;素質教育
一、中職德育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自身道德修養(yǎng)有待提高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要時時刻刻的做好榜樣作用。有些教師在學校面前不注意形象,不能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對學生提出的要求,自己就沒有做到,如何做到“以身作則”呢?隨著社會發(fā)展,對于教育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中職教師必須具備多方面的素養(yǎng),才能滿足學生的發(fā)展要求。不僅如此,中職德育更要求教育者具備強烈的責任感。但目前很多教師都處于一種“隨遇而安”的工作態(tài)度,對工作缺乏熱情、缺乏德育的責任感。這些問題都會影響中職德育的效果。
(二)教育內(nèi)容與實際相背離
目前,中職思想品德教育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教育的內(nèi)容與學生的發(fā)展實際相背離。而有效的德育內(nèi)容應當以中職生實際發(fā)展的需要為基礎,但在實際工作中,德育內(nèi)容無法與學生的實際有機的融合,有效的被學生吸收。這種德育內(nèi)容會導致社會很難得到回應。教育者過于重視學生對于德育知識的掌握,而忽略學生在實踐生活中道德行為的養(yǎng)成。德育的內(nèi)容過于空乏,很難具體落實到教學過程中。教育者德育目標不明確,在教學過程中,德育變成一種流于形式的課程。在此狀況下,學生對道德認識就不高,無法意識到養(yǎng)成道德品質的重要性,道德行為無從談起。兒童思想道德水平,時高時低,究其本源,就是其教育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發(fā)展需要相背離,如不好好引導,學生將錯過建構科學的世界觀和道德觀的關鍵期。
(三)教育方法機械單一
首先在目前的課堂中,教師仍會采用一種宣講是的方法,讓學生被動的接受德育知識。學生的主體性無法發(fā)揮,原本“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變成了“以教師為主體”。這種教育沒有考慮個體的差異,針對性不強,吸引力不足。最后,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現(xiàn)代化設備越來越普及,教育方式也變得多樣化,中職生也要通過現(xiàn)代化的手段來進行思想教育,如果只留在傳統(tǒng)的口授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很難滿足中職生的需要。中職生的思想道德呈現(xiàn)出很多新特點,這些新特點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育方法。
(四)學校德育“孤軍奮戰(zhàn)”
“以德育人”不僅是學校教育的首要任務及目標,也是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奮斗目標。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始終存在很多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相分離。三者教育單獨進行,四條線路平行卻沒有機融合,德育責任不明、各方面溝通不利,每當學生出現(xiàn)品德問題時,各方就相互推脫責任。如果各方面的教育資源不能有機配合,那么合力的作用難以發(fā)揮,道德教育很難從本質上提高。
二、提高中職生德育的方法及策略
(一)完善教師進修制度,提升教師素質
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不僅要靠自身的鉆研努力,還得靠外部環(huán)境的推動。學校應該定期的組織教師培訓與進修課程,使教師通過學習來提升自我的專業(yè)素養(yǎng),建立長效的機制,形成一個不斷學習、實踐、反思、提高的良性循環(huán)。教師通過各種課程的觀摩,向名家學習教育方法,接受最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教育最新動態(tài),掌握相關學科的課程特點。只有通過這種交流平臺,才能夠更清晰明了的意識到在日常教學中無法解決的困惑,因此,作為教師不僅要樹立服務與發(fā)展的理念,更要明確教師隊伍培訓的作用。通過多種途徑來促進教師隊伍的培訓,進一步加大教師隊伍的師德建設。
(二)整合各科教學課程,滲透中職德育思想
中職的德育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工程。德育教育可以滲透在各個學科之中,在學科與學科的教學之間可以達到相互促進的作用,讓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讓學校教育起著主導作用。中職生也是我們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德育教育直接影響著我國今后的社會風氣和精神面貌。
(三)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提高德育的時效性
學校的首要工作是德育教育,素質教育的根本以“德育為先”的理念為主。學校德育部門要緊緊圍繞學校的中心工作,‘以人為本的德育旨歸要求教育與人的尊嚴、自由、幸福和終極價值聯(lián)系起來,使人活得更有價值、更有意義。不斷開拓德育思路,貫徹“以人為本”的德育理念,通過各種途徑發(fā)揮德育作用,提高學校德育的整體效果。
(四)加強德育認識,形成“三位一體”德育共識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般的實踐活動,它具有自己的特性。在功能發(fā)揮的過程選擇上,也應滿足社會和人的需要,以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為標準?!敝新毜掠且粋€巨大的工程,光靠學校教育是不行的,想要增強它的實效性,這就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但目前三大教育主題之間的教育理念卻存在分歧,這種分歧導致了中職德育的很多問題。目前中職德育面臨著“學校五天教,回去兩天消”的問題。我解決這種困境,就必須要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機制,達成德育共識。首先繼續(xù)發(fā)揮學校在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其次充分重視家庭在德育工作中的基礎地位,最后加強社區(qū)在中職德育中的推動作用。
四、結論
中職德育關乎中職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關乎學校整體教育功能的發(fā)揮,關乎國家基礎教育的發(fā)展和進步,應該也必須引起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關注。我們應該采用適當?shù)姆椒?,不能操之過急,要利用好學校、家庭、社會的各種教育資源,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還要與家長做及時有效的溝通,相信在共同的努力下,中職德育存在的問題一定會得到解決。
作者簡介:謝登華(1991.6-),男,民族:漢,籍貫:四川省昭覺縣,研究專業(yè)方向:中等職業(yè)學校教育。
參考文獻:
[1]全過程、全時域、全空間視角下的工科高校研究生滲透式德育教育探究[J]. 譚玉磊,徐晶.中國研究生. 2016(12)
[2]談如何增強中高職銜接階段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J].彭曉平.西部素質教育. 2016(23)
[3]堅持以人為本理念 創(chuàng)新中職德育工作[J].周濤.科學咨詢(科技·管理). 2016(06)
[4]論教書育人[J].鐘坤英.中國校外教育.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