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葉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不少教師課堂提問的藝術性不夠,有的教師所提的問題形式化嚴重,使得在小學英語課堂學習中情感的交流缺乏;有的教師的問題瑣碎而不連貫,學生在學習中無法獲得邏輯性的聯系;有的教師的問題只是在表面上停留,學生學習中無法進行深層次思考。對英語教學中課堂提問的優(yōu)化有助于提升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有助于英語教學走進高效發(fā)展的軌道,有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發(fā)展。本文將結合教學的實例對用課堂提問發(fā)展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進行研究。
一、在問題串形成中發(fā)展思維品質
學習語言要符合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課堂提問的問題設計也要符合學生習得的規(guī)律。在提問的問題間也是有規(guī)律可偱的,這就是由易到難,實施螺旋式升高,大問題套小問題,問題的前后要互相照應的問題串型,防止出現過去教學中提問的凌亂而使學生思維紛亂蕪雜的毛病。其實學生的學習欲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問題,在進行英語語篇的學習中,巧妙地進行問題串的設計,所提出的問題都按語篇內容進行,求得教學語篇中的突破點,對于語篇,讓學生一步步靠近,然后深刻閱讀和理解內容,在邏輯性較強的問題串中帶領學生實現學習的有序,使學生對語言掌握到位。
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Unit 8《At Christmas》(譯林版)中,教師可以先通過多媒體播放《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這首兒歌,讓學生感覺是在過節(jié)日一樣,氣氛很濃烈,將學生對國外的圣誕節(jié)的回憶喚醒起來;接下來可進行提問: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 Christmas abroad?使學生學習的興趣得到增強,對課文的內容進行大致預測,并對課文的內容引發(fā)好奇心,與此同時,學生閱讀課文的熱度得到加強,教師在教學目標中設計的課文初步閱讀的目標已經達到,下一步教師就要帶領學生整體地體會課文隱含的全部內容;這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對圣誕活動有了整體的了解,就可以出示一張表格,提出What do they do before Christmas?What do they do during Christmas?這一問題,讓學生填寫表格,完成表格后就能讓學生開始分析課文,加深對新的詞匯語句的學習和語篇的理解;再后來可以設計一個開放性問題:What is the way people spend Christmas?讓學生回到課文內容尋找答案,在進行復述的時候注意嵌入next/ finally這些詞,對學生的語言表達技能和思維的技能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在拓展學生的思維技能時,需要圍繞學生的歸納思維技能的培育和提升語言表達技能兩方面進行,本課在拓展的節(jié)點上,就要設計這一問題促使學生進行生活的聯系: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Christmas?實施語言的運用。
二、在貼近生活之中發(fā)展思維品質
新編小學英語教材主體是語言結構,情景是輔助的,貫穿著交際訓練的一根紅線。因而在進行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重視情景的創(chuàng)設和學生語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在組織教學中用英語,在介紹圖片內容中用英語。教學中提供生活中的材料給學生時,如超市購物、問路、相遇和交往等活動中,使用英語,使學生深化對英語的感性認知。在課堂提問的設計中,需要密切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對問題的生活化進行設計,在生活化的語言場景中讓學生進行交流,在交流中喚起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經驗,使學生在課堂的活動中做到有話說,發(fā)展自身的思維品質。
如在教學Unit 5 《Seasons》(譯林版四年級下冊)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Seasons》這一兒歌,并和學生一起朗讀,在學生的朗讀中,教師可以在畫面中切換四季的變化,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就會朝著課內轉移;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圍繞真實的生活設計提問的話題:What do you have to do in the spring?學生在回答這一問題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聯系自己季節(jié)性的某些活動,對應歌曲里的相關圖片。設計這樣的問題學生要回答就必須聯系自己的生活,并進行回憶,生活的場景像電影一樣一幕幕展現在眼前,學生的思路就像被打開的閘門,要說的話很多,卓有成效地提升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原有的知識被有效激發(fā),使學生能在話題的學習中悄無聲息的進行。
三、在追問之展開中發(fā)展思維品質
教師要對教材的重點和學生學習的難點進行分析,進行層次清晰,導向性明確的話題的設置,使學生的思維結構實現遞進式的上升,在上升中獲得思維靈感。對學生表現出來的疑難和困惑,進行有意識的提問設置,幫助他們解難釋惑,鼓勵學生進行重點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進行理解和深化。目前有不少的英語教師在課堂的提問僅僅停留在檢查知識的方面,對啟發(fā)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很少,實際上這樣的提問方式阻礙了學生思維和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在英語教學中,適時的采用why,How等進行追問可以使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記憶加深,帶領學生深層次的挖掘課文的含義,提升學生的有效思維能力,使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得到較快的提高。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Unit 4《Hobbies》(譯林版)中,教師可以用簡單的問題設問:Who are they?學生要回答這一問題就要通讀全篇并找出課文中的全部人物,接下來還設置問題:What are their hobbies?學生回答這一問題需要對人物的細節(jié)進行關注,才能看出他們的愛好。有的學生找到蘇陽的周末喜歡的是游泳和跳舞:She likes to dance and swim at the weekend,有的找到蘇陽的周末喜歡看電影和游泳:She likes to watch movies and swim at the weekend。到這里,教師就可以進行追問:Where do you see it?學生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閱讀課文的細節(jié):Their common hobby is all like swimming,這樣,教師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找依據,找到讀課文的方法,通過追問,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
總之,課堂提問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主動起來。在教學小學英語的活動中,教師應當做到設問巧妙,從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方面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在思考中學習知識,使英語課堂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