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銘
優(yōu)秀的家庭教育,自然離不開優(yōu)秀的父母。與其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不如先學學怎么做優(yōu)秀父母。
好習慣是養(yǎng)出來的
很多父母將孩子不好的習慣怪罪到學校身上,怪罪到老師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獨沒有怪罪到自己身上。
其實孩子身上的多數習慣——無論是好習慣還是不好的習慣,都是父母有意或無意培養(yǎng)出來的。父母每時每刻都在教,只是自己沒有意識到,這就是“潛教育”,它是比“顯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質教育。
優(yōu)秀的孩子多是優(yōu)質教育的結果,問題孩子多是問題家庭的產物。
好成績是幫出來的
學業(yè)落后、厭學、逃學、離家出走正成為當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幫助孩子適應學習也就成了父母們應盡的義務,而幫助孩子減負的最好辦法是父母增負,就是父母能夠成為孩子的導師。
好成績當然是學校老師帶出來的,但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這些好成績正越來越多地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好溝通是聽出來的
對于孩子進入初中、高中的家長來說,普遍存在一種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難以溝通。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與進入更年期的母親的沖突更多,不僅是因為處于內在的心理動蕩期,更重要的是兩者的外部壓力都很大,孩子面臨的是升學的壓力,母親面臨的是事業(yè)的壓力,這就更需要加強溝通。此時,優(yōu)秀的父母會選擇傾聽、理解。
好成就是化出來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胸懷,比胸懷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品德。遺憾的是,現在對品德重視的人不是越來越多,而是越來越少。
意志、胸懷、品德等重要的因素,不是通過父母的說教,這種“顯教育”就能產生效果的,而是通過父母的行為,即“潛教育”化進孩子的血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