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新民
旅游巴士迎著冬日清冽的晨風,行駛于明媚燦爛的陽光中,當穿過一片紅杉樹林時,導游說,我們已進入著名的斯坦福大學校園區(qū)。我望著前方時隱時現的紅瓦建筑,記憶深處不由閃現出多年前在國內一本著名雜志上讀過的一則關于兩個美國退休老人創(chuàng)辦斯坦福大學的魅人故事: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一對穿著儉樸、其貌不揚的美國老夫婦來到哈佛大學求見校長,遭到哈佛校長及其秘書的冷遇,讓原本想捐一大筆錢給哈佛的夫婦改變初衷,決定到西部的加利福尼亞州建一所大學,于是就誕生了那所舉世聞名的斯坦福大學。不過,經導游一番講解,方知這純屬文人妙筆生花編織的美妙傳聞。
斯坦福大學的真正創(chuàng)建者是前加利福尼亞州的州長及參議員、鐵路富豪利蘭·斯坦福與他的夫人。斯坦福出生在一個富裕的農場主家庭,1861年擔任加州州長;1863年他和夫人創(chuàng)立了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1876年,斯坦福在加州帕拉托購買了二百六十三公頃土地,作為養(yǎng)馬牧場,后來又擴大到三千二百三十七公頃,成為今天斯坦福大學校園的地盤。1884年,他們唯一的愛子小斯坦福隨父母在歐洲旅行時,感染了傷寒不幸病逝。斯坦福夫婦悲痛欲絕,他們知道辛苦積累的家產已經再也用不到自己兒子的身上了,因此決定捐出來在加州建立一個機構,并以獨子的名字來命名這個機構,用以造福加州的青少年,他們說:“加州的孩子就是我們的孩子?!彼固垢7驄D在決定捐錢后,拿不定主意是要建立一所大學還是技術學院,或者是博物館。由于當時美國東海岸的學術風氣濃厚,他們從歐洲回國時,就專程到東部的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著名院校拜訪,聽取校長們的建議。哈佛校長建言斯坦福建一所大學,并告知所需投資大約為五百萬美元(折合成現在的貨幣至少一點二億美元)。斯坦福夫婦聽后表示他們可以負擔得起這筆巨款,于是決定捐款建一所大學。經過六年的建設,1891年10月1日,斯坦福大學舉行開學典禮,當時紐約的報紙曾預言沒有人會到蠻荒之地的西部上這所大學:“教授們將在大理石教室里,面對空板凳講課?!钡髮W揭幕之日,竟想不到地趨之若鶩、車水馬龍,首屆男女學生共計五百五十九人,且三分之二來自加州以外。斯坦福大學辦學伊始就與美國東部的傳統(tǒng)學校不同,實行男女合校,倡導實踐,培養(yǎng)對社會有用的公民。1893年斯坦福在睡夢中去世,禍不單行,他的財產也被凍結。在資金極度匱乏的危機面前,斯坦福夫人沒有打算停辦學校,她賣掉所持的鐵路股票,將一千一百萬美元轉給大學董事會,竭盡全力維持學校的運轉,直到幾年后資金凍結徹底解除。時任校長曾感言:“這所大學的生死命運,千鈞一發(fā)全系于一個善良夫人的愛?!?/p>
正沉浸于對斯坦福老夫婦崇高善行的敬仰與感動中,車在一片綠茵茵如綢絨似的草坪道旁停住了,和美國的其他大學一樣,校園四周沒有圍墻,所有到訪者均可自由游覽。今天時逢周日,校園內外車輛與行人稀少,廣闊的斯坦福大學如靜臥在一片澄藍天穹、碧綠原野的巨人,沐浴在溫煦和暖的陽光下,養(yǎng)精蓄銳,悄然做著辛勞繁忙后的休憩。通往校園大門的路側旁豎立著一組造型奇異、與真人等身的黑色群雕,我知道那是法國著名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的作品《加萊義民》。生活于公元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羅丹,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劃時代的人物,作為歐洲兩千多年來傳統(tǒng)雕塑藝術的集大成者、二十世紀新雕塑藝術的創(chuàng)造者,被譽為現代的米開朗基羅。我想,他的著名雕塑《思想者》、《吻》應深深印記在中國知識群體的心中,而對《加萊義民》或許還較為陌生。一行游客大都僅僅瞥了一眼群雕就隨著導游步入院門了,我駐足路旁端詳著六具形態(tài)神情各異的雕像,心想斯坦福大學為何要將羅丹這一作品的復制品散放于此處。
《加萊義民》取材于歷史上的一個真實故事,是1884年羅丹應法國加萊市政府的委托,為紀念在十四世紀英法百年戰(zhàn)爭中加萊城被英軍圍困,為了避免被英軍屠城,六位加萊市民挺身而出,甘愿犧牲自己,以拯救全城人的生命財產這一歷史事件而創(chuàng)作的紀念碑雕刻。羅丹為了更好地表現這個真實而又崇高的歷史事件,打破了過去傳統(tǒng)的紀念碑雕刻常用的象征手法,選擇了一個如實地表現這一歷史事件的場面,即六位加萊市民根據當時英軍提出的苛刻條件,光頭、赤腳,以繩子鎖頸,并帶上加萊城門的鑰匙,走出城去任憑英軍處死。羅丹在創(chuàng)作中,緊緊抓住這六個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犧牲前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作了深入的刻畫。我想起由羅丹口述、葛賽爾記錄的《羅丹藝術論》一書中,葛賽爾曾經當面對羅丹談了他對雕塑《加萊義民》中六個人物不同的心理刻畫,羅丹當時完全肯定了葛賽爾的看法。葛賽爾說:“你的群像,位置在中間的那一個,最先引人注意;用不著懷疑,這位就是歐斯達施·德·圣彼埃爾。他低下頭,須發(fā)長長的,嚴肅而可敬;他毫不遲疑,毫無恐懼;他從容前進,眼睛轉向自己身內的靈魂;如果他有些蹣跚,那是因在長期的圍城中他受到種種困難和饑餓。是他鼓舞了其他的人──他第一個挺身而出,甘愿犧牲,作為六義士之一。按照戰(zhàn)勝者的媾和條件,這六個人的死可以避免屠城。在他旁邊的那一位也同樣勇敢,雖然他不為自己傷心,但全城的降服使他感到無比的痛苦。他手里拿著將要交給英國人的城門鑰匙,挺直身子,想找到一些力量來忍受這不可避免的屈服。和他們并列在一起的靠左邊的那個人,比較缺少勇氣;因為他走路過于匆忙,好像下了決心以后,但求盡可能地縮短那分隔自己的生存與死亡的時間。在他們后面,有一個義民雙手緊捧著腦蓋,沉溺在極端的失望中;也許他想著他的妻子,他的兒女,他的親友──將要遺留在無依靠的生活中的那些人。第五個義民用手遮眼,好像要驅散一個可怕的噩夢。他東倒西斜,因為死亡使他如此的恐懼。最后,第六個義民,比其他幾個都年輕,他似乎還猶豫不決。他愁眉苦臉,無限憂傷,是不是念念不忘情人的倩影呢……但是他的同伴往前走,他在后面跟隨著,好像向那‘命運斧子伸長頸項。此外,雖然這三位加萊義民不如前三位那樣勇敢,他們應該同樣受人尊敬;因為他們的犧牲越大,他們的愛國熱忱越顯得有價值。所以,通過你的《義民》,可以看到他們由于歐斯達施·德·圣彼埃爾的威嚴和榜樣,隨著各人不同的氣質而產生的或快或慢的動作;可以看到他們逐漸受到他的影響,一個個決心前往。無可置辯的,這是最好的證據,來說明你對藝術的戲劇性的那種見解?!绷_丹回答說:“親愛的葛賽爾,如果你對我的作品的好意并不過分的話,我會承認你完全識破我的用心?!薄坝绕涫悄愀鶕麄冇赂?、義憤的程度,很好地指出我的《義民》的安排。從前我為了更加強這種效果,想把這些雕像──你一定知道這件事──一個接著一個依次安置在加萊市政府前面的廣場上,好像一連串苦難和犧牲的活念珠。”“這樣,我的人像似乎從市政府走向愛德華三世的軍營;而今日的加萊市民,幾乎要和他們摩肩接踵,也許更能感覺到這些英雄烈士的優(yōu)秀傳統(tǒng)與自己聯系在一起。我相信,這樣必然會使人常常感動。然而我的計劃不被采納,定要我加上一塊石座,既不好看,又是多余。我認為這是不對的?!蔽蚁?,斯坦福大學應是更準確地理解了羅丹的藝術創(chuàng)作思想,去掉了原作中的整塊底座,將群雕復制品散做兩排,成圓形擺放于校門入口處,不僅使雕塑悲壯而崇高的真實動感得到增強,而且還喻示該校倡導為科學與民主、自由與幸福勇于奉獻的文化精神。因為斯坦福大學的校訓“自由之風永遠吹拂”,其寓意含義與《加萊義民》群雕所展示的犧牲行為與精神氣節(jié)應是相通的。
步入校門,迎面相遇的是一座基督教教堂,教堂外墻壁絢麗多彩地畫滿了《圣經》故事,使古樸的教堂增添了許多生氣與活力。據說這座教堂是斯坦福夫人為紀念安然去世的先生而建,教堂一層對外開放可自由參觀,但歐美假日的教堂總是結百年之好舉行儀式的最佳之處,好幾對身著結婚禮服的俊男靚女在眾賓客的簇擁下擠滿過道正忙著拍照。我離開熱鬧的人群獨步前往教堂不遠處高矗的胡佛塔觀瞻。胡佛塔,顧名思義,斯坦福大學五十周年校慶時為著名校友、美國史上第三十一任總統(tǒng)赫伯特·克拉克·胡佛而建。我以為,他配享這一殊榮不僅僅是因為當過美利堅合眾國的總統(tǒng)。胡佛六歲母喪、十歲父亡,在舅舅的撫養(yǎng)與資助下念完了斯坦福大學。胡佛讀的是地質系,學業(yè)優(yōu)良,1895年畢業(yè)后以采礦工程師的身份,在世界許多國家從事礦業(yè)、鐵路、冶金等的技術與商務活動,并很快成為礦業(yè)界的翹楚與富豪。令人驚異的是,胡佛與中國曾有過一段鮮為人知的交結。一百多年前,二十四歲的胡佛曾作為美國“白領”被派往唐山的開灤煤礦“打工”。據說,在我國沈陽金融博物館曾展出過一件由胡佛親筆簽名、英商開平礦務有限公司(開灤煤礦)發(fā)出的面額為五股、每股一英鎊的臨時股份證明書,時間為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我想,這或許是中國較早的原始股票,可惜未能一睹真跡。由于胡佛在采礦業(yè)方面的專業(yè)技能和行政管理上的卓越才能,他不僅做工程師、總工程師,而且當股東、經理。在中國、緬甸、朝鮮、澳大利亞和美國等地獨立開礦,贏得了廣泛的國際聲譽。1914年爆發(fā)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斷了胡佛的工程師生涯。為了援助那些身無分文而被困于歐洲的美國人,胡佛在倫敦擔任美國救濟委員會主席。這個委員會共幫助十幾萬名貧困的美僑返回祖國。此后胡佛又對比利時和法國進行了救濟。由于胡佛在戰(zhàn)爭與饑餓救濟中的杰出領導,他被任命為美國糧食總署署長,時有學者贊譽他為“偉大的人道主義者”。胡佛的聲望越來越高,報界已稱他為“美國的一位領袖人物”,人生履歷的推演將其欲重操工礦舊業(yè)的愿望束之高閣。從政后,胡佛很快加入到哈定總統(tǒng)的內閣,成為商務部長。經商一直是胡佛的最愛與夢想,這個職位可以說是為他量身定做的,他干得如魚得水;后來又替新任總統(tǒng)柯立芝打理商務部,同樣成績斐然,這為他幾年后當選總統(tǒng)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正回想著從閱讀中得來的胡佛生平資料,不知不覺已走到塔前,只見塔門緊閉,才想起今天是假日不對外開放,只好駐足路旁靜靜地仰望著這座近百米高的胡佛塔,繼續(xù)著我的憶想。胡佛塔作為斯坦福大學的標志性建筑,在一片低平建筑群中它那白壁紅頂的塔身顯得是那么高聳兀立、鶴立雞群,無論在校園的任何角落,應該都能看到。在1929年3月的一個陰雨天,胡佛騎馬走過華盛頓賓夕法尼亞大道,正式成為第一個出生于密西西比河西部地區(qū)的美國總統(tǒng)。胡佛是作為工業(yè)效率的代表而當選的,他認為自己具有引導國家走向特殊繁榮的條件。當時的《華爾街日報》在慶祝胡佛就職時評述:“政府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與商業(yè)打成一片。毫無疑問,胡佛是一個很有活力的商業(yè)總統(tǒng),他將是美國第一個商業(yè)總統(tǒng)。”由于美國正處于空前的“柯立芝繁榮”,加上共和黨人占據著國會的多數,胡佛是在歌舞升平的環(huán)境中入住白宮的。他信心滿滿地對歡呼人群說:“我對咱們國家的未來沒有什么可擔憂的,我們的未來充滿希望。”熱情擁躉回應的歡呼聲一波高過一波。
柯立芝卸任時留給繼任者胡佛的,貌似形勢一片大好,其實已然危機四伏,美國經濟在其前兩任“最糟糕”與“無為而治”總統(tǒng)的放任自流下已處于塌崩的前夜。執(zhí)政伊始,胡佛還躊躇滿志地談論美國的經濟制度如何“完美無缺”,大言“美國比以往任何國家的歷史上都更接近于最后戰(zhàn)勝貧困”,發(fā)誓要讓美國人一家一輛汽車、一頓一只燒雞。然而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現實很快就給了他一記耳光。1929年10月24日,這天是星期四,太陽照常升起,美國人一如平常出門忙營生,但許多人到了交易所才發(fā)現:天塌了!美國股市崩潰了,股票經紀人忙得手腳并用,因為需要拋售的股票太多了;一天之內,十幾名證券市場投機老手相繼自殺,這就是歷史上令人發(fā)怵的“黑色星期四”。這只是美國經濟和社會崩盤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接著整個美利堅陷入了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經濟危機。危機發(fā)生后的幾年內,美國失業(yè)人數據最保守的估計也已達到一千四百萬之多,這意味著每四個美國人中就有一個丟掉了飯碗,昔日享受繁華的美國人,排隊領救濟面包、尋找施粥所成了每天的必需。時至今日,人們仍不免將胡佛與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那場大蕭條聯系在一起,其實是詭異的歷史將這位世界聞名的英雄在自己的國土上變成了替罪羊。歷史書上說胡佛在經濟危機到來后,死守著自由市場理念不放,絕不干預市場,這是不公平的。其實在給前兩任總統(tǒng)當商務部長的時候,胡佛就不贊成完全放任,希望政府能干預市場,他提倡困難時期增加公共工程經費以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支持禁止使用童工的憲法修正案,這些下一任總統(tǒng)羅斯福實施新政時的亮點,早就被胡佛提出過。面對危機,胡佛動用的聯邦權力為前任所有總統(tǒng)都望塵莫及,他四年花在公共工程項目上的錢比此前三十年的總和還多,但歷史就是這么殘酷與詭異,后人對羅斯福積極的財政政策交口稱贊,卻對胡佛的公共項目絕少提及,這都源于羅斯福近乎完美的成功。歷史的風云卷走了人們對胡佛的認可,也成就了羅斯福的豐功偉績。胡佛既然在錯誤的時間接過了總統(tǒng)的權杖,又沒能帶領國家走出困境,那就必然要為前任庸者買單和后任偉人鋪路。
佇立凝望著高矗于晴空藍天下的胡佛塔,我想,拋開那一段短暫而艱難的白宮歲月,胡佛的一生還是多姿多彩的。正如史家所論:“胡佛作為一名采礦工程師享譽世界。全世界都感激這位‘偉大的人道主義者,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及戰(zhàn)后為被戰(zhàn)爭蹂躪的歐洲提供了糧食?!焙鹱鳛槊绹囊晃挥袪幾h的總統(tǒng),在民眾中還是有著相當大的影響。他著有《對自由的挑戰(zhàn)》、《持久和平的問題》、《持久和平的基礎》、《回憶錄》和《美國史詩》等書。胡佛在1919年時就捐資五萬美元,在母校斯坦福大學建立研究所,最初的目的是收集、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和十月革命的文史資料。同時還將大量的文物、資料、古玩等捐獻給研究所,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文獻資料和物品是他在中國天津生活期間的實物和文件。如今,胡佛研究所已成為“有關二十世紀政治、經濟、社會和教育方面變化的國際性資料研究和出版中心”,及美國人了解中國和亞洲的基地。歷經數十年,該所在美國國會和政府中擁有大量的會員,在美國主流社會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據說,美國參、眾兩院,凡涉及中國的問題,都要去咨詢胡佛研究所。但因與政府過多的“親密接觸”,斯坦福大學的一些校園團體曾多次要求“驅逐”胡佛研究所,取消斯坦福大學每年對其百萬美元的資助。不過,斯坦福大學掏的錢在該所的經費中其實只是小數目,美孚、福特、通用等才是捐助大戶。研究所就設立在胡佛塔旁邊,當天假日也未對外開放。
漫步斯坦福大學研究園樓區(qū),正午時光的風和日麗,讓我聯想到這里由學術自由之風孕育誕生的硅谷。公認的“硅谷之父”是斯坦福大學另一個著名校友弗瑞德·特爾曼。他從小在斯坦福校園長大,1922年在斯坦福大學獲得化學和電子工程兩個碩士學位,1924年返回斯坦福大學工作。1937年他擔任電子工程系主任。大家熟悉的是他為他的學生惠利特和普卡德出謀劃策建立了著名的惠普公司。1951年,弗瑞德·特爾曼決定創(chuàng)辦斯坦福研究園區(qū),將校園的土地租給當時的高科技公司使用。這一決定、這一歷史的瞬間,不僅奠定了“硅谷”的基礎,也徹底改變了斯坦福大學的格局。他和當時的校長華萊士決定把斯坦福的土地變成金錢,再把錢通過聘請著名教授,變成學術上的威望。他們的辦法就是如此簡單——劃出六百五十五英畝的校園土地出租給從事高科技產業(yè)的公司,這便是后來的斯坦福研究園區(qū)。斯坦福成為美國首家在校園內成立工業(yè)園區(qū)的大學。得益于拿出土地換來的巨大收獲這個方案,斯坦福使自己置身于美國的前沿:工業(yè)園區(qū)內企業(yè)一家接一家地開張,不久就超出斯坦福能提供的土地范圍,向外發(fā)展擴張,形成美國加州科技尖端、精英云集的“硅谷”。斯坦福大學被科技集團與企業(yè)重重包圍,與高科技、與商界、更與實用主義和開拓精神這些典型的“美國精神”建立密切的聯系。隨著美國西海岸“高科技帶”的興起,各個電腦公司,包括“世紀寵兒”微軟公司紛紛在這一線安營扎寨,斯坦福大學的地位越來越舉足輕重,從此斯坦福大學就是硅谷的核心,是全世界科技創(chuàng)新的中心。如果說過去的斯坦福大學還只是一所“鄉(xiāng)村大學”,那么自有了硅谷后便名列前茅,進入了全美一流大學行列。美國加州帕拉托的許多工程師都是斯坦福大學的畢業(yè)生,或者說是特爾曼的研究生。后來,特爾曼又專門讓硅谷公司的員工進斯坦福讀學位。因此,斯坦福大學的崛起為硅谷微電子工業(yè)創(chuàng)造了條件,同時硅谷的發(fā)展也幫助了斯坦福大學,使它能有今天聞名于世的成就。作為一所獨具特色的私立大學,斯坦福大學在美國乃至全世界都享有極高的聲譽,這都與著名的硅谷分不開。在斯坦福大學的辦學過程中,始終貫徹著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思想,飽含著學以創(chuàng)業(yè)、學以致用的精神。正如老斯坦福先生在首次開學典禮上所說的:“請記住,生活歸根到底是指向實用的,你們到此應該是為自己謀求一個有用的職業(yè)?!边@就是深深影響著斯坦福大學及多少代斯坦福人發(fā)展、成長的教育文化理念,它始終鼓勵著每一個有抱負有理想的人去創(chuàng)業(yè)、去創(chuàng)新。同時,與斯坦福大學共生共長的“硅谷”所衍生的進取精神,也成為前行之路上的斯坦福大學及斯坦福人的精神支柱。斯坦福大學效仿歐洲名牌大學的教育模式,立足于使學生獲得廣泛的自由人應受的教育和實用教育,注重開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發(fā)展他們的個性,使學生的智力和個性都得到良好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