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玲
(鎮(zhèn)平縣中醫(yī)院婦產科,河南 鎮(zhèn)平 474250)
宮頸上皮內瘤變是一種癌前病變,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在患病婦女中較常見,若不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療,將進展為宮頸癌,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1-2]。目前,對宮頸上皮內瘤變的治療主要有藥物、冷凍、激光、紅外線凝結療法及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LEEP)、宮頸冷刀錐切術(CKC)等。其中LEEP術式具有耗時短、操作簡單等特點,而CKC術式可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故臨床上具體選擇哪一種術式進行治療存在一定的爭議性[3-4]。為此,本研究比較LEEP與CKC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的臨床效果。
選擇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鎮(zhèn)平縣中醫(yī)院收治的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患者84例,既往均無宮頸手術史,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呈陽性,有保留生育功能要求的患者,本研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陰道疾病、宮頸癌、其他系統(tǒng)惡性腫瘤及無手術適應證的患者。將84例患者按手術方法的不同分為2組:觀察組42例,年齡21~42(35.17±7.18)歲,孕次1~3(2.12±0.76)次,產次0~2(1.34±0.16)次。對照組42例,年齡21~43(35.19±7.21)歲,孕次1~3次(2.13±0.78)次,產次0~2(1.31±0.13)次。2組年齡、孕次及產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行宮頸LEEP?;颊呷“螂捉厥?,采用乙醇棉球擦拭大腿內側,在大腿內側固定電極,將窺陰器置入宮頸,采用局部麻醉。麻醉后,將冰醋酸及碘溶液涂于宮頸表面,明確病變范圍,根據碘實驗及陰道鏡檢查病變范圍及程度確定電圈型號,并保證其深度>5 mm,且環(huán)狀電極大于病灶,距碘不著色范圍外緣5 mm處進電極。由術者設定電環(huán)切割方向,設置電凝功率為40~50 W,切下全部移行區(qū)病變組織,深度為20~25 mm。對病灶范圍較大的,可采用分步切割的方式處理病灶。確保手術部位無病灶組織殘留后,對出血的創(chuàng)面進行電凝止血,術畢。然后,采用0.9%氯化鈉注射液2 mL+注射用血凝酶1 U浸潤的帶線紗球填塞壓迫創(chuàng)面,術后24 h自行取出。
對照組行宮頸CKC?;颊呷“螂捉厥?,采用腰硬聯合麻醉。麻醉后,常規(guī)消毒術野及陰道,將窺陰器置入宮頸,分別在宮頸6點及12點位置縫1針,經7號線牽引,向下向外牽拉宮頸。采用3%醋酸及復合碘涂于宮頸處,環(huán)形切開宮頸黏膜上碘不著色區(qū)域外約0.3~0.5 cm,深度為3 mm。以宮頸管為軸線,做淺環(huán)形切口,內30°角傾斜并以2.0~2.5 cm為深度將宮頸均勻錐形切除。對出血的創(chuàng)面進行電凝止血,術畢。然后,采用碘仿紗條填塞壓迫創(chuàng)面,術后48 h取出紗條。
觀察2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病變深度、錐高、錐切組織面積及病灶殘留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妊娠率、復發(fā)率。2組術后均隨訪1年。
2組病變深度和宮頸殘端出血、宮頸管狹窄或粘連發(fā)生率和術后隨訪1年的妊娠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錐切組織面積、錐高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病灶殘留率、感染發(fā)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均P<0.05)。觀察組術后隨訪1年的復發(fā)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各觀察指標的比較
近年來,宮頸上皮內瘤變發(fā)病率不斷上升,且呈年輕化趨勢。宮頸上皮內瘤變具有雙向發(fā)展的特性,部分患者不進行治療,其病變也可逆轉或消退,但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進展為宮頸癌的概率為45%[5],故早期診斷和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對預防宮頸癌的發(fā)生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對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的治療,臨床上多采用宮頸切除術,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促進患者康復[6]。
本研究中,觀察組手術時間較對照組短、術中出血量和錐高及錐切組織面積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均P<0.05),其與王曉祥[7]研究結果相似,分析其原因是:LEEP術式主要通過高頻電波刀環(huán)形切除上皮移行帶及部分宮頸組織,且操作簡單,解決了CKC術式術中出血量多、縫合困難等問題,縮短手術時間。本研究中,觀察組病灶殘留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其與張亞萍[8-9]研究結果相似。此外,觀察組感染率及術后隨訪1年的復發(fā)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而2組術后隨訪1年的妊娠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CKC術式可減少感染及術后復發(f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而LEEP術式與CKC術式術后妊娠率相近。
在臨床治療中對于病變較深及病變范圍較大,且需保留生育功能者,應以CKC術式為首選方案,而LEEP術式可在術中同時進行治療和診斷,且術中出血量較少,操作簡單,易于患者接受[10]。
[1] 劉巧,丁暉,吳宜林,等.宮頸癌及高級別宮頸上皮內瘤變子宮切除術后陰道上皮內瘤變88例臨床分析[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7,6(6):438-442.
[2] 陳敏,顏建英.宮頸上皮內瘤變診治的相關研究進展[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6,43(4):436-441.
[3] 羅德毅,張向華,曾莉,等.兩種方法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療效觀察[J].貴州醫(yī)藥,2015,39(4):331-332.
[4] 李宏.宮頸上皮內瘤變行子宮頸環(huán)形電切除術的臨床療效[J].實用癌癥雜志,2015,30(12):1863-1865.
[5] 施穎意,陸佳紅.LEEP與CKC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的效果及妊娠結局分析[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7,19(9):1648-1649.
[6] 李莉,趙霞,張緒婷,等.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與冷刀錐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的Meta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10):2258-2263.
[7] 王曉祥.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與冷刀錐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的療效對比研究[J].中外醫(yī)療,2015,34(12):52-53.
[8] 張亞萍.不同手術方式在宮頸上皮內瘤病變Ⅲ級患者中的臨床療效評價[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3):76-77.
[9] 邢艷梅,武婧.宮頸錐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的臨床療效[J].實用癌癥雜志,2016,31(3):515-516.
[10] 陸佳紅,何一波,洪敏,等.LEEP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的臨床分析[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7,19(5):93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