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榆林市第一幼兒園 張文愛
設(shè)計意圖:《誰咬了我的大餅》是一本充滿懸念的繪本——我則利用故事一次又一次地設(shè)懸、釋懸來勾起孩子們濃厚的興趣。在活動中用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演一演、比一比、說一說的方法感受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用頭飾、手工大餅、餅干及動物圖片了解不同動物有著不同牙齒印的特點;嘗試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這句話。
[活動準備]1.物質(zhì)準備:手工大餅(標有不同動物牙齒印);小豬、小鳥、小兔、狐貍、鱷魚、河馬圖片各一及頭飾(帶有牙齒?。┤舾桑皇止わ灨桑ú煌X?。┤舾桑籔PT。2.經(jīng)驗準備:提前認識一些動物,簡單說一些其特點。教學(xué)詳案教案備注[課時建議]1課時[活動目標]1.在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演一演、比一比、說一說中感受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2.了解不同動物有著不同牙齒印的特點。3.嘗試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這句話。[活動過程]一、故事導(dǎo)入,激發(fā)興趣。1.引用動畫片《小豬佩奇》的故事:今天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好日子,豬爸爸和豬媽媽出去做工了。都快12點了,豬爸爸和豬媽媽還沒回來。小豬的肚子餓得“咕嚕、咕嚕”直叫,咦,小豬腦筋一轉(zhuǎn):自己做一張餅吧。于是它拿了面,做了一塊好吃的大餅。2.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是一塊什么樣的餅?zāi)兀浚ń處煶鍪臼止ご箫灒?.可是呀,小豬做餅太累了,還沒等豬爸爸和豬媽媽回來就躺在大餅上睡著了。一覺醒來,小豬發(fā)現(xiàn)大餅缺了一小塊,這一小塊上有一個牙齒印。嗯?是誰咬了大餅?小朋友猜一猜,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zāi)??二、學(xué)習(xí)繪本(在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比一比、說一說中感受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1.觀察畫面,學(xué)習(xí)對話。他遇見了誰?想一想:它們又會說些什么呢?小豬問小鳥:“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小鳥說:“不是我,你看——”小鳥在大餅上咬了一口,小鳥的牙印是尖尖的,和大餅上的牙印是不一樣的。2.運用對話,大膽講述。師:小朋友,是你們咬了我的大餅嗎?3.小豬問小兔、狐貍、鱷魚、河馬同樣的話:“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它們分別在大餅上咬出不同的牙印。狐貍咬出大三角,鱷魚咬了一個大鋸齒,河馬輕輕一咬就咬掉了大半個餅。?教師利用各種肢體動作語言來講故事,抓住幼兒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重點:引導(dǎo)幼兒在故事與游戲中了解不同動物有著不同的牙齒印的基礎(chǔ)上,嘗試表述:“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經(jīng)驗準備可以在幼兒園也可以在家中進行,不一定非要了解牙齒印的特點,其他特點也可以,比如小鳥飛,青蛙跳,螞蟻爬……在這里,教師的提問特別重要——幼兒會想出各種不同的回答。教師用小豬的口氣一個一個問身邊的小朋友:“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然后追問小鳥是怎么做的,引出繪本內(nèi)容。比一比不同動物牙齒印的不同。老師也可用不同的表情來告訴小豬和其他小動物不同的心理活動。
反思:
問題“是誰咬了我的大餅”貫穿于整個活動,用想、猜、比、演等方式來調(diào)動幼兒的好奇心,激發(fā)幼兒對本次活動的興趣。孩子們通過老師的講述和對PPT的觀看,了解了小豬去問了小鳥、兔子、狐貍、鱷魚、河馬,它們都通過自己咬一口大餅來驗證不是自己咬的。最后餓了的小豬自己咬了一口大餅,牙印和開始的一樣——原來是自己咬的大餅。
在活動的設(shè)計上,緊緊抓住“齒印”這個線索,引導(dǎo)孩子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觀察、比較不同動物在這塊大餅上留下的不同齒印,鼓勵孩子們演一演并講述小動物之間的對話,增強幼兒對故事內(nèi)容的理解。
對于故事的理解我也是讓孩子們在看一看、猜一猜、比一比、演一演、說一說這樣的環(huán)節(jié)中層層深入,這樣的方式也使得重復(fù)的故事情節(jié)和對話變得生動有趣。最后出示被咬過的不同牙齒印的餅干(手工),讓幼兒分辨是誰咬的,知道原來不同的小動物牙齒印是不同的,把有牙齒印的餅干送給相應(yīng)的動物(出示小鳥、小兔、狐貍、鱷魚、河馬的圖片),鍛煉幼兒的思維能力,提高幼兒的辨別能力。
幼兒在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說一說中感受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知道不同動物的牙齒印是不同的;在猜一猜、比一比中了解小動物咬的牙印的樣子,以及“到底是誰咬了小豬的大餅”。孩子們在演一演,說一說的過程中大膽表演、講述,嘗試完整表達:“是你咬了我的大餅嗎?”
活動中,師幼互動良好,充分調(diào)動了幼兒的語言興趣,體現(xiàn)了“學(xué)”和“玩”的相互結(jié)合,活動過程輕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