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立
內蒙古包頭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口腔科,內蒙古包頭 014030
口腔頜面因其暴露于人體表面,所以極易受到外力影響引發(fā)損傷,甚至骨折,會對患者的面部美觀以及正常功能造成不利影響[1]。加上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使得各種意外傷害的發(fā)生頻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口腔頜面骨折的發(fā)生率也隨之遞增。口腔頜面骨折的臨床治療上多采用手術治療方式為主,利用夾板對骨折部位進行結扎和固定,但是傳統(tǒng)的手術治療方式術后恢復時間長,治療效果不理想,再加上大部分患者對面部美觀具有很高的要求,使得傳統(tǒng)手術治療方案在臨床治療上未得到多數患者的認可[2]。微小切口進路堅固內固定術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傳統(tǒng)手術治療方案中存在的不足,有效縮減了患者術后恢復所需時間,并減小了對患者面部的影響,保證了患者面部美觀以及功能。該文通過方便選取該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間收治的口腔頜面骨折患者38例進行研究,探討微小切口進路堅固內固定術治療口腔頜面部骨折的臨床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該次的研究對象為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口腔頜面骨折患者38例,將其進行隨機分為A、B組,各19例。A組:有11例男性,8例女性;年齡范圍在9~65歲,年齡均值為(46.78±5.42)歲;6例上頜骨骨折,4例下頜骨骨折,2例摔跤碰撞傷,5例交通意外傷,2例打架傷。B組:有12例男性,7例女性;年齡范圍在10~65歲,年齡均值為(47.12±5.08)歲;5例上頜骨骨折,3例下頜骨骨折,3例摔跤碰撞傷,7例交通意外傷,1例打架傷。該次研究需經患者同意且簽署同意書,并通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比較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年齡均值、骨折類型、骨折發(fā)生原因等一般醫(yī)學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
A組患者采取傳統(tǒng)頜間結扎內固定的手術治療方案,B組患者采取微小切口進路堅固內固定術的治療方案。A組:在手術開始前現對患者的骨折情況進行檢測,確定骨折發(fā)生位置和骨折類型,并根據患者骨折情況采取不同的麻醉類型,并確定適合的部位作為手術切口,將骨折部分對合好后,并實施頜間結扎內固定治療,之后再以患者的骨折程度決定是否實施牽引治療[3]。B組:以患者的骨折發(fā)生程度選取恰當的麻醉方法,并確定適合的部位作為手術實施路徑。當患者為踝突骨折類型時,手術入徑應選擇在耳屏前;當患者為眶下壁骨折類型時,手術入徑應選擇在眼瞼下部位進行;當患者為上頜骨骨折類型或下頜骨骨折類型時,手術入徑應選擇在翼下頜皺襞外側位置或者在骨折線對應位置的前庭溝處;患者的骨折類型為開放性骨折時,以患者創(chuàng)面大小以及創(chuàng)面情況作一適合的手術切口為手術實施入徑[4]。待將患者的骨折線完全露出后,將骨折部位進行復位并利用微型鈦板固定,其彎度與骨面相同并貼合,使用生理鹽水降低其溫度,之后利用電鉆在下頜骨部位鉆一固定孔,利用鈦釘對骨折部位進行固定[5]。當患者為粉碎性骨折或者是上線骨折時,采取的是在頜間利用鋼絲對骨折進行暫時性結扎,并使用小型鈦板將其固定,或者使用多塊小型鈦板對骨折位移程度較為嚴重位置進行固定,例如當患者下頜部位出現嚴重的骨折位移,則先要對骨折部位進行固定,再進行結扎將骨折部位復原。最后逐層閉合手術切口并縫合,之后利用生理鹽水對手術切口進行沖洗,術后對患者展開細致護理預防感染。
評價患者術后恢復效果,可將恢復標準分為Ⅰ、Ⅱ、Ⅲ級。Ⅰ級:愈合狀況良好,基本功能、外形恢復情況良好,骨折完全復位;Ⅱ級:愈合狀況較好,基本功能、外形恢復情況較好,骨折基本復位;Ⅲ級:愈合狀況較差,基本功能、外形恢復情況較差,骨折基本復位。對比兩組患者的固定無位移率、愈合率、外形恢復效果滿意度和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愈合率=(Ⅰ級患者人數+Ⅱ級患者人數)/患者總人數×100.00%。
利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并加強分析,用(%)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B組的固定無位移率、愈合率以及外形恢復效果滿意度均好于A組的固定無位移率、愈合率以及外形恢復效果滿意度(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A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為42.11%,要高于B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0.53%(P<0.05),見表2。
口腔頜面骨折是臨床上較為多見的創(chuàng)傷性疾病,又因為口腔頜面部的暴露性,具有很高的骨折風險。但是傳統(tǒng)的手術治療方式會給患者術后帶來不良影響,例如影響日常生活中的正常進食、說話、較長的術后恢時間以及面部美觀等缺點[6]。根據相關研究發(fā)現,對口腔頜面骨折患者實施微小切口進路堅固內固定術,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微小切口進路堅固內固定術中應用了目前臨床上較為常見的鈦金屬,鈦金屬具很強的可塑性,因此能夠和骨折部位緊密貼合,增強固定效果,有效促進口腔頜面骨折患者的恢復和愈合。
微小切口進路堅固內固定術在對位上具有很高的精確度,并且能夠有效降低患者手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幾率。當患者采取傳統(tǒng)的手術治療方案進行治療時,患者會因較大的手術創(chuàng)傷影響,術后恢復時間長,給患者帶來極大的不良影響,例如感染、骨延長愈合、骨不愈、咬合狀況不佳、神經麻痹等并發(fā)癥。因此,患者在選擇手術方式時應建議患者挑選手術創(chuàng)面小、手術傷害小的微小切口進路堅固內固定術。該類型的手術因其技術保證,愈合率高、固定后未移位率高、外形恢復效果良好,并發(fā)癥低等優(yōu)勢特點,對患者術后生活水平的提升也具有極大地促進作用。
該文通過研究得出,B組的固定無位移率(94.74%)、愈合率 (100.00%)、外形恢復效果滿意度(94.74%)均好于A組的固定無位移率(68.42%)、愈合率(78.95%)、外形恢復效果滿意度(63.16%),B 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0.53%)要低于A組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42.11%),并且兩組患者的各項對比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次研究結果中療效結果與黃新幫[5]的研究結果相似,均得出采取微小切口進路堅固內固定術的患者的療效要好于采取傳統(tǒng)手術治療的患者。并發(fā)癥的研究結果與彭布強[6]研究中的并發(fā)癥對比結果相符,說明,對口腔頜面骨折患者實施微小切口進路堅固內固定術能夠有效縮短了手術術后骨折愈合時間和避免了骨折長長時間不愈合狀況,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患者術后的外形恢復起到了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對口腔頜面骨折患者實施微小切口進路堅固內固定術,取得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與傳統(tǒng)手術方案相比,愈合率高、固定無位移率高、外形恢復效果好、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等優(yōu)勢,應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應用。
[1]張銀鳳,王立功.觀察微小切口進路堅強內固定治療口腔頜面部骨折固定的有效性[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7,17(25):89,92.
[2]趙坤,姚忠軍,楊帆.節(jié)段設計原則在小切口入路堅固內固定治療頜面部骨折的應用[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7,46(8):185-187.
[3]林輝.應用微型鈦板堅固內固定治療頜面部骨折的療效分析[J].世界臨床醫(yī)學,2016,10(9):202-203.
[4]趙青亮.微型鈦板堅固內固定與傳統(tǒng)頜間結扎術治療口腔頜面部骨折的比較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3(33):162-163.
[5]黃新幫.口腔頜面部骨折患者采用微小切口進路堅強內同定術治療臨床療效[J].當代醫(yī)學,2017,23(21):96-97.
[6]彭布強.口腔頜面部骨折微小切口進路堅固內固定術治療的療效分析[J].全科口腔醫(yī)學雜志:電子版,2016,3(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