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妙芝,黃詩茵,潘少霞,王飛馬
廣東省清遠市中醫(yī)院檢驗科,廣東清遠 511500
2型糖尿病屬于臨床常見內分泌代謝疾病,隨著社會經(jīng)濟水平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也發(fā)生較大轉變。近年來2型糖尿病在全球范圍內發(fā)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已成為繼腫瘤、心血管疾病后,第3類危害人們生命健康的非傳染性疾病[1]。2型糖尿病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多尿、多飲、多食、體重下降、視力下降、乏力等,多在26~40歲后發(fā)病,對人們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均造成嚴重影響。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約5%~20%2型糖尿病患者隨著病情的進展可能發(fā)生糖尿病腎?。―N),尿蛋白、肌酐、血尿素是診斷DN的重要檢測指標,早期檢測有利于及早發(fā)現(xiàn)腎損害[2]。該文方便選取2016年10月—2017年4月期間該院收治49例確診為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作為研究組,另選取同期于該院門診進行健康體檢49名正常人作為對照組,兩組均進行HbAlc聯(lián)合UmAlb/Ucr檢測,探討糖化血紅蛋白(HbAlc)與尿蛋白肌酐比值(UmAlb/Ucr)聯(lián)合檢測對早期診斷2型糖尿病腎病的臨床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49例確診為2型糖尿病腎病患者作為研究組,另選取同期于該院門診進行健康體檢49名正常人作為對照組,兩組均進行HbAlc聯(lián)合UmAlb/Ucr檢測。該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全部患者及家屬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組男性29例、女性 20例,年齡 25~82歲,平均年齡(57.53±12.52)歲;對照組男性 30例、女性 19例,年齡 25~84歲,平均年齡(56.53±12.95)歲。兩組一般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標本采集:于清晨采集空腹靜脈血作為HbAlc檢測標本,釆血量3 mL,將采集血液標本置于含抗凝劑專用試管內,并顛倒混勻,防止血液發(fā)生凝固,于2 h內進行檢測。另外,留取患者晨尿5~10 mL作UmAlb/Ucr檢測標本,以3 000 r/min速度離心5 min,于2 h內對標本進行檢測。儀器與方法:采用離子交換高效液相色譜法進行HbAlc檢測,儀器為美國BIO-RAD VARIANT提供的II血紅蛋白儀。采用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通過酶法測定肌酐(Cr);采用免疫比濁法進行U-mAlb檢測。
將兩組HbAlc、UmAlb/Ucr檢測結果進行對比,另外,對比HbAlc控制理想組與不理想HbAlc、UmAlb/U-cr水平;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值在4.0%~6.0%范圍內為理想組(55例);糖化血紅蛋白測定值超過8.0%為不理想組(26 例)。
使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HbAlc、UmAlb/Ucr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參考表1。
表1 兩組 HbAlc、UmAlb/Ucr檢測結果對比(x±s)
HbAlc控制理想組與不理想組HbAlc、UmAlb/Ucr檢測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參考表 2。
表2 HbAlc控制理想組與不理想組U-mAlb、UmAlb/Ucr對比(x±s)
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紊亂性疾病,干預不及時可引起多種嚴重并發(fā)癥,加上病程較長,若血糖長期控制不佳則對全身重要臟器造成損傷[3-4]。一旦病變累及大血管、微血管或神經(jīng),極易誘發(fā)DN、心腦血管動脈硬化等疾病。DN是糖尿病患者常見并發(fā)癥,也是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該病早期無明顯特異性表現(xiàn)及臨床癥狀,起病隱匿,進展至晚期可引起血管病變,增加臨床治療難度。近年來DN發(fā)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研究表明胰島素代謝障礙,是引發(fā)DN的主要原因,DN病理以腎小球硬化為主,往往同時伴有腎間質及腎小管損害[4]。因此,早期積極診斷對防止病情加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5]。
腎組織活檢是當前臨床診斷DN的最可靠方法,但易對患者造成創(chuàng)傷,且對技術要求較高,臨床應用局限性較大,常規(guī)腎功能檢查包括尿酸、尿素、肌酐等,但敏感性較低[6]。HbAlc是人體血液中紅細胞內血紅蛋白與血糖結合的產物,該項檢查通??芍苯臃从郴颊呓?~12周血糖控制情況,且不影響臨時血糖濃度,穩(wěn)定性較好,當前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是評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況的金標準。該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HbAlc、UmAlb/Ucr水平分別為(8.28±2.33)%、(498.18±984.61)mg/g,對照組患者為 (5.54±0.40)%、(13.62±9.96)mg/g,(P<0.05),提示HbAlc檢測可間接反映出糖尿病患者早期腎損傷情況,積極控制HbAlc水平有利于預防微血管病變,減少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李連歡等[7]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HbAlc與UACR水平與糖尿病病程密切相關,HbAlc與UACR水平可隨病程的延長而逐漸升高,提示患者病程越長,腎損傷程度越嚴重。通過對HbAlc與UACR診斷糖尿病腎病的臨床價值進行分析評估,發(fā)現(xiàn)單獨檢測UACR值在糖尿病腎病的診斷能力上強于單獨進行HbAlc檢測,提示UACR值是臨床診斷早期腎損傷的重要敏感指標。因此,早期測定HbAlc不僅有利于早期發(fā)現(xiàn)糖尿病,同時對早期預防糖尿病并發(fā)癥、縮短病程、改善患者預后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相關研究表明[8],糖尿病并發(fā)癥嚴重程度與HbAlc水平密切相關,因此,臨床上早期測定HbAlc水平有利于盡早發(fā)現(xiàn)糖尿病,對預測糖尿病腎病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進一步分析HbAlc與UACR檢測試驗結果,發(fā)現(xiàn)聯(lián)合檢測靈敏度明顯高于單獨檢測HbAlc??偠灾捎肏bAlc與UACR進行聯(lián)合檢測對早期診斷談尿病腎病具有重要臨床價值,防止診斷結果的片面性。該研究對比HbAlc控制理想組與不理想組 HbAlc、UmAlb/Ucr水平發(fā)現(xiàn),HbAlc控制理想組HbAlc、UmAlb/Ucr檢測結果分別為 (5.48±0.36)%、(137.96±411.71)mg/g;不理想組 HbAlc、UmAlb/Ucr分別為 (10.10±1.58)%、(529.92±1243.42)mg/g(P<0.05),提示UmAlb/Ucr水平隨著HbAlc的升高而升高,水平越高說明患者腎損傷程度越嚴重,與當前研究結果大致相符[9]。因此,UmAlb/Ucr是臨床診斷早期腎損害的靈敏指標,U-mAlb是小分子量蛋白質,正常情況下U-mAlb可通過腎小球濾過膜,2型糖尿病患者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腎小球基底膜蛋白質糖化造成腎小球濾過膜發(fā)生通透性改變,逐漸增加白蛋白濾過量,最終形成蛋白尿。研究表明,持續(xù)性微量白蛋白尿是發(fā)生腎小球損傷的重要標志,該類患者發(fā)生臨床DN的可能性也更高[10]。
綜上所述,HbAlc與UmAlb/Ucr之間關系密切,U-mAlb/Ucr檢查能直接反映早期腎臟功能情況,是一項重要的生化指標,聯(lián)合檢測可起到互補作用,對早期診斷糖尿病腎損傷、制定治療方案、判斷預后等均具有積極意義。
[1]金浩,傅慶萍,居會祥,等.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變化及意義[J].檢驗醫(yī)學,2016,31(10):878-882.
[2]狄英波.妊娠期糖代謝異?;颊咛腔t蛋白、血脂測定和尿微量白蛋白的臨床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0):1535-1536.
[3]張淑芳,馮俐平,胡夢川,等.糖化血紅蛋白、血脂和尿微量白蛋白在篩查妊娠期糖代謝異?;颊咧械膽肹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24(14):1525-1527.
[4]陳濤,王紅,馬季,等.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紅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聯(lián)合檢測與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的關系[J].中國臨床研究,2014,27(2):151-152.
[5]黃耀東.糖化血紅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聯(lián)合檢測在2型糖尿病腎病早期診斷中的臨床研究[J].實用檢驗醫(yī)師雜志,2017,9(2):83-85.
[6]龐曉琴,張美琴,吳海峰,等.糖化血紅蛋白及腎功能指標對2型糖尿病患者并發(fā)糖尿病腎病的早期診斷價值[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17,29(3):340-341.
[7]李連歡,陳惠英.糖化血紅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檢測對糖尿病腎病診斷的臨床意義[J].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14,20(13):1972-1975.
[8]王倩,孫立娟,呂斌,等.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對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腎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9):2148-2150.
[9]姜榮艷,唐芙蓉.血清胱抑素C、脂蛋白α、尿微量白蛋白聯(lián)合檢測在糖尿病慢性腎臟疾病早期診斷中的價值[J].疑難病雜志,2017,16(8):788-791.
[10]孟凡飛,劉萍,楊聚豪,等.HbA1c、C肽和尿NAG對2型糖尿病早期腎損傷的診斷價值[J].檢驗醫(yī)學,2017,32(11):1031-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