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刀
近日,一篇題為“‘我愛我家’經(jīng)紀人失聯(lián) 購房人百萬房款要‘泡湯’?”的報道,在社會上引發(fā)廣泛關注和熱議。事件曝光后,我愛我家公司第一時間組織人力,通過各個渠道徹查事件真相,還原事件始末。
2018年1月21日,張先生(化名)向我愛我家公司反映該店經(jīng)紀人孟某(已于2017年12月離職)私下拿了其用于購買二手房的解押款138萬元,并同時提供了孟某于2017年12月23日簽訂的借條一份;同日,黃先生(化名)亦向我愛我家公司反映該店經(jīng)紀人孟某私下拿了其60多萬元,并同時提供了孟某于2018年1月16日簽字的收條一份,稱收到了黃某首付款35萬元。
然而,張先生和黃先生在繳納近兩百萬元巨款后,我愛我家公司的經(jīng)紀人孟某卻突然失聯(lián)了。對于這起離奇的購房經(jīng)歷,兩位購房人均表示,自己對于買房流程不了解,所以被中介誤導欺騙,其損失應由我愛我家公司承擔。
我愛我家公司則認為,根據(jù)客戶張先生向公司提供的借條,表明前員工孟某與張先生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為民間借貸,其借款行為系兩人之間的個人行為,借條不能證明與上述買賣交易存在關聯(lián)性;公司在與客戶黃先生簽訂購房協(xié)議前已書面告知,“我愛我家公司及經(jīng)辦人除中介服務費外,不收取或代收任何房款”。黃先生對此書面通知函予以確認并簽字,但在此情況下,黃先生仍私下支付給孟某35萬元所謂的“首付款”,系其個人行為,其風險應由其個人承擔。
對于我愛我家公司的觀點,有律師認為,從張先生出具的借條及轉賬記錄來看,均無法證實138萬元是購房資金,只能認定為個人借貸關系。但是孟某給黃先生所出具的35萬元收條中,明確提及了是購房款,屬于孟某的職務行為,應該由我愛我家公司承擔責任。
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上述購房人決定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此次事件亦給廣大買賣房屋的機構和個人敲響警鐘:買賣房款應盡量選擇交易資金監(jiān)管,一旦交易過程出現(xiàn)問題而致使交易中斷,資金因存放在監(jiān)管賬戶中,從而能保障安全。
此外,無論是購房還是賣房,都要認真審核相關機構和人員的資質,避免款項直接交付給業(yè)務員個人,并要求相關機構開具發(fā)票或收據(jù)。在簽署合同時,需要對付款方式,包括首付款、尾款、付款時間、付款條件、稅費誰來承擔等作出詳細的規(guī)定,明確違約責任,同時要注意合同中有無霸王條款,若違背市場規(guī)律,應避而遠之,以保護自身權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