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彬
浙江省余姚市中醫(yī)醫(yī)院 浙江 余姚 315400
本文觀察隔藥灸臍法配合托特羅定治療膀胱過度活動癥(OAB)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將2014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OAB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3例。觀察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55~78歲,平均61.8±8.3歲,病程1~9年,平均
4.1±1.6年。對照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54~79歲,平均61.6±8.0歲,病程2~9年,平均4.3±1.8年。兩組一般資料均衡(P>0.05)。
對照組應(yīng)用酒石酸托特羅定片(舍尼亭,南京美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zhǔn)字H20000602),每次2mg,每日服用2次。觀察組在此基礎(chǔ)上加用隔藥灸臍法,將山
萸肉、乳香、芡實、沒藥、大青鹽各50g,用超微機粉碎。用溫開水將面粉調(diào)和后揉捏成一圓柱,高約2cm、底面
直徑約8cm,中間挖以圓孔,與患者臍孔大小相同。患者取仰臥位,充分暴露臍部,常規(guī)75%乙醇消毒,將面圈放置于患者臍上,然后取上述藥末8~10g將臍孔填滿,將一直徑約2cm、高約2cm的艾炷置于藥末上,點燃頂端,艾炷燃盡后更換并繼續(xù)治療,連續(xù)2h。治療結(jié)束后用膠布將藥末固封于臍內(nèi),囑患者24h后揭下膠布,采用溫水將臍部洗凈。治療期間忌洗浴,每周治療2次。連續(xù)治療4周。
3.1 療效標(biāo)準(zhǔn):痊愈為尿頻、尿急、尿失禁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排尿<8次/24h,夜尿<2次,尿量>200ml/24h;顯效為尿頻、尿急以及尿失禁等臨床癥狀顯著緩解,但仍未恢復(fù)正常;無效為尿頻、尿急以及尿失禁等臨床癥狀無改善。
3.2 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比較:見表1。
表1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比較(±s)
表1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與治療前比較,bP<0.05。
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6.23±1.17 1.53±0.38ab 6.29±1.46 2.14±0.53b觀察組43對照組43 8.73±2.04 5.22±1.35ab 8.79±2.18 6.15±1.74b 34.86±9.48 15.94±6.35ab 34.97±9.87 22.38±8.06b 2.18±0.36 1.03±0.25ab 2.21±0.44 1.24±0.27b
3.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OAB可歸屬于中醫(yī)學(xué)“淋證”“小便不利”“小便不禁”“遺尿”等范疇,病機為腎氣虧虛、膀胱氣化不利、水液代謝失常[1-2]。隔物灸是中醫(yī)外治手段之一,是將艾炷或艾條放置于姜片、蒜片或藥物制成的藥餅上,然后實施灸的方法,該方法結(jié)合了艾灸的活血通脈、溫經(jīng)散寒、扶陽固脫、消瘀散結(jié)以及防病保健等作用,還具有所用藥物的治療作用。臍部的表皮角質(zhì)層比較薄弱,藥物容易滲透,可以顯著的提高藥物的利用度和吸收度,減少口服用藥的不良反應(yīng)。另外,神闕穴居臍中,乃神氣出入之門戶,有“臍通百脈”之說,可以激發(fā)各經(jīng)經(jīng)氣,使氣血流通而循行于全身,藥物可以通過神闕穴到達(dá)全身各處發(fā)揮治療作用。本次我們采用隔藥灸臍法配合托特羅定治療了43例OAB患者,研究結(jié)果顯示,OABSS評分、殘余尿量、24h排尿次數(shù)以及24h尿失禁次數(shù)等臨床指標(biāo)得到顯著改善,臨床療效顯著。
[1]方宏圖.《傷寒論》熱結(jié)膀胱臨證發(fā)揮[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5,50(12):918-920.
[2]沈偉鋼.嚴(yán)仲慶經(jīng)方治療膀胱病驗案四則[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5,50(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