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建榮
【摘要】目的 研究針灸治療中青年疲勞型亞健康的療效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擇我院門診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31例疲勞型亞健康中青年患者設為研究對象,隨機將31例患者分成對照組(n=15)與觀察組(n=16),其中對照組選擇補中益氣丸,觀察組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上增加針灸治療,連續(xù)治療3周后,對比2組療效和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93.75%對比對照組總有效率66.67%,其中觀察組療效更高(P<0.05);治療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 中青年疲勞型亞健康患者應用針灸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療效理想,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針灸;中青年;疲勞型亞健康;療效;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24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8..01
我國早在《黃帝內經(jīng)》中就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1],指導人們未病先預防,治療還要注意及早預防疾病發(fā)生與疾病的進展。近年來,我國對人們亞健康身體狀態(tài)也逐步增加了認識,及早防治亞健康,對于疾病的預防起到重要的作用[2]。本次研究中,由門診收治的亞健康患者進行研究,分組應用不同治療措施,以此幫助亞健康患者臨床選擇最佳治療方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門診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31例疲勞型亞健康中青年患者設為研究對象,所有入選對象均符合疲勞型亞健康相關診斷標準,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了確診原發(fā)病,長期口服其他藥物治療的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將31例患者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對照組15例患者男8例,女7例;年齡20~40歲,平均(32.5±5.2)歲;病程1~3年,平均(1.5±0.2)年;觀察組16例患者男9例,女7例;年齡20~40歲,平均(31.8±5.4)歲;病程1~3年,平均(1.4±0.4)年;2組基線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可以對比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選擇補中益氣丸(國藥準字:Z11020244,生產(chǎn)企業(yè):北京同仁堂,每日口服3次,每次用藥量6 g);觀察組應用補中益氣丸用法用量與對照組相同,同時應用針灸治療,選擇神闕、氣海和關元、天樞、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指導患者保持平臥位,得氣后行平補平瀉法,針灸針選擇0.4 mm直徑,行針后留置30 min,每隔10 min將針捻轉1次。最后以艾條點燃放置在艾灸器內放置在穴位上,直至患者局部皮膚表面潮紅,觸及針灸部位出現(xiàn)溫熱感和無灼痛感為止,每日為患者針灸1次。2組患者連續(xù)治療3周后,對比2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評分。
1.3 觀察指標
根據(jù)癥狀恢復情況將2組療效分成治愈、顯效、有效、無效;治愈:癥狀徹底消失或明顯緩解90%以上;顯效:癥狀緩解在70%-89%;有效:癥狀緩解在30%-69%;無效:癥狀緩解小于30%或者未見改善。治療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根據(jù)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估2組生活質量評分,從8個維度(總體健康、生理機能、生理職能、 情感職能、社交能力、軀體疼痛、生命活力、心理健康),以得分高表示生活質量高,對8個維度評分綜合評分[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計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93.75%對比對照組總有效率66.67%,其中觀察組療效更高(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療效
組別 n 痊愈 顯效 有效 無效 治療總有效率(n/%)
對照組 15 3 3 4 5 10/66.67
觀察組 16 5 6 4 1 15/93.75
x2 —— 6.6667
P —— 0.0098
2.2 對比兩組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
治療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72.5±8.6)分高于對照組(55.7±5.2)分,t=11.0332,p=0.0008,對比差異顯著(P<0.05)。
3 討 論
亞健康患者臨床主要表現(xiàn)出睡眠障礙、胃腸道不適及軀體疼痛、乏力等癥狀,最常見的癥狀表現(xiàn)是乏力疲勞,使患者生活質量受到很大影響。我國中醫(yī)沒有亞健康疾病卻提出了治未病,而疲勞型亞健康則歸類于虛勞的范疇,中醫(yī)分析勞累、飲食和情志等因素都會影響人體的平衡,導致臟腑虛損和氣機失調。中醫(yī)治療虛癥提出以針灸的治療方式,對預防病變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針灸可以疏通經(jīng)絡和調節(jié)氣血,根據(jù)經(jīng)驗取穴,選擇神闕穴可以起到培元固本與和胃利腸的作用,取氣海穴可以起到補中益氣和行氣散滯的效果,取關元穴可以起到補腎培元和溫陽固脫的效果,取天樞穴可以起到疏調腸腑和理氣行滯的效果[4],取足三里可以起到燥化脾濕和升發(fā)胃的效果。聯(lián)合所有穴位針灸治療,可以實現(xiàn)疏肝健脾和陰陽調和的作用。
綜上,中青年疲勞型亞健康患者應用針灸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療效理想,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凱玲,黃毅玲,陳志斌,等.保健灸加背部走罐治療亞健康狀態(tài)效果觀察[J].白求恩醫(yī)學雜志,2016,14(6):678-679.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