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明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是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它的關鍵在于口語表達,即引導學生“說”出來,同時還要說的精彩。學生的口語能力不僅與他們的寫作能力相互影響,還與他們的思維以及教材知識的學習有著重大的影響。因此,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說”的方法,讓學生都能說到“點”上,找到口語交際教學的命門所在,切中目標,全面提高。
一、以教材為依托,發(fā)掘交際的源泉
我們的教材編排有序,質量上乘,有著眾多的口語交際因素,教師可以從多方面對教材進行挖掘,找到其中的口語因素。
(1)小學語文教材的插圖、修飾圖比較多,這些內容都比較人性化,也與文本相關,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非常豐富多樣。教師可以讓學生多觀察、想象,再就自己所觀察到的內容進行一番口語表達。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也有很大的益處。
(2)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隨時都可以讓學生練習說,多鼓勵和肯定他們。課外也要經常給學生布置一些說的任務,將課堂上的說與生活中的說有機地結合起來。小學生都非常喜歡聽故事,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針對教材中的某個故事進行討論與交流,這樣學生之間就能暢所欲言,并形成良性互動,也能收到取長補短的效果,使聽和說能夠完美地結合起來,增益學生的見聞。
(3)在小學生的口語訓練中,閱讀是一個重要的方法。教師可以將教材各方面的特點有機結合起來,選擇一些優(yōu)美的語言,讓學生多讀多練,這樣他們的詞匯積累就會變得更加豐富,在模仿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語言風格。
二、烘托氣氛,激發(fā)學生說的興趣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币虼耍诳谡Z交際教學中,教師采取有趣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生動形象的口語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學生對口語訓練才能有更大的興趣,他們才會自主地去進行觀察、思考與想象。經過自主思考所組織出來的語言就會自然、流暢,如潺潺溪流般綿延不絕。
在四年級第三單元的口語交際教學中,筆者就讓學生搜集一些與“大自然給人的啟示”相關的資料。課下學生都通過互聯(lián)網與書籍等方式收集到了很多的資料,有的是與大自然相關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有的是從動物或植物上所得到的啟示,最為常見的就是“牛頓與蘋果”的故事。學生利用自己的話將搜集到的故事表達了出來,學生之間形成了有效的交流,口語交際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生活是最好的教材,它的內容多樣,容量超大,教師可以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再現(xiàn)生活實例,通過多樣化的情境,訓練學生的口語,使課堂教學不再呆板,以生動的形式,如游戲、表演、競賽等為學生創(chuàng)造無拘無束的口語訓練氛圍,學生也會變得異常活潑。
如二年級的口語交際“陌生人來了,怎么辦”學習過程中,筆者就為學生設置了這樣的場景:你正在家里玩,父母都出去了,突然有人敲門,來找你的父母。這種情況下你該怎么做?來的人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熟人,另一種是陌生人。請大家設想一下不同的人,來說說自己會怎樣做。經過討論,筆者讓幾組學生來課堂上表演,并在表演后加以指導,讓學生明白如何禮貌待人,使用文明用語。這樣,不僅學生的口語能力有了提高,交際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大部分的學生都有此類的生活經驗,無論是上臺表演的還是沒有上臺的,學生都想要將自己的心情與過程與他人傾訴一番。于是,教室里一派沸騰的景象,每個學生都積極發(fā)言,他們七嘴八舌地訴說這自己的生活經歷,口語交際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掌握說的技巧
情境是語言的發(fā)源地,有了情境才會有語言產生的動機。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趣味濃厚的交際環(huán)境,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進行交流,激發(fā)他們的交流欲望,幫助和引導學生掌握更多口語交際的技巧,逐步提高他們的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訓練的主要模式有兩種,一種是有計劃、組織地設計口語交際話題與情境,另一種是隨時捕捉一些教學或生活中的偶然事件。相比較而言,后者在滿足學生的傾訴欲方面有著更大的優(yōu)勢,它能使學生交際的靈感不斷增強。偶然事件包括的范圍也很多,例如,一次偶然的遭遇,經歷的某個激動人心的場面,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成果,這些內容都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討論興趣,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傾訴欲望與溝通沖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要適時地組織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切不可錯過時機。
例如,在有一天上課之前,班長向我報告:“有六位同學沒有完成昨天的生字抄寫。”聽到這話,筆者沒有問原因或是批評學生,而是以此作為話題,讓學生討論一下:面對不完成作業(yè)的同學,你會說些什么?筆者將本次的口語交際課分成了三個板塊,第一個是讓學生思考,你會對不及時完成作業(yè)的學生說什么?第二個是不完成作業(yè)的學生想對大家說些什么?第三是要對感覺失望的老師說什么?由于本次的口語交際是建立在實際的學習情境上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切身感受,大家討論起來也很熱烈。然后,筆者針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了一番總結,幫學生掌握了每個板塊的發(fā)言要點是什么,應該圍繞自己的要點說什么,怎樣才能使要點更為突出。學生聽得都很認真,因為這是他們在發(fā)言中所忽略的問題。最后,筆者讓學生組織語言,重新針對這三個問題說一說。他們的口語交際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總之,在小學口語教學中,教師要依托教材、烘托氣氛、創(chuàng)設情境,采取有效策略,促進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