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琴
摘要:青年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中學生是主力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能否成為未來社會各行各業(yè)的合格人才。加強對中學生榮辱觀教育是新時代對中學生的必修課,也有利中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在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面對社會廣泛關注中學生榮辱觀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對中學生榮辱觀教育進行探討,探討解決中學生榮辱觀教育問題的措施就顯得十分的必要。
關鍵詞:中學生;榮辱觀教育;問題;措施
中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思想、價值觀、人生觀如何對社會有重大意義。而當今中學生的榮辱觀存在學習目的不明確,追求奢侈享樂,誠信意識淡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淡化等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中學生的成長成才,已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為此對中學生進行榮辱觀教育就十分的必要
一、中學生榮辱觀教育的必要性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深化發(fā)展,部分人唯利是圖。競爭使人們看到了社會殘酷的一面,認為只有通過競爭來擊敗對手才能獲得更多的利益。許多人把個人利益凌駕于集體利益之上。中學生在世界觀、人生觀的塑造期,對市場經(jīng)濟帶來的負面影響認識不足,導致其人生觀、價值觀出現(xiàn)了偏差。表現(xiàn)為當代中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存在不少問題。如有榮與辱不清,是非不分等。具體表現(xiàn)在:學習目的不明確,追求奢侈享樂,誠信意識淡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淡化等問題。雖然中學生榮辱觀總體上是好的,但是對現(xiàn)今存在的問題,我們不能聽之任之,隨其發(fā)展。因為中學生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學生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對中學生進行榮辱觀教育。
二、中學生榮辱觀教育存在的問題
學校是教育主體但不是唯一的主體。社會、家庭同樣是教育的主體。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但許多的父母把教育的義務通通推卸給了學校,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學校教育不是萬能的,需要得到社會和家庭的相互配合。假如學校、家庭、社會不能形成一種道德教育的合力,不能發(fā)揮出三者之間的聯(lián)動性,那么在家庭小環(huán)境和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下,學校的道德教育也會顯得空洞和無力。學校的德育只是教給學生一種思想,一種理論;教給中學生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但是在現(xiàn)實中會出現(xiàn)許多自相矛盾之處。當社會家庭所做的事情與學生在學校所學到的知識不相符時,學生就會對所學的產(chǎn)生懷疑。就比如學校要求學生尊敬長輩,教育學生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但是社會上卻有許多孤苦無助的老人,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對比。久而久之中學生可能在社會不良影響之下,對榮與辱的認識出現(xiàn)偏差,放棄了對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
現(xiàn)階段道德教育方法傳統(tǒng)化,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第一,重灌輸輕引導。學生和教師之間本應該是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系。教師在整個道德教育的過程當中應起引導作用來調(diào)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主動性,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權。第二,重理論輕實踐。要使中學生明榮知恥,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知道再多的理論知識卻不付諸于行動也是毫無意義的。輕實踐會使知行不相統(tǒng)一,知行脫節(jié),這些都不利于中學生榮辱觀教育的實施。
以上問題已經(jīng)嚴重影響到了中學生的成長和成才,最終會影響到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進行解決。
三、中學生榮辱觀教育問題的解決措施
形成教育合力,實現(xiàn)教育主體多樣化。要發(fā)揮家庭教育的作用:第一,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意義。社會輿論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對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起能動性的作用,為此社會也是榮辱觀教育的一個重要的主體。中學生已經(jīng)走向了社會受社會的影響是越來越大,因此對中學生來說社會教育仍然是榮辱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教育是一項更為廣泛、更有影響的教育。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出社會對榮辱觀教育的作用。具體措施有:第一,加大對網(wǎng)吧等娛樂場所的管理并向人們提供一些健康科學的書籍,進化社會環(huán)境。第二,大力宣傳思想道德教育,榮辱觀教育的重要性,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第三,增加對榮辱觀教育方面的投入。
學校是榮辱觀教育的一個主陣地,第一,把榮辱觀教育與校園文化相結合。校園文化氛圍,是校園老師和學生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對學生的思想觀念、道德情操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發(fā)展健康的、積極向上的社會主義文化校園文化。第二,把榮辱觀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榮辱觀教育是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在教育教學中,應該進一步加強中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讓學生明辨是非,區(qū)分美丑,使中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第三,把榮辱觀教育與中學生日常生活教育相結合。對當代中學生進行榮辱觀教育,必須堅持與中學生的日常生活相結合的原則。大力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引導中學生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倡導中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例如遵守交通規(guī)則、按順序排隊、做好個人衛(wèi)生、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鼓勵中學生進行公益活動、暑假實踐、勤工儉學和社會服務等。
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在一起的。對中學生進行榮辱觀教育時我們要把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相結合,綜合實施。這樣能夠形成一種教育的合力,才能推進中學生的榮辱觀教育,才能真正促進中學生健康成長與成才,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合格人才。
普遍預防就是根據(jù)客觀情況的重大變化,針對大多數(shù)人可能出現(xiàn)的思想問題,事先進行教育,避免思想問題大面積產(chǎn)生的預防。也就是說針對中學生榮辱觀問題的共性需加強預防。重點預防,就是對突出的人和事以及關鍵時期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進行事先教育,防患于未然。也就是說我們應該針對那些在榮辱觀上存在嚴重問題的中學生進行重點教育。重點抓思想上后進的人、紀律上松散的人,有針對性的做好預防工作。
正面典型的正確宣傳凸顯示范教育的成效,反面典型的正確運用凸顯警示教育的成效,兩種典型運用時應注意比例的合理分配。在榮辱觀教育中,正面典型教育應作為主導,反面典型教育是輔助。正面典型就是在樹立榜樣要人們向其學習。反面典型就是在告誡人們要引以為戒。通過正面典型和反面典型能夠讓中學生全面的把握榮與辱。
我們在充分肯定當代中學生榮辱觀主流表現(xiàn)的同時, 一定要切實關注社會發(fā)展變遷對中學生榮辱觀的影響,正確把握中學生榮辱觀教育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認真研究加強和改進中學生榮辱觀教育的方法。使當代中學生自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成長為人民表率,社會棟梁。
參考文獻:
[1]陳香珠.論在中學生中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徑[J].科技資訊,2006年第(16).
[2]趙巍.淺談學校德育教育的開放性[J].宿州師專學報.2003,(9).
[3]元樹軍.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J].教育科學研究,2003,(3).
[4]盧紅艷.中學生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重大意義[J].學術探討,2010,(3).
[5]李桂榮, 陳瑞雪.高校中學生榮辱觀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