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程
茫,草字頭罩著“水”與“亡”,篆書也是這樣子罩著的: 。這是一個怎樣的構(gòu)成?其實,這是一個形聲字,很久以前還寫作“匯”,這樣看來形旁是“氵”才對。只不過它僅僅居于一隅,跟“荊”“疆”的“卄”“土”形居一隅一樣; “芒”跟“亡”一樣當(dāng)然作聲旁。
這樣一來,“茫”的本來意義就跟“水”有關(guān),像“茫茫”“蒼?!薄昂泼!薄懊o邊際”原本都是形容水面浩闊無邊的,只是后來又用以形容大地、草原、天空、宇宙了,比如“天蒼蒼,野茫?!保ā峨防崭琛罚C鎸@茫茫無際的浩闊蒼穹或廣袤大地,總有高蹈于世的人杰會發(fā)出這樣那樣的追問。屈原就面對大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xiàn)象,發(fā)出了“何由考之”“何以興之”“其命何從”等一系列“天問”(《天問》);曹操面對明月蒼穹,發(fā)出了“人生幾何”“明明如月,何時可掇”的功業(yè)之問;毛澤東也曾面對“遼闊江天”與“蒼茫大地”,發(fā)出了“誰主沉浮”的憂國憂天下之問……
面對各種蒼茫,發(fā)問和追問總是好的,也總是引發(fā)人的偉大情懷。當(dāng)然,如果面對蒼茫而生發(fā)出朦朧美好的詩意也不錯,也算是一場美的享受。試想想,無論是面對江面湖面海面,那無邊的寥廓蒼??傋屓搜哿Σ粔蛴茫床环置?,同時也因某種情愫發(fā)酵讓人覺得模糊不清,如同霧里看花。最突出的要算《詩經(jīng)·蒹葭》,開篇,眼前是一大片的“蒹葭”,本身就蒼蒼茫茫,再加上“白露為霜”,更因懷想“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心情自然免不了惆悵,但想來也未嘗不是一種蒼茫而美好的意境。
到李白那里,如果“煙濤微茫信難求”(《夢游天姥吟留別》)是說瀛洲渺茫難覓的話,那“拔劍四顧心茫然”(《行路難》)顯然就伴隨著人生的悵惘失意了。這位謫仙人,似乎原本就是為酒而生,也常常是“嗜酒見天真”,要是在平時,面對這美酒佳肴,還有朋友的一片盛情,“會須一飲三百杯”是確定無疑的??墒牵@次他沒有,他“停杯投箸不能食”,竟至于拔下寶劍,舉目四顧,心緒茫然。他內(nèi)心的苦悶抑郁,感情的激蕩變化,我們多少可以想到幾分吧。李白被流放去夜郎,途中遇赦,還遇上了老朋友,自是十分欣喜,可是也少不了一個“?!?,他說“寧期此地忽相遇,驚喜茫如墮煙霧”(《江夏贈韋南陵冰》),原來是驚喜得茫然如墮煙霧之中。
忽然聯(lián)想到,早幾年說“杜甫很忙”,其實李白也很“?!卑?。他一輩子都是這也“?!?,那也“?!?,簡直是“茫”了又“?!?!轉(zhuǎn)而又想,人生在世,不管如意還是不如意,得意還是不得意,總是要“?!钡模蝗缋畎啄菢印?/p>
今天我們也很“?!?,“尬文化”悄然興起就是一個見證。人在尷尬之時,也自是“茫然不知所措”之際,本能地選擇難堪嗎?那接下來就是難受。不過還好,許多人特別是年輕的人們也能自嘲自解的:與其兀自尷尬著,還不如坦然面對,放飛自我來得好。尷尬著卻繼續(xù)放任著甚至快樂著,倒是一種真實自我的灑脫,也是一種溫和的反抗??蛇@樣也只是一種無奈的權(quán)宜。進而想到,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
蔣勛在《池上筆記》里寫:“回池上了,很熟悉的綠,讓眼睛亮起來的綠,大片青金閃翠的光浮在稻田上?!彼谔嵝盐覀儯豪哿?,茫然了,就憑著對原鄉(xiāng)的依戀,不時地“回池上”去,面對眼前“蒼茫”的一片綠,讓自己眼前亮起來,而不再“茫然”。此時,你便感覺“這一切之上,是夏日明凈的天空”,“這便是我的世界”(海德格爾《我為什么住在鄉(xiāng)下》)。
總的來說,我們在這個時代里奔忙著,哪有不“?!钡模恐皇窍M嘁恍吧n?!?,少一些“茫然”才好!
劉柯涵
茫,茫然不知所蹤。
——題記
從Oxford回來的路上,太陽出來了。天空是藍(lán)的,飛機留下的痕跡在天空中編織成羅網(wǎng)。我戴著耳機看向窗外,車流整齊地朝各自的方向行駛,遠(yuǎn)處一片原野茫茫。歌里唱著那首lemon tree,孤寂的男聲與靈動的伴奏,唱一曲百無聊賴,也是茫茫世界中的空躁。
我為什么到英國來?因為向往英倫之美,日不落的光輝是那樣耀眼。我為什么喜歡Oxford?因為它滄桑的歷史、厚重的人文。那么我此行的意義是什么?心中的聲音戛然而止,一時間不知該如何陳述那個模糊又清晰的答案。我開始回避自己,目光又投向窗外那一片茫茫原野。
英國的農(nóng)場與我們熟悉的江南水田截然不同,它是那種一望無際,與天地連成一體的模樣。遠(yuǎn)遠(yuǎn)近近都是起伏的小山丘,風(fēng)吹麥浪,層層疊疊。一剎那突然看到了自己這輩子都難以忘懷的景色:山丘上站了幾個姑娘,風(fēng)撩起了她們的白色長裙,裙擺像風(fēng)箏一樣飄著。
只是一閃而過的風(fēng)景,讓我卻像是穿越了一般,那種不知從何而來的愁思涌上心頭,不知是哪部電影里的草帽與長裙又浮現(xiàn)??傆X得經(jīng)歷過一樣,和自己熟悉的人一起在原野上奔跑,長裙飛揚得老高老高,陽光溫柔地晃啊晃……
我是來找些什么的。
最喜歡三毛的《萬水干山走遍》,因為愛極了她走遍天涯海角的瀟灑與孤獨感。我總是向往彈吉他的西部牛仔,總是向往穿著長裙高跟鞋的金發(fā)女孩,戴著禮帽穿著黑西裝臉上有小胡子的紳士,還有莊嚴(yán)沉寂的鐘樓,悠閑恬靜的農(nóng)莊。
這些都是我在尋找的夢中的記憶感。這些元素令我心靜,令我沉穩(wěn)。因為它們,我找到了一種歸屬感。這些元素都是我從書中,從影視中,從畫中看到的。能親身感受一下它們曾經(jīng)出現(xiàn)的繁華與夢幻,又何嘗不是一種意義。
我也是在找我自己。
車子終于回到了夢中的倫敦。我跳下車去搭乘地鐵,嘴角浮現(xiàn)了一絲微笑。我一直在尋找我自己,在世間這一片茫然中尋找真實的自己。從自己一直以來閱讀的、學(xué)習(xí)的,聽到的與看到的東西中尋找,不如說是一種塑造。
想起了女媧造人,是從一片茫茫中捏出來的實物,我如今也在這天地茫茫中,把自己捏出來。
點評
一次以O(shè)xford為目的地的旅游引發(fā)了作者的諸多思考,來的原因和喜歡的理由都如此明晰,但意義卻讓入迷惘。思想的脈動與景物的流轉(zhuǎn)交織成了美妙的旋律,眼前是風(fēng)吹麥浪、白裙翩躚的異國景色,又在神游中體味走遍天涯海角的瀟灑與孤獨感。語言如牧笛悠揚,又似老唱片咿咿呀呀。
作者用生花妙筆把從自己一直以來閱讀學(xué)習(xí)的、聽到與看到的東西中塑造自我的主題寫得水到渠成,有靈且美。結(jié)尾是神來之筆,前文都在寫異國景致,最后卻刺入中國神話傳說,拉開古往今來、古今中外的宏大畫卷,確有“天地茫茫”之感,前文茫然之問至此也得到了最完美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