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麗
【摘 要】積累有好有壞,就像對現代人來說,年齡不一定是優(yōu)勢,更可能埋藏隱憂。鋼琴學習好比一個人的成長,若一開始積累了很多壞習慣,會嚴重影響之后發(fā)展,甚至導致半途而廢;如果從接觸鋼琴開始,就能夠在音樂與技術積累的軌道上運行,則大大有利于后來進步。
【關鍵詞】鋼琴;教學;音樂;技術;積累
中圖分類號:J9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12-0070-01
一、音樂的初始積累
正面積累從第一節(jié)鋼琴課開始。其實現在很多人在上第一節(jié)鋼琴課之前,已經或多或少接觸過鋼琴。學習者或者家里已經買了鋼琴,只是自己還沒有正式學;或者雖然家里沒有鋼琴,但通過電視、網絡、廣播等媒界欣賞過鋼琴演奏;或者身邊有彈鋼琴的同學、朋友、熟人;或者曾看過現場鋼琴音樂會??傊?,作為樂器之王的鋼琴在世界各國普及率非常高。如果想學琴,不外乎兩種可能。第一,出于主動。毋庸置疑,很多人(多數是成年人)是喜歡音樂的,被鋼琴所吸引,所以發(fā)自內心,想了解多一點,學會彈奏。第二,出于被動。這一般出于琴童,服從于家長的意愿。當孩子還沒有能力去判斷一件事物與自己可能的親疏時,家長往往替孩子先做了決定。所以這一類學生的內心驅動力可能不如料想的強,當然也不一定。就像,有些喜歡,是你之前并無預感,但接觸了之后,漸漸被吸引的;也有些喜歡,是此前以為會長久,卻慢慢被消磨殆盡的。所以,讓剛剛接觸鋼琴的學習者在一開始就明白學習的目的,是感受音樂、表現音樂,而不是認音符、彈曲子,這是一名優(yōu)秀鋼琴教師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事。
二、技本與音樂
掌握音符相對容易,當具有最基本識譜能力后,從理論上說,你其實可以彈任何曲子。從實踐上說,只要手指技術允許,你也確實能夠彈任何曲子。技術是可以練的,只要方法正確,能夠勤學苦練,達到基本的技術要求并不是非常困難。但是彈得好不好聽,是另一回事。
著名鋼琴家涅高茲在《論鋼琴表演藝術》一書中特意提到,技術一詞源出于希臘文,意味著藝術。涅高茲說:“技術的任何改進就是藝術本身的改進,這就是說技術改進有助于揭示內容、揭示‘隱秘的思想。換言之,技術改進是藝術的一個部分,是它實際體現。不幸的是,許多彈鋼琴的人都把技術一詞僅僅體會作流暢、快速、均勻、華麗,有時主要是‘輝煌和炫耀,也就是說把它理解成技術的一些個別要素,而不像希臘人、不像真正的藝術家那樣,理解為總的技術?!?/p>
另一位音樂大師約,霍夫曼也說道:“技巧好像放在抽屜里的工具,精明的藝術家會在適當的時候,為了正確目的從中取出他所需要的工具。僅僅擁有這些工具是毫無意義的;什么時候和怎樣去應用這些工具的那種藝術直覺、那種本能才是真正有價值的。這正像能適時地打開抽屜找到所需要的工具。我堅信一開始就應該把技巧與實際的音樂發(fā)展緊密結合起來。不能單獨學習其中的一種,兩者必須取得平衡。只會長期給學生純技術練習而不加以明智的真正音樂的研究的老師,只能培養(yǎng)出音樂機器的工匠而不是藝術家?!?/p>
學音樂,要學技術,但絕不是為了學技術。沒有理解音樂的心,缺少藝術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是彈不好鋼琴的,彈出來也是打動不了人的。涅高茲曾舉過一個學生的例子:“(那名學生)他具有驚人的生理上的音樂條件(聽覺等等),視譜能力合乎理想,記憶力幾乎像攝影似的,一雙手是‘金的——他可以毫無困難地演奏最叫人傷腦筋的炫技的作品,看起來,一切都十全十美,是一個天才。但是必須花上令人難以相信的勞動才能迫使他彈得有感染力,有集中意志和創(chuàng)造性熱情,并在藝術上處理得細膩、深邃、完整而有說服力。即使我和他偶爾也努力做到了這一點,我們的成就所延續(xù)的時間也短暫得令人吃驚,到下一首作品時我們又得重新著手做這無休無止勞動,再也做不到頭。我覺得自己仿佛是一個廚師,面前放著一大堆美味的原料,但怎么也不能把它們配成可口的午餐。這個學生的彈奏可以這樣鑒定:在彈獨奏時,他仿佛是在出色地為一位不存在的獨奏者伴奏。缺乏主要的東西:創(chuàng)造的意志、藝術想象力、火一般的熱情?!?/p>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作品中包含了作曲家的情感體驗。而鋼琴演奏本身就是演奏者通過手的各種觸鍵來表達音樂作品的內在情感,其中也融入了演奏者對該音樂作品理解及自身的情感表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靈活運用想象式、記憶式、理解分析式等欣賞方法對不同風格、情緒的音樂作品進行示范講解,引導他們對不同音樂形象進行辨認,不斷加深其對音樂內在情感理解與體驗,從而通過演奏來表達音樂作品的情感,以完成音樂賦予演奏者最高的使命。
參考文獻:
[1]李君.鋼琴演奏效率分析[J].嘉應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2]方岳民.鋼琴藝術的創(chuàng)新方向[J].零陵學院學報.2005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