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運東
【摘 要】《卿云歌》曾兩度被中華民國北洋政府譜曲定為國歌。第一次采用時間為1913年4月28日,廢止時間1915年5月23日。第二次采用時間為1921年3月31日,廢止時間1928年。卿云歌的命運也跟著時局的變化啟用和廢止,在歷史的長河中,在民國的歷史上留下了屬于它的一抹色彩!
【關(guān)鍵詞】卿云歌;中華民國;國歌;中國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xiàn)標(biāo)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12-0056-01
《卿云歌》,出自《尚書大傳·虞夏傳》。卿云是一種祥瑞之云,司馬遷《史記·天官書》有記載:“若煙非煙,若云非云,郁郁紛紛,蕭索輪囷,是為卿云。卿云,喜氣也?!奔j同糾,“乣縵縵兮”形容卿云紆徐曲折之狀?!肚湓聘琛吩鴥啥缺恢腥A民國北洋政府重新譜曲定為國歌。
第一次被定為國歌
民國元年(1912)2月,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公報發(fā)表了國歌初稿,以征求外界意見,修改歌詞;初稿由沈恩孚撰寫。沈彭年譜曲,也被稱為《五族共和歌》。
歌詞如下:“亞東開化中華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飄揚(yáng)五色旗,民國榮光,錦繡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p>
五族共和是中華民國成立伊始的政治口號。這一原則強(qiáng)調(diào)了在中國的五大族群應(yīng)該和諧相處。用五色旗作為國旗,分別代表漢族(紅);滿族(黃);蒙古族(藍(lán));回族(白);藏族(黑)。其中回族泛指穆斯林民族,包括新疆維吾爾族等。
折翼的國歌歌詞簡短有力,昭示著新政權(quán)的到來,但在袁世凱當(dāng)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之后,政權(quán)中心從南京轉(zhuǎn)移到北京,這首國歌便被扼殺在搖籃之中!
1912年7月,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教育部部長蔡元培特意成立了“國歌研究會”。在1913年,教育部呼吁征集國歌;在同一年,眾議院的汪榮寶建議使用西漢儒者伏生所作《尚書大傳·虞夏傳》中的《卿云歌》作為國歌歌詞并略加修改,加上舜傳說中的一句名言“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闭埉?dāng)時居住在北京的法國籍比利時音樂家約翰·哈士東(Joam Hautstone)譜曲,供教育部參考,并得到吳敬恒等人的贊賞。1913年4月28日,國會開會時,臨時宣布《卿云歌》為臨時國歌。歌詞如下:
原文:卿云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fù)旦兮。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歌詞譯文:祥云燦爛,曲折而彌漫。太陽和月亮的光輝照耀著天地,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時代改變,天下早就已經(jīng)不是一個人的天下了!
停止時間,采用其他版本國歌
1915年5月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政事堂禮制館接受任命制作中華民國國歌《中華雄立宇宙間》。1915年5月23日,袁世凱總統(tǒng)頒定《中華雄立宇宙間》為中華民國國歌。歌詞如下:
中華雄立宇宙間,廓八埏,華胄來從昆侖巔,江湖浩蕩山綿連,共和五族開堯天,(袁世凱稱帝后,于同年12月19日改為“勛華揖讓開堯天”)億萬年。
1916年,袁世凱稱帝垮臺之后,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在時間的歲月中再次更替,張作霖執(zhí)政時,將國歌中的中華修改成為中國,歌名改為《中國雄立宇宙間》。
1919年,中華民國北洋軍閥政府教育部曾暫時使用趙元任的《盡力中華歌》為國歌。
第二次被定為國歌
民國十年(1921年)3月31日根據(jù)大總統(tǒng)第759號:令國務(wù)總理靳云鵬呈準(zhǔn)教育部咨呈改定國樂編訂國歌正譜及燕樂軍樂各譜呈候明令施行由呈悉準(zhǔn)如所擬辦理即由教育部通令遵照此令。
中華民國十年三月三十一日
國務(wù)總理靳云鵬 教育部長范源廉
同年7月1日開始正式作為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國歌。蕭友梅作曲。與第一次的《卿云歌》有所不同的是第二次使用的《卿云歌》刪除了最后一句“時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备柙~如下:
原文:卿云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fù)旦兮。
歌詞譯文:祥云燦爛,曲折而彌漫。太陽和月亮的光輝照耀著天地,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
廢止時間
1926年,中國國民黨開始在廣東使用孫中山的演講詞《三民主義歌》作為國歌。1928年中國國民黨政府統(tǒng)一全國后,正式廢止《卿云歌》。
其他時期使用
1935年,殷汝耕在通州成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恢復(fù)使用蕭友梅作曲的《卿云歌》;后來日軍扶持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及中華民國維新政府亦使用《卿云歌》作為國歌,直到1940年,汪精衛(wèi)政權(quán)在南京成立之后,才恢復(fù)使用《三民主義歌》。
結(jié)語:中華民國國歌——《卿云歌》它的出現(xiàn)和確立對于中華民國時期是符合歷史潮流的,時事政局的波動,迫使中華民國國民黨政府需要穩(wěn)定民心,而中華民國國歌一直沒有確立也無法教化和穩(wěn)定人心,它的出現(xiàn)不但是國民黨黨內(nèi)的眾望所歸,也是當(dāng)時國民政府對于國民人心的安撫!不管它是否需要被批判,它就是當(dāng)時國民政府和國民需要的國歌!
參考文獻(xiàn):
[1]孫曉輝.博弋鉤沉存史[J].音樂藝術(shù),2015(01).
[2]申媛媛.論中華民國時期音樂的文化交流[J].藝術(shù)殿堂,2011(12).
[3]王慶.我國歷史上的國歌[N].音樂生活報,1996(05).
[4]劉小寧.辛亥革命時期民國國旗及國歌的產(chǎn)生[J].檔案建設(shè),2017(10).
[5]羽白.我國歷來的國歌[N].每周文摘,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