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下,你有多久沒有體驗到內(nèi)心的感動了?有多久沒有因為一件事熱淚盈眶?有多久沒有感覺到,原來生活這樣美好?有多久沒有在一群人中體驗到溫情?有多久沒有發(fā)現(xiàn)戀人伴侶的可愛?有多久沒有向父母傳遞一個信息“我愛您”?
還有當你在大樓里、街道上碰到很多人時,是什么體驗?你對這個社會,又有和愿意擁有什么樣的體驗呢?
套用亞里士多德的話,人是有感情的動物。
再套用別的語言,如果沒有情感,我們將會怎樣?社會將會怎樣?
當你我已經(jīng)進入一個新的生存狀態(tài),而社會觀念也從“談錢傷感情”進化到“談感情傷錢”,接下來還不知道怎樣進化時,是需要談一談情感了。
因為你的內(nèi)心和社會空間似乎彌漫著焦慮;因為我在這個講究效率的社會環(huán)境里似乎把所有的能量都用來工作,不透地透支—而娛樂不過是恢復能量再生產(chǎn)的一種程序;因為他慢慢地把社會關系都簡單計算成“對我有沒有好處”的功利關系;因為我們發(fā)現(xiàn),在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人的城市中,我們其實很孤獨。
很多人的情感其實是在枯竭。
莫名的煩躁,壓抑的內(nèi)心,宅著不出門的生存方式,網(wǎng)絡上的發(fā)泄,對愛的體驗的缺乏……正是情感枯竭的表現(xiàn)。
不談情感,說不定,我們以后想有點美好情感體驗的能力都沒有了。并不排除這樣的可能,沒辦法表達自我情感的機器人,所表達的那些角色情感,都要比我們豐富。
情感的枯竭逼近了每一個人生存的核心。它會減弱一個人生存的意義感、價值感,同時會強化無力感。生活中的不幸福,至少有一半是因為情感枯竭造成的。而一個人在心理上的各種問題,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情感紊亂所致。我們所走的路,需要健全的情感相伴而行,哪怕很多時候不是由它帶著我們行走。
讓我們回到內(nèi)心的世界,一個充滿情感的世界。它是一個已知和未知的領域,在這個社會,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還有很多珍貴的東西我們沒有發(fā)掘和體驗。
情感從我們的內(nèi)心而產(chǎn)生,但前面著著社會運作這個抽象神秘之物的身影。很多情感的產(chǎn)生和表達都經(jīng)過了社會設計。情感的壓抑,萎縮,枯竭,變異,在社會大變化中,因為某種機制而沖擊著我們,但也提供了回到一個本真的內(nèi)心世界的可能。從內(nèi)心出發(fā),世界將是另一種美好的存在。
這一切,正是從談情感開始。只有如此我們才可以親近它,恢復情感的能力,并把情感的能力變成把控自我和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