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摘 要:排球是高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鍛煉學生身體素質和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吃苦耐勞、社會交往、民族自豪感等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然而目前高校排球教學在傳統(tǒng)思維理念影響下仍然運用單一沉悶的教學方式,長期以往必然會消磨學生學習排球的積極性。立體化教學模式即在教學理念指導下以學習和指導等多元互動方式為主完成教學目標,實現(xiàn)資源整合多元化、學生學習主動化以及課程講授多樣化。對此,本文則從多方面分析高校排球立體化教學模式策略,望給予體育教師提供教學參考。
關鍵詞:高校排球 立體化教學模式 策略
中圖分類號:G8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08(c)-0059-02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jīng)濟水平大幅度提升和社會快速發(fā)展,越來越重視學生身體素質,要求當代大學生具備強健的體魄才能成為綜合化優(yōu)質人才。排球課程作為高校體育必修課程之一,在大學校園中得到廣泛開展,特別是中國女排在國際賽場上取得的優(yōu)異成績,更使這項體育運動擁有較多的群體。但在排球教學中,因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影響而降低學生參與排球運動積極性,影響排球教學質量。因而可以在高校排球實施立體化教學模式,促使高校排球課程朝著健全成熟的方向不斷發(fā)展。
1 高校排球教學現(xiàn)狀
1.1 過于偏重認知過程
當前大部分高校排球教學在實踐層面仍然無法脫離傳統(tǒng)思維理論影響,過于傾向學生認知,很少有體育教師重點講解排球技術,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教學效果也不理想,以致于影響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競爭合作以及智能訓練等方面培養(yǎng)效果,完全違背現(xiàn)代排球基本運動特征。再加上當前高校體育教育基本目標將重點和側重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層面,目的在于使學生在畢業(yè)后能更好地適應社會與他人相互配合,影響排球教學質量。
1.2 單向教學模式為主
相關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我國體育教學方式多采取運動訓練代替?zhèn)鹘y(tǒng)體育理論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偏向于講解、示范動作以及重復練習內容等。高校排球教學在傳統(tǒng)教學思維影響下也逐漸成為固定化教學模式,雖然有利于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術,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將大量精力都集中于對排球技術動作充分練習當中,無法適應現(xiàn)代化教學理念和要求,學生在這種單一沉悶的教學氛圍中會無法將掌握的排球技術準確轉化為實踐,消磨學生對排球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降低教學效率。
2 高校排球立體化教學模式
2.1 明確多元化教學內容
高校排球立體化教學模式的基礎為構建多元化教學內容體系。一般在多元化教學內容中會涉及到排球基礎知識、基本戰(zhàn)術、多形式排球運動、不同級別排球競賽組織管理、高水平排球運動員訓練教學,以及排球運動與快樂體育和全面健身之間的關系等多方面內容。上述內容在多元化教學內容體系構建中涵蓋教學實踐,并不單單只局限于排球基本戰(zhàn)術和知識等層面,還會涉及到高水平排球運動員訓練教學和全民終身體育等方面。事實上,從應用層面就可得知多元化教學內容更符合大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學習興趣,一定程度上也符合學生對排球運動基本需求,使學生能更好地參與其中,長期以往高校排球教學也能形成相對系統(tǒng)和多元化發(fā)展格局,為排球運動持續(xù)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2 實施多元化教學方式
2.2.1 深層次培養(yǎng)學生裁判能力
高校排球雖然被多數(shù)大學采納,但目前很多大學排球教學仍然過于偏向于競技體育,忽略體育理論課程,導致排球裁判理論授課時間不斷減少,甚至很多大學只有戶外排球運動教學,沒有設置排球裁判理論課程教學,一定程度影響大學排球裁判能力提高和培養(yǎng)。對此,大學相關部門和體育教師應充分重視排球選項課的理論教學,在實際理論課程當中可以借助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相關比賽錄像以及提前制作的課件,以清晰直觀的方式為學生講解排球裁判規(guī)則和法則,為了加深學生理解,還可為學生播放國外排球比賽中經(jīng)典的裁判判罰案例并組織學生相互討論,不僅能促使學生對規(guī)則的實質精神形成全面理解,一定程度上還能增加學生理論知識廣度和深度,增強學生排球裁判規(guī)則理論水平。通常,排球裁判員心理素質來自控制能力、意志行為、道德品質以及情緒自我調節(jié)等多方面。而大學排球教師則應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鍛煉學生心理素質,為學生創(chuàng)造體驗執(zhí)法實踐的機會,從而引導學生從實際裁判工作中獲取經(jīng)驗,達到提升裁判水平和鍛煉心理素質等目的。
2.2.2 借助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
體育教師在訓練中可以采取多種方法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多媒體以計算機為技術支撐,經(jīng)綜合處理后形成聲音、圖像、文字、視頻、動畫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多媒體信息并建成邏輯關系傳遞給學生,在短時間內作用于學生眼睛、耳朵等多個器官,形成較好的感官體驗,這種教學方式符合學生特點和心理特征,對提高排球訓練教學效率和質量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體育教師就可在開展訓練教學之前為學生播放經(jīng)典排球比賽,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視頻播放完畢后可借助教學語言激勵學生,目的在于讓學生知道如果想要參與排球比賽就要接受相應的排球訓練,促使學生能全身心投入到訓練當中并高質量和高效率完成排球訓練任務。
2.3 優(yōu)化多元化人才培養(yǎng)
高校排球立體化教學模式也在于培養(yǎng)多元化人才,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首先增強學生體能。排球運動是一種較為激烈的運動類型,涉及戰(zhàn)術、體能、球技等多方面,所以排球訓練也稱得上綜合性訓練。學生排球運動水平是否能提升在于排球訓練是否能取得良好效果。需要體育教師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以及其速度、耐力、力量等各項體能指標開展訓練,分為短期和長期兩個階段,其中短期在于通過單項訓練提升體能,長期則在于根據(jù)學生身體素質制定提升體能計劃。在訓練中應不斷強化學生力量訓練,從學生手腕、手指、上肢等部分著手,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對上肢和手腕的控制能力以及排球支配能力。必要時可以引導學生做俯臥撐和快速屈伸手指練習,提高身體協(xié)調性。其次是高水平運動員和普通生培養(yǎng)層面。在具體培養(yǎng)中先將重點集中于理論知識和實踐協(xié)調層面,充分借助多元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多種教學模式并形成相對系統(tǒng)化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特別在基礎技術動作和戰(zhàn)術配合上更需要運用完整性練習,而復雜的技術動作則可以采用分解動作。在高校排球訓練中占據(jù)主要地位的是比賽練習,鞏固和提高在復雜環(huán)境和條件下完成技術的能力是其實質,使訓練更具有系統(tǒng)性和自覺性,提高訓練效果。
3 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校排球教學中應用立體化教學模式能便于學生全方位掌握排球知識與技能,一定程度上還能鍛煉學生對排球比賽的組織能力,增強與他人溝通合作水平,完全符合當前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最重要的是,采取立體化教學模式能改變傳統(tǒng)排球教學單一沉悶氣氛,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積極性,提升排球教學效率和質量的同時讓學生成為高質量和高標準的全方位優(yōu)質人才,進一步推動排球運動項目實現(xiàn)快速穩(wěn)定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王立小,孫國民,陳東.普通高校排球課程立體化教學模式實踐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15,36(2):79-84.
[2] 尹少豐.小群體教學模式在高校排球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7,36(8):735-737.
[3] 徐明偉.多媒體技術在高校排球教學中的運用[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版,2016,32(22):120-121.
[4] 王紅娟.試分析高校排球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運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6,6(25):87-88.
[5] 陳勇華.普通高校排球教學現(xiàn)狀探討[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6(8):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