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韜
摘 要:在我國高校教學中,體育教學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升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yǎng)大學生的體育精神等各個方面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但是,目前在大學生的體育學習中,很容易出現(xiàn)心理疲勞的現(xiàn)象,不利于大學生的日常體育學習,降低了大學生的體育學習效率。文章主要對大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產生心理疲勞的癥狀與原因進行分析,并針對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提出幾點有效的解決策略,旨在提升大學生體育學習的效果。
關鍵詞:大學生 體育學習 心理疲勞 產生原因 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8)10(a)-0192-02
1 大學生體育學習中產生心理疲勞的癥狀
心理疲勞是指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由于體育訓練內容的單調乏味而對體育活動產生的厭煩、疲倦心理,在體育訓練過程中往往具有較重的心理負擔,這種心理負擔可能是由于體育訓練長期效果不佳導致的,心理負擔過重又不利于體育訓練,使得體育訓練效果更差,加重心理負擔,形成惡性循環(huán)。
1.1 大學生體育運動訓練的效果不盡如人意
由于大學生在長期的體育訓練中,不能取得較為有效的體育訓練效果,長期下去就會對體育訓練產生畏難心理,潛意識逃避體育訓練,甚至產生即使訓練也不會取得有效進展的心理。在這一心理影響下,大學生在體育運動時難免會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不盡力訓練等現(xiàn)象,導致大學生的體育訓練效果不佳。
1.2 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有所下降
心理疲勞雖然是一種心理問題,但是其同樣會對大學生的身體素質產生不良影響。大學生一旦產生心理疲勞,就會導致其在體育運動中不斷給自己造成疲勞的心理暗示,使得大學生在體育訓練中很容易感覺疲憊,即使運動量很少,依然很累。
1.3 大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情緒變化較大
大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心理疲勞會導致大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與訓練動力大大降低,甚至會對自己的體育素質產生質疑,導致大學生在體育訓練中處于消極情緒中,更難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惡性循環(huán)下,大學生會產生自卑、厭煩的情緒,而且情緒較為不穩(wěn)定。
2 大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產生心理疲勞的原因
2.1 大學生自身素質較低
大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由于自身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兩方面的問題很容易產生心理疲勞。一方面,大學生的身體素質較差導致的心理疲勞。由于不同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是不同的,同樣的訓練內容與訓練課程對于不同的學生而言產生的體育運動效果并不相同,這對于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而言,很容易產生一定的心理落差,進行體育運動的動力也大大降低,長期下去,很容易產生心理疲勞。另一方面,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問題也會導致心理疲勞問題的產生。部分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過關,一旦產生訓練效果案進展甚微的情況,就會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
2.2 大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興趣與動力較低
由于大學生的課業(yè)并不繁重,相比高中生而言擁有更多娛樂性活動。因此,對于大學生而言,體育學習不再成為一種放松的課程,而是成為一種技能型學習和需要學生辛苦訓練的課程,因此,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逐漸降低。大學體育教學偏向學生體育技能的訓練,這一學習的過程是較為辛苦的。另外,很多學生對于體育運動本身就處于“應付”的狀態(tài),缺乏進行體育訓練的動力,體育訓練的難度或者強度一旦提升,這些學生就很容易對體育學習產生厭煩等情緒,產生心理疲勞。
2.3 體育教師個人素質不過關
大學生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專業(yè)教師的指導,準也的教師會根據體育活動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等有效的調整體育訓練計劃,進而有效的避免大學生心理疲勞的現(xiàn)象。目前,很多高校的體育教師在專業(yè)方面較為不足,不能制定合理的體育運動計劃,導致大學生心理負荷較大。另外,大學體育教師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變化,無法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使得學生在心理疲勞的惡性循環(huán)中不能解脫。
2.4 體育教師教學方法、內容等較為不合理
現(xiàn)階段,很多體育教師的教學內容較為枯燥單一,往往只是針對體育運動技能進行講解,不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具有趣味性的體育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在長期的體育知識學習中容易產生心理疲勞。同時,體育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有待創(chuàng)新,體能的訓練總是通過跑圈來完成,教學內容的乏味與單調使得學生對體育訓練的興趣缺缺。如果教師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不能與時俱進、及時更新,就很容易造成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心理疲勞。
3 避免大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產生心理疲勞的對策
3.1 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提升自我素質
一方面,教師要對身體素質較差的同學制定合理的鍛煉計劃,并進行一定的技能指導,盡量縮小這些同學與其他同學之間的差距,減少心理落差。另一方面,教師要積極對學生的心理進行引導,尤其是當大學生出現(xiàn)消極、倦怠等情緒時,要對大學生進行談話,在談話中引導大學生調節(jié)自身的情緒,引導的大學生采取積極的方法科學的調整自我情緒,教師要循循善誘,不可冒進。
3.2 調動大學生進行體育訓練的積極性
只有使大學生在體育訓練與學習中保持一個較為積極與活躍的心態(tài),才能使得大學生集中注意力,提升學習效率,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進而避免學生產生心理疲勞。因此,教師要在日常的體育教學中激勵學生,采用多種激勵手段,對大學生所做出的努力保持認可鼓勵的態(tài)度。另外,教師可以采取更加多樣化、創(chuàng)新化的教學內容與方法,提升大學生對體育訓練的興趣。
3.3 教師要改變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
為避免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產生心理疲勞,體育教師在制定體育教學計劃時,應當由簡及難,抓緊提高訓練的難度。根據不同學生的身體、心理素質等制動合適的教學計劃,避免給學生帶來心理壓力。另外,教師還應該適量避免重復性的訓練動作或者體育活動,盡量采用多樣化的體育運動。例如,在訓練學生的下肢力量和心肺功能,教師可以采取變速跑、跑走交替、倒退跑、追逐等多種形式。同時,體育教師還應該與時俱進,通過網絡了解流行的體育鍛煉活動。例如,前段時間較為流行的平板支撐、HIIT等,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越野、爬山等活動同樣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體育運動動力,避免產生心理疲勞。
3.4 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也是避免學生產生心理疲勞的有效措施。良好的師生關系似的教師在與學生溝通時更加容易、簡單,不會產生抗拒心理,學生在與教師交談的過程中更容易產生行為的共振與共鳴。
4 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在進行體育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心理疲勞的現(xiàn)象,非常不利于大學生的體育學習。在這種情況下,體育教師要積極對大學生的情緒進行積極的引導,并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創(chuàng)新,提升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降低大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心理疲勞。
參考文獻
[1] 王瓊娜.北京市高校優(yōu)秀排球運動員運動性心理疲勞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7.
[2] 王添,陳飛飛,陸亨伯.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育學習心理的社會學分析[J].浙江體育科學,2016,38(3):111-115.
[3] 張斯亮.體育鍛煉對延邊地區(qū)城市居民緩解精神疲勞作用的研究[D].延邊大學,2011.
[4] 謝代誠.學習與運動性疲勞——談做好體育課結束前的恢復調節(jié)[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4(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