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明
在農村中學從事語文教學十余年,學生作文訓練是最讓老師頭疼的問題:材料的單一化,表達的程式化,內容的虛假化。探究農村初中生的作文表達的現(xiàn)狀,從根本上解決阻礙學生作文表達的因素,找準突破學生作文表達的瓶頸,實現(xiàn)有效的寫作引導,是提升農村語文作文教學水平必不可少的手段。
一、農村初中生生活現(xiàn)狀分析
1.社會環(huán)境的局限。今天的農村初中生,生活的范圍就是學校這塊小天地;活動的路線只能是從宿舍到教室,從教室到食堂;生活的內容也不外乎課堂聽講和課后做作業(yè)。單調、枯燥的學生生活,導致學生缺乏獨創(chuàng)精神及獨特的寫作個性,這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涌進城市,絕大多數學生是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缺乏親情的關愛;監(jiān)管責任由祖父母輩承擔,加上隔代教育的鴻溝,造成學生情感上的封閉,性格上的偏執(zhí)。這是農村初中生寫作中內容上的缺失。
2.正視學生個體的“情感陌生化”。所謂“情感陌生化”,就是熟視無睹,就是對生活缺乏情感的體驗,它直接阻礙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導致了對生活的膚淺體驗?,F(xiàn)代的初中生,伴隨生活條件的提升,學習環(huán)境的改善,他們衣食無憂,沉溺于享樂主義。走進校園的學生群體中,我們聽不到學生探討學習的聲音,而充滿學生身邊是比吃比穿的奢靡風氣;老師的教導,他們認為是管束;父母的關切,他們認為是負擔,他們無動于衷,他們是公主、王子,一切以他們的自我為中心,“對什么都無所謂”是現(xiàn)代中學生的普遍現(xiàn)象。正視學生個體的“情感陌生化”,實質就是從情感的角度,認知學生作文中“無病呻吟”的情感體驗因素。
二、找準突破口,實現(xiàn)寫作有效引導的對策
1.引導學生尋找情感表達的突破口——捕捉瞬間的感動。
在作文教學中,嘗試挖掘在生活中讓學生感動的人或事,捕捉住瞬間的情感,激發(fā)學生作文的寫作意愿。例如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的命題作文《關注身邊的普通人》的寫作指導中,有學生寫了校門口一位因婚姻悲劇而罹患精神病時,這樣寫道:“其實,婚姻是人生的最大抉擇,稍有不慎,傷害的就是一群人:親人、愛人、友人?!边@樣有感而發(fā)的肺腑之言,何嘗不激動人心,引起讀者的思想共鳴:婚姻的抉擇,必須慎重。作為一名中學生,這樣的感慨,確實讓人震驚,閱讀作文后,我利用多方了解才知道這位學生的家庭是破碎家庭——父母離異。家庭的悲劇,深深觸動學生的心靈,當學生看到那位精神病人時,內心的體驗必然溢于言表。學生這是抓住了這瞬間的感動,訴諸于筆端,完成了一篇優(yōu)秀的命題作文寫作,作文的成功之處在于捕捉住生活中瞬間的感動,使行文情真意切??梢?,捕捉生活中的瞬間感動,是打開學生作文表達缺口的有效途徑。
2. 陶冶情感,利用生活素材,勤做寫作隨筆,激發(fā)寫作動機
寫作動機的確立,是學生作文表達的雛形,實現(xiàn)對生活素材的有效利用,才能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欲望,實現(xiàn)學生有寫作的欲望——我想寫!
(1)利用生活素材,陶冶性情??嚯y是生活的磨刀石,歷經苦難的磨礪,才能樹立學生吃苦耐勞的優(yōu)良品質,作為農村的孩子,農村生活就是最好的教材。
(2)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寫好讀書筆記。指導學生閱讀經典名著,感受革命先烈的偉大情懷。
(3)有效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傳承時代的精神。清明節(jié)組織學生祭掃革命烈士,查閱、收集革命先烈的事跡等活動;利用綜合性學習活動,認識家鄉(xiāng)的時代變化,時代的變遷,家鄉(xiāng)的民風民俗;指導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共青團活動,參加傳承時代精神的有意義活動,觀看百部愛國影片等等。
3.結合教材,聯(lián)系生活,積累生活。
借鑒課文的結構,讓學生揣摩課文表達形式,模仿寫作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是實現(xiàn)學生“如何寫”的環(huán)節(jié)。人教版初中教材,每個單元都有一個單元主題,緊扣單元主題,讓學生從不同層面認識生活,了解生活,借鑒不同的寫作風格,實現(xiàn)學生寫作中的有例可仿。這樣有的放矢,有章可循,看得見摸得著的寫作訓練,使學生在寫作時自然會產生相對輕松之感。
4.方法指導,及時反饋,持之以恒。
寫作方法的指導,并及時反饋寫作情況,持之以恒,實現(xiàn)寫作中“寫什么”的環(huán)節(jié)。
第一,要指導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緊緊結合自己的生活、學習情況和心理特征,以自己最熟悉的人或事,以自己最深切的感受和體驗為基本內容,來命題立意。這樣形成一個熟悉、寬松,能夠激發(fā)情趣,引起聯(lián)想的寫作氛圍,讓學生產生寫作的欲望和要求。
第二,持之以恒,切實做好訓練的反饋。命題范圍要寬泛,先是宏觀把握,可以是某一類人,某一類事,某一類議題,某一類思想,題目松了綁,學生有選擇的余地,有一定的自主權。然后,讓學生在老師指定的目標范圍之內,結合自己熟悉的題材去具體命題、寫作,這樣做,縮小了老師具體命題與學生實際水平的差距,緩解了二者之間的矛盾,使學生感覺到寫作不是可怕的事情,自己也能夠寫作。
第三,訓練目標,方法要切合實際,要貼近學生的實際水平。大而空、漫無邊際的目標、方法,只會讓學生如墜五里云霧之中,把學生拒之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