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剛淮
生活在教師群體中,很容易感受到教師莫名的疲憊與倦怠。當然首先是工作量大,一位教師一天下來其實也就兩三節(jié)課,卻忙得馬不停蹄。鈴聲就像格子,把一天的時間分割成許多個時間段,人就在這一個個時間段里忙著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忙著下課護導,忙著教研、班務、公文、會務等等。但也有作為教師最重要的他人——校長的重要因素。那么,作為校長(代表學校管理團隊),如何讓教師感受到教育生活的美好呢?
創(chuàng)建美好的共同愿景。學校工作靜如潭水,波瀾不驚,教師便會放松懈怠,提不起干勁。校長敢為人先,敢于創(chuàng)新,亮出辦學主張,描繪學校發(fā)展藍圖,老師們相信校長,跟隨校長一起創(chuàng)建美好學校,經過幾年乃至十多年的努力,學校逐漸成為區(qū)域名校,老師們在學校發(fā)展的同時,也鍛煉了自己,在吃苦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取機遇和舞臺。教師投入發(fā)展了學校,學校發(fā)展成就了教師。學校與教師成了利益共同體,有著共同的愿景追求,教師在這樣的工作環(huán)境里作息,心情是愉快的。為著夢想奮斗的日子,人生充滿了希望和快樂。
設計教師科學上升機制。生活在教師群體中,筆者深知許多教師開始從事教育時,絕大多數都有美好的教育理想和激情,只是隨著教育生活的打磨,尤其因為缺少通暢的專業(yè)上升通道,缺乏必要的及時的幫扶和激勵,在專業(yè)成長陷入迷茫和懈怠,幾經掙扎后而逐漸甘于沉淪。對此,作為校長應該針對教師群體的需要,搭建起科學有效的專業(yè)成長階梯,引導教師一步步走向專業(yè)發(fā)展的高臺。一般來說,年輕教師需要適應教師職位,需要師徒結對,給以幫扶;需要基本功練習,給以磨礪鍛造;需要比學趕幫,給以激勵。對于經驗教師,需要舞臺展示經驗智慧;需要研究項目,探究成功;需要區(qū)市等更大平臺切磋交流。對于成熟教師,則需要信任,委以重任;需要引領團隊,科研公關;需要政策、經費等支持,呈現成果,等等。各個不同發(fā)展階段的教師群體各自有不同的需求,如果校長深知教師需要,利用學校的資源,尤其是學校發(fā)展的客觀需要,兩相結合,整合資源和人才優(yōu)勢,積極地搭建起成長的機制,形成各種梯次的發(fā)展平臺,則將極大地推動教師專業(yè)的發(fā)展和學校的發(fā)展。
提供健康溫馨的生活保障。年輕教師新入職,沒有住房怎么辦?一個人的伙食怎么解決?女教師生二胎,學校如何支持保障?年長教師的體檢能否增加自選項目?教職工的業(yè)余生活如何?諸如此類,教師的許多問題看似可管可不管,倘若校長有心關心,教師則必定心懷感恩。校長不太能在工資待遇上發(fā)揮更大的作用,至多可以在績效考核方面起到一定的調節(jié)作用。但是,除了這些硬性的資金調節(jié),還有很多管理中的細節(jié),可以展現校長的人文情懷。比如,有的學校提供免費早餐,早餐豐富,使得很多教師連同家屬都愿意來學校吃早飯。這看似學校有損失,其實學校的早讀課比任何時候都組織得好,學校再不需要早上考勤了。有的學校為年輕人提供住宿和晚餐,看似多做了不少,要費一些經費,其實老師主動加班備課批作業(yè)的多了。住在學校里,大家變成自愿加班了。
唯有幸福之師才能培育幸福學生;唯有幸福之師生,才會有更加興旺和諧的學校。校長之責就在于養(yǎng)育幸福之師。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附中江寧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