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林
【摘 要】目的:探討評判性思維優(yōu)化急性心肌梗死護理流程的臨床效果。方法:我院于2016年5月在心內科實施評判性思維護理培訓,分別選取培訓前、后1年內CCU收治的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觀察組、參考組,比較兩組患者干預效果以及護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評分。結果:兩組患者搶救成功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評分、治療依從性評分、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平均住院時間各項觀察指標均優(yōu)于參考組(P﹤0.05);觀察組護士CIRN評分明顯高于參考組(P﹤0.05)。結論:在急性心肌梗死護理流程中采用評判性思維模式干預,能夠提高護理人員護理質量,降低護理風險,改善護患關系。
【關鍵詞】評判性思維;急性心肌梗死;護理
Effect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optimizing nursing proces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optimizing the nursing proces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ethods:In May 2016, our hospital implemented critical thinking training in Cardiology. Twenty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CCU within one year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reference group respectively. The intervention effects and nurses' Capacity Scale (CIRN) score.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uccess rate of rescu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 treatment compliance score, complication rate and average length of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bett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P <0.05) ; CIRN score of nurse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reference group (P <0.05).Conclusion: The interven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mode in the nursing proces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n improve nursing quality of nurses, reduce nursing risks and impro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Key words: critical think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nursing
【中圖分類號】R5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8)05-03-0-01
近20年來,我國急性心肌梗死(AMI)診斷及治療獲得長遠發(fā)展及進步,依照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急診科接收AMI患者后應在10min內完成臨床檢查及治療,對有適應癥患者,在就診30min內進行溶栓治療或90min內行急診經皮冠脈腔內成形術(PTCA)[1]。有研究顯示,2/3AMI患者接受急診PCI治療前已經死亡,因此盡量縮短救治時間對于降低病死率,挽救患者生命有著重要意義[2]。近年來,我院心內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采用評判性思維護理模式,護理質量明顯提高,現(xiàn)將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我院自2016年5月開始在心內科CCU實施實施評判性思維護理培訓,分別選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20例急性AMI患者作為觀察組,男11例,女9例,年齡38-70歲,平均年齡(58.32±5.31)歲。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0例急性AMI患者作為參考組,男10例,女10例,年齡39-71歲,平均年齡(58.21±5.29)歲。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1.2 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2001年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相關標準;胸痛發(fā)作時間>30min,硝酸甘油無法緩解;符合PCI手術適應癥;胸痛發(fā)作時間<12h;心電圖檢查新發(fā)左束傳導阻滯、肢體導聯(lián)ST段抬高≥0.01mV。
排除標準:不符合AMI診斷標準,PCI手術適應癥;除心臟外,其他重要臟器嚴重障礙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意識障礙,無法配合治療及評估者。
1.3 方法 參考組采用內科常規(guī)護理干預流程。觀察組實施評判性思維優(yōu)化干預,具體如下:(1)護理培訓,由護士長、高年資護士以及全體護士共同組成優(yōu)化小組,護士長組織護士進行短期評判性思維培訓,主要方法為反思教育、以問題為導向討論以及定期總結評價,主要內容為病例討論、鼓勵質疑、晨間護理查房等,配合查房時床邊講解、指導進行培訓。研究小組共同查閱國內外急性AMI相關研究文獻,指南及診斷標準等,批判性的區(qū)別心肌梗死患者護理流程,明確問題發(fā)生的主要原因。(2)實施。流程優(yōu)化后護理步驟:①心內科接到急診指令后,立即組織專業(yè)醫(yī)生、護士共同參與接診、搶救,期間與患者或陪護人員一直保持聯(lián)系,掌握患者狀態(tài),并將急救指導告知,如勿搬動患者、快速服用硝酸甘油、清理嘔吐物等。②救護車到達現(xiàn)場后,立即給予生命體征監(jiān)測、吸氧、心電圖檢查及施救等;同時安慰患者及家屬,指導患者親屬簽署手術同意書,立即做好準備。③轉運途中,依照患者生命體征及APACHEⅡ評分系統(tǒng)綜合評價病情、危險分級,并隨時告知患者狀態(tài),及時做好搶救準備。④患者到達醫(yī)院后,立即開啟急診綠色通道,心內科以及介入科聯(lián)動搶救,快速采集血液標本、建立靜脈通道,給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療。組織心內科醫(yī)生會診、復核并制定治療方案,告知家屬,在其簽署同意書后立即準備PCI手術治療。⑤AMI患者救治過程中,涉及多個科室,因此在轉運、交接過程中,心內科醫(yī)護人員全程做好記錄、交接工作,并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流行病學研究資料顯示,60歲為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女性重要分水嶺,因此對于高齡患者,需立即綜合評估,并立即施救。
1.4 觀察指標 (1)護理滿意評分:采用CCU自擬急診心肌梗死患者對護理滿意評分。主要包括護士接診效率、服務態(tài)度、治療性操作、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五項。每項4題,每道題1-5分,分數(shù)越高則表明護理滿意度越高。(2)治療依從性評分:采用Morisky用藥依從性問卷(MMAS-8)進行評價[3],共8道題,滿分8分??偡?6分為治療依從性差,6-8分為中等,8分為良好。(3)護士CIRN評分(2009年修訂版)[4]:共包含科研和評判性思維、臨床護理、人際關系、領導能力、教育咨詢、倫理和法律實踐、專業(yè)發(fā)展7個維度,總分0-220分。能力高:總分166-299分;中等:110-165分;能力低:<110分。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以SPSS19.0軟件處理本次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計量單位采用()表示,以t檢驗,計數(shù)單位采用n、%表示,以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搶救成功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經積極搶救,觀察組18例搶救成功,死亡2例,搶救成功率為90%,參考組13例搶救成功,死亡7例,搶救成功率65%,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未見并發(fā)癥,參考組1例心律失常、1例梗死后綜合征,并發(fā)癥發(fā)生率10%,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治療依從性、平均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評分、治療依從性評分明顯高于參考組,平均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參考組(P<0.05),具體見表1。
2.3 兩組護士CIRN評分 觀察組CIRN評分為(279.68±8.65)分,參考組CIRN評分為(240.08±10.44)分,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社會老齡化的推進、飲食結構的改變,我國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上升趨勢,已經成為全國性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病突然、進展快,患者多死于院外無法救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因此在急診時優(yōu)化急診流程,使患者快速、及時接受到有效治療,盡早行PCI術,能夠提高搶救成功率。評判性思維模式,是護士在日常護理中,通過正確敏感的識別、判斷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并采用積極的解決方法,有效提高護理工作質量。本次研究中,通過全面、多角度、綜合的培養(yǎng)、干預方法,使護士在短期內接受強化培訓,聯(lián)合床邊指導等,有效提高護理人員認知成熟度以及系統(tǒng)工作能力,提高護理質量。本次研究中,實施評判性思維模式后,我院心內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成功率明顯提高(P<0.05),表明通過評判性思維,能夠提高搶救有效性。護理工作終末質量常用指標為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護理工作滿意度等,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參考組,患者對護理滿意評分明顯高于參考組(P<0.05),表明我科室行評判性思維優(yōu)化心肌梗死護理流程達到理想的預期效果。CIRN評分共包含7個維度、58個條目,內部一致性較高,為護士綜合能力評價的有效量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CIRN評分明顯高于參考組(P<0.05),表明通過評判性思維,護理人員自我護理能力、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提高,有助于醫(yī)院整體水平的提高。
總之,在急性心肌梗死護理中采用評判性思維優(yōu)化護理流程,能夠提高患者生存率,促進患者康復;同時在護理人員護理水平提高、護患關系改善中有著顯著價值。
參考文獻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1, 16(12):710-725.
李中言,于東匯,李東鎬,等.AMI急診PCI對血清腎上腺素受體抗體的影響[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 2013(2):125-125.
王潔,莫永珍,卞茸文.中文版8條目Morisky用藥依從性問卷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應用的信效度評價[J].中國糖尿病雜志, 2013, 21(12):1101-1104.
蔡英華,陳麗娜,邵阿末,等.定向多維度培訓模式對新聘護士臨床實踐能力的影響[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16,33(22):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