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日暖
陳洪義,“情思歷史”開創(chuàng)者。中學歷史特級教師,廣東省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廣東省中小學新一輪百千萬名教師培養(yǎng)優(yōu)秀學員。在湛江市從事中學歷史教學與教研過程中積極開展情思歷史研究與實踐活動,現(xiàn)為廣州市增城區(qū)歷史教研員。2018年初,在全省名教師工作室考核中被評為省優(yōu)秀工作室并納入省新一輪(2018—2020年)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名單,新的工作室掛牌在國家級示范高中廣州市增城中學。
記 者:2017年底,您的“中學‘情思歷史教學的建構與實踐”研究成果獲得廣東省教育教學成果獎(普通教育類)特等獎。對此,您有何感想?
陳洪義:特等獎,對我來說,既是榮譽,也是激勵。我主持的“情思歷史”項目歷經(jīng)10年的實踐與研究,能得到教育同行的普遍認可和專家的高度評價,我非常高興。在教育教學路上,一個人走,也許會走得很快,但一群人牽手前行,才能走得更遠,“情思歷史”就是一群歷史教育人共同演繹的精彩。
記 者:請您簡單闡述一下“情思歷史”的內涵。
陳洪義:情,即情境,情感;思,即思維,思想。情思歷史旨在有意識地把“情”與“思”二者有機統(tǒng)一于歷史教學活動之中,以此實現(xiàn)歷史課堂的“撥動學生情感的弦,放飛學生思維的線”。在“情思歷史”基本理論的支撐下,基于“情思歷史”的基本結構和特點,我們設計出“情思歷史”教學的基本流程:“主題確立——情境創(chuàng)設——情思交融——情智共生?!薄扒樗細v史”教學流程的意義在于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課堂結構要素,引起傳統(tǒng)課堂教學結構的變形、換位、重構,實現(xiàn)課堂活動中 “情”與“思”的統(tǒng)一,使歷史學習成為“一種引導下的創(chuàng)造”。在此基礎上,構建起情思交融的“情思型”課堂。
記 者:“情思歷史”在您的教師工作室中是如何定位的?
陳洪義:“情思歷史”是我從2009年以來一直研究的歷史教改項目,項目從課堂模式到課堂專型研究,再到后來的教學思想研究,已歷經(jīng)了三個階段。在課題研究與實踐過程中,我參加了廣東省中小學新一輪百千萬名教師的培養(yǎng),借助于省百千萬名師培養(yǎng)的教學思想凝練平臺,我的“情思歷史”教學研究實現(xiàn)從教學模式到教學思想的深刻轉型,現(xiàn)正在深入進行中學情思歷史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2016年4月,以我的名字命名的陳洪義省教師工作室正式啟動后,我把“情思歷史”研究項目與工作室的引領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實現(xiàn)以點促線帶面的效果。由于聚焦“情思歷史”的建構與引領,我的工作室還被同行稱為“情思歷史工作室”,“情思歷史”成為工作室成員共同實踐和研討的話題。
我的工作室定位是“師生對話的平臺、教學科研的基地、資源輻射的中心、名師成長的搖籃”,而“情思歷史”則是工作室教學思想與理念的集中體現(xiàn)。有了工作室的寬廣平臺,“情思歷史”研究與實踐不斷深入,輻射影響也不斷擴大,逐漸達成了“以‘情思歷史引領歷史教育的情與思”的教育愿景。
記 者:在“情思歷史”教育理念引領下,工作室取得了哪些成績?
陳洪義:工作室現(xiàn)以廣東省教育科學重點研究項目 “中學歷史情思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為研究載體,引領工作室成員和入室學員共同對“情思歷史”教學進行實踐與探索,努力實現(xiàn)“提升理念、啟迪思維、開闊視野”的專業(yè)目標。如今,工作室確立了“情思歷史專項課題”26項,分布在全省20所學校,建立了7個主題實踐基地學校,項目直接帶動100多名中學歷史教師對“情思歷史”教學的實踐與研究;圍繞“情思歷史”實踐積累了上千個情思課例,發(fā)表了一百多篇研究論文,出版了多部專著,如《情思歷史教學概論》《夢想與堅持:做一名有信仰的教師》《基于課堂的情景探究式歷史教學研究》《師范生眼中的情思歷史》《歷史情思與當代意識》《情思歷史教學藝術例談》等,這些成果將工作室的品牌理念“情思歷史”從實踐到理論架構起了一個堅實的體系。我們工作室成員多次在全國各地進行課堂示范教學活動,參加教育部門組織的送教下鄉(xiāng)活動,還策劃與組織了3次鄉(xiāng)村送教送研活動。
記 者:在“中學歷史情思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過程中,工作室成員又實現(xiàn)了怎樣的成長呢?
陳洪義:工作室建設的核心任務就是要開拓性地創(chuàng)造成員成長的關鍵事件,滋養(yǎng)他們的成長。在這一過程中,一批有教育情懷的優(yōu)秀教師在工作室的引領下脫穎而出,成為骨干教師和名師:工作室成員劉永紅2018年被評為正高級教師,劉劍成長為湛江市歷史教研員,劉劍和葉志文還成為省歷史學科帶頭人,楊漢坤、行心明、歐遠強等成為省優(yōu)秀教師,陳婷獲國家級賽課特等獎,魏嘉嘉獲國家級賽課一等獎,劉劍、何語盈獲國家級賽課二等獎,楊漢坤、蔡文娟、王曉煥等獲省賽課一等獎,羅琳獲省賽課二等獎。
記 者:最后,請談談您對以“情思歷史”為核心主題的工作室的未來期望。
陳洪義: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fā)展中心副研究員何成剛博士評價說,“情思歷史”,一種為感動而教,為體驗而教,為理解而教,為思考而教的教學主張,其本質內涵在于人文關懷。歷史教學主張的可為,最重要的是將理念落到實踐,讓理念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湛江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張勉說:“陳洪義工作室以“情思歷史”為載體,有效的將工作室的品牌建設和工作室成員的學習與成長融為一體,在工作室特色建設中,圍繞情思實踐,聚焦課堂,將工作室成員學習意識、研究意識、服務意識、實踐意識與成果意識統(tǒng)一起來,取得了顯著的教育效果和教研成果?!睂<业目隙ǎ屛腋用鞔_和堅定了工作室“融入”式的工作方向,努力把“情思歷史”的實踐探索與工作室的品牌建設融合為一個整體。
廣州市增城區(qū)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徐海元說:“在當下的中學歷史教育中,陳老師的‘情思歷史是頗有原創(chuàng)性、頗具影響力、頗為凝練響亮的教育主張,以這種合乎教育邏輯的主張,引領學科向前發(fā)展,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無疑是工作室建設的可行路徑?!弊鳛樵龀菂^(qū)的歷史教研員,不僅要關注到工作室室內成員的成長,更要以室內教師的成長有效引領全區(qū)歷史教師的成長,根據(jù)“關注教育前沿,重視典型引領,服務教師成長”的宗旨,按照“融入”式和“品牌引領品牌”的理念,我將以掛牌學校增城中學為基礎,圍繞增城區(qū)歷史學科建設學術型教研團隊的方向,以‘情思歷史的實踐為切入點,積極開展歷史學術型課堂建設和學術型教師成長的探索,幫助教師提升學科素養(yǎng),以點帶面培育更多的名師成長,最終實現(xiàn)“以‘情思歷史引領歷史教育的情與思”的教育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