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晰
摘 要:本文試用內涵定義的方式,重新論述工匠精神的涵義,并說明這種理解對實踐的有益作用。本文認為,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勞動產品改進、自身技藝提升、自我認識加深的持續(xù)不斷的追求的生活取向。如此理解工匠精神,不僅能防止勞動的外化,還有助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激發(fā),以及工匠對自身工作的熱愛。
關鍵詞:工匠精神 精益求精 自我認識 創(chuàng)造性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1(c)-0225-02
在對“××精神”這類詞項進行釋義的時候,大多數文章采用外延定義的方式,舉例說明該詞項的涵義。采用外延定義的方式,有利于豐富詞項的涵義;但是過于豐富的涵義,有時也會讓人難以把握一個精神最核心的精神內涵。針對這樣的問題,本文以工匠精神為例,嘗試用內涵定義的方式,尋找工匠精神的核心精神內涵;以便更好地理解、把握,和運用工匠精神。
1 工匠精神的定義
有關工匠精神的定義,有的著作指出“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1],有的著作指出,工匠精神由工匠派生而出,其內涵主要體現在:(1)精益求精。(2)嚴謹,一絲不茍。(3)耐心,專注,堅持。(4)專業(yè),敬業(yè)[2]。有的著作指出,現在業(yè)界對工匠精神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但大部分人都認同工匠精神具有以下四層涵義。第一,實事求是。第二,精益求精。第三,不斷創(chuàng)新。第四,人技共進[3]。很多講解工匠精神的書籍,沒有明確地對工匠精神下完整的定義。只是運用表象分析法[4],通過類似外延定義的方式(此處使用“類似”是因為有些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工匠精神的外延),舉出很多例子,以說明工匠精神的涵義。比方說,鍥而不舍、專心致志、淡泊寧靜、推陳出新、高度負責、愛崗敬業(yè)等等,不一而足。
通過以上的列舉不難看出,目前工匠精神的定義,沒有形成一個有界限的、明確的定義。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問題,是定義方式選擇不當,使得工匠精神工具化導致。如果對工匠精神選擇內涵定義,并運用“被定義項=種差+屬”[5]的定義方式,會不會使這個概念更加明晰呢?按照公式,首先明確工匠精神的屬,根據該詞項的構詞法可以判斷,工匠精神中的精神為該詞項的屬。這里的精神,不僅指哲學層面上的精神(即“人類的一切精神現象,包括思維、意志、情感等有意識的方面,也包括人的一般心理活動等無意識的方面[6]?!保€更加具體地指向帶有價值評判的精神,即事關人的終極意義和價值而非權利、享樂和財富的生活取向[7]。
第二步,明確工匠精神的種差,即工匠精神與其他精神的區(qū)別。工匠主要指有工藝專長的手工業(yè)勞動者[8],其勞動產品的精巧程度為其他人所不能及,其成就的評判標準常為手藝的精巧程度。因此“精”是工匠一生追求的目標,在不斷追求中形成的精益求精的精神,即為工匠所具有的最常見、最核心的精神。另外,有形的勞動產物和易于觀測的勞動過程,使精益求精精神可視化、形象化,為人們認識精益求精精神提供了最大的便利。使得人們通過工匠,而非別的勞動者,對精益求精精神留下了最深刻、形象的印象。所以,本文認為精益求精精神可以作為工匠精神的種差。
最后,解明精益求精的內涵,即可對工匠精神進行定義。精益求精精神的內涵包括三個層面:一是精益求精精神在其物化層面的顯現,即勞動產品的不斷改進;二是精益求精精神在個人行為層面的顯現,即勞動過程的不斷改進,也即手工技藝的提升;三是精益求精精神在個人意識層面的顯現,即通過對勞動產品和勞動過程的改進而達到的對自我的認識的不斷加深。至此工匠精神可以作為一種精神而被定義,即: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勞動產品改進、自身技藝提升、自我認識加深的持續(xù)不斷的追求的生活取向。
2 此定義對實踐產生的有益作用
第一,有助于防止勞動的外化[9]。如果弘揚工匠精神,只是為了工匠能做出更好的產品或更好地工作,工匠和工匠精神都會慢慢外化,被生產活動及其產品所統(tǒng)治。此定義把產品、個人技藝和自我認識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把工匠精神作為工匠自我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實現的內在追求來看;有利于強調人的主體性作用,避免機械化地精益求精,回避勞動外化問題。
第二,有助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揮。格式塔心理學有關創(chuàng)造性認知取向的理論觀點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核心在于經驗的重組,即打破舊的完形而發(fā)現新的完形的過程[10]。而精益求精精神的三個層面之間通過相互促進、相互轉化,可以確實地構成一個有組織的知識整體。一個短期的、相對穩(wěn)定的對產品、對技藝、對自我的認知的結果形成的整體,就是一個完形;每一次新的自我認識、新的技藝、新的產品的發(fā)現,都是發(fā)現新完形的過程,都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體現。產品的改進,使得主體能對自身產生的新認識進行檢驗,對自身的創(chuàng)造能力進行肯定和反思,為下一次的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條件。技藝的提升,可以幫助主體重新認識產品的可改造方向,以及自我發(fā)展的前進方向,為主體創(chuàng)造表達新認識的手段。自我認識的加深,有助于主體不受心理定勢的影響,促進直覺和頓悟過程的發(fā)生,產生更根本、更全面、更大膽的創(chuàng)新;是打破舊的完形的重要契機。在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過程中,三者各有功能,又互相促進。所以,產品改進、技藝提升、自我認識加深三者之間的良好互動,以及各自在系統(tǒng)中的功能的維持,有利于工匠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激發(fā)。
第三,有助于工匠更熱愛自己的工作。美國存在心理學家羅洛·梅認為,個人對身體的覺知有利于其自我意識的形成,并且,自我意識越強烈,越能意識到自己選擇從事的事情的價值,越能靈活控制自己的身體[11]。而一個人的自我認識程度的加深,有利于其自我意識的加強。換句話說,工匠的技藝越精湛,對自我的認識程度越深,越能認識到自己技藝的價值,技藝提升也就越快。從而能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產品,產生更多的自信和成就感,也更熱愛自己的工作。
3 結語
工匠精神不只是一種職業(yè)素養(yǎng),更是一種人文精神。它不僅體現工匠對產品、技藝的精益求精,也體現其對自我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實現的精益求精。這種理解還有利于工匠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以及對工作的熱愛。本文希望通過對工匠精神進行這種具有人文色彩的解讀,做出一些有用的啟發(fā),使工匠精神從工匠中來,又回到工匠中去,得到真正的發(fā)揮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張子睿,樊凱.工匠精神與工匠精神養(yǎng)成引論[M].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7.
[2] 許德友.工匠精神與廣東制造[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7.
[3] 熊元武,李剛,童駒.工匠精神教育讀本[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17.
[4] 任劍濤.從表象分析、實質研究到方法整合——中華民族精神研究方法論斷想[J].廣東社會科學,1993(2):44.
[5] 陳波.邏輯學十五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6] 金炳華.哲學大辭典(上)[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
[7] 格里芬.后現代精神[M].王成兵,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
[8] 《古代漢語詞典》編寫組.古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9] (德)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0]孫漢銀.創(chuàng)造性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11](美)Rollo May.人的自我尋求[M].郭本禹,方紅,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