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濤
不要干擾學生的傾聽,只是培養(yǎng)學生傾聽能力的前提條件。反過來,教師還需要積極主動地激發(fā)學生傾聽興趣。
綜合來看,激發(fā)傾聽興趣的基本原則是:調(diào)動多種感官,給予學生刺激與挑戰(zhàn),適時進行針對性評價反饋等。
具體實施和轉(zhuǎn)化,有6大策略或法寶。
第一大法寶,通過“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傾聽
教師在課堂上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從傾聽的角度看,這些問題可以分成三類:
一是引導性問題。
“你能聽出他在說什么嗎?”
“他剛才是怎么說的?先說了什么,再說了什么?”
“你還有什么沒聽明白的?”
“你能聽出他思考問題的角度嗎?”
“除了聽出他的讀音是否準確之外,還可以聽什么?”
“大家一邊聽,一邊想:他和你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你還有什么沒聽明白?”
……
問這類問題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朝向“傾聽什么”“如何傾聽”,讓傾聽的對象和方向更加開闊,讓傾聽的方法更加具體可行。
二是檢測性問題。
“你聽懂了什么?”
“能不能把你聽懂的,用一句話說出來?或者寫出來?”
“你覺得自己還有什么沒有聽明白的?”
“你對他剛才的發(fā)言怎么看?”
“你為什么覺得他的話有道理?能舉個例子說明一下嗎?”
……
這些問題既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傾聽質(zhì)量,也有利于學生自我檢測評價成效。
三是延伸性問題。
“這是誰在說?熟人?名人?權(quán)威人士?誰在說這句話,是否重要?”
“他剛才說,是一個事實,還是一個想法?他們說話有足夠的根據(jù)么?他們是不是有所保留,有的話出于某種原因沒說出來?”
“他是什么時候說的?事情發(fā)生前、發(fā)生中,還是發(fā)生后?”
“除了這些說法,還有沒有其他看法和可能?”
“為什么他會這么說?他對自己的觀點有充分的解釋嗎?”
“他說的時候,看上去開心嗎?難過嗎?生氣嗎?真心嗎?”
“想一想,說這個話的人,是居于什么立場?可能受到了誰的影響?”
……
上述問題的用意,在于激發(fā)學生進一步的思考,提升學生審辯式思維的能力,從而在傾聽與思維之間建立有機關聯(lián)。
第二大法寶,通過“肢體動作”,激發(fā)學生傾聽
表面上,“傾聽”是“耳朵”這一感官的專有功能,但這一功能的充分發(fā)揮,需要其他感官的配合,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例如,傾聽的過程中,“眼睛”這一感官的參與和介入至關重要,很少有“閉目傾聽”的時候,往往是耳朵的聽與眼睛的看同時交融并舉。其中的重要策略之一,是“以肢體動作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的‘聽”。
有教師指出:用眼睛仔細觀察也是學生“聽”課的重要方式,如教師的演示過程、小組其他同學的操作過程、齊讀概念時教師重點強調(diào)的一個個詞等等,都需要學生用心去傾聽動作背后的含義。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用略微夸張一些的動作突出重點內(nèi)容,有時也可以用問題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如:“你從這個演示過程中看明白了什么? ”“你知道教師為什么要做出這個動作嗎?”
第三大法寶,通過“講述故事”,激發(fā)學生傾聽
對“故事”的興趣和熱愛,源遠流長,且不分“古今中外”。常見的是在語文課上開展了“故事廊”“一分鐘廣播”等課前活動。
故事廊就是讓每個孩子輪流上來講一些情節(jié)簡單、篇幅不長的故事, 同學當評委打分, 讓人人都有說的機會, 又能夠讓同學換位體驗聽眾為什么要認真傾聽別人的原因。這樣的方法對那些平時不肯認真傾聽別人說話的同學很有教育意義。以后, 他就會自覺地聽別人說話了。另外, 讓同學當評委, 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又能有效地促進他們認真自覺的傾聽, 提高他們的傾聽能力。
不只是語文課,其他學科的課堂上同樣可以講故事、聽故事。
如有老師在低年級數(shù)學教學中,每一個題目都穿插些不同的故事圖片,讓學生細心地觀察圖片,再根據(jù)圖片中的故事情節(jié)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故事貫穿教學始終。例如,一年級數(shù)學教材中的“青蛙吃害蟲” ——有老師就是讓學生觀察圖片后通過講故事使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表現(xiàn)出高漲的傾聽熱情。
第四大法寶,通過“評價機制”,激發(fā)學生傾聽
評價是對學生最好的激勵。要運用好這一法寶,教師需要掌握六個操作要點:
要點之一:要有具體的傾聽要求。
除了我所提出的“認真傾聽”的五個要點之外,也有教師要求學生在傾聽過程中養(yǎng)成“五心”的傾聽習慣:
專心地聽,明主旨;
用心地聽,辨是非;
細心地聽,記要點;
虛心地聽,作對照;
耐心地聽,重細節(jié)。
這些傾聽要求,就是一種“傾聽標準”或“傾聽尺度”,它們構(gòu)成了傾聽評價的基礎性前提。
要點之二,要有即時評價。
在“傾聽教育”的日常實踐中,即時評價是用得最多的評價。一次仔細的聽辨、一次用心的聽記、一次敏捷的聽問、一次獨特的聽改、一次個性的聽感都要給予即時評價。評價伴隨著學生的傾聽能力一起成長。
“你聽得最認真, 這可是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呀! ”
“這么小的區(qū)別你都聽出來了, 你可真了不起! ”
“你聽出了他的不足, 可真幫了他的大忙?!?/p>
“大家聽, 這位同學不僅聽懂了別人的發(fā)言, 還加進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 ”
一個眼神、一句贊揚、一個微笑, 不花時間, 不費力氣, 卻能收到明顯的教育效果, 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 用真誠的話語鼓勵他們, 課堂上學生怎么會不認真聽講呢?
要點之三:要有多方評價。
誰來評價學生的傾聽質(zhì)量?除了教師評價、同學之間的評價之外,評價者也可以擴展至家庭和朋友。例如,在加拿大多倫多,許多家庭的冰箱上都貼著類似中國的“家校聯(lián)系卡”之類的紙片,上面就有“學會傾聽”這一項目內(nèi)容,要求孩子在聽別人說話時應當放下手中的事情,注視對方,保持安靜,直至輪到你說話。做得好的孩子將佩戴“陽光”胸牌。學校沒有要求家長填寫抽象的分數(shù)或者等級, 而是要具體地寫出孩子在什么時候表現(xiàn)出傾聽的行為,然后將這些反饋在課堂上討論。隨即有老師在自己的班里遷移和模仿這一做法:讓家長每周填一次孩子要特別注意傾聽的具體事例一個或幾個, 然后根據(jù)反饋給予獎勵。得到家長表揚認真傾聽兩次的學生可以得一顆星, 有十顆星的孩子可以獲得“傾聽明星”的獎狀。
要點之四:要有具體評價。
抽象、籠統(tǒng)、含糊等是評價語言的大忌,只有具體、清晰和有針對性,才能讓學生聽明白教師需要他做什么,怎么做。
任何時候,對于孩子的表揚都應該是具體的,具有指導作用的。要表揚孩子傾聽過程中的進步,切忌僅僅用 “你聽得真認真”“聽得不錯 ”這樣含糊其辭的話。這樣表揚,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里,進步在哪里,以后要朝什么方向去努力。我真誠地對孩子們說:
“你跟上次比,聽得認真多了,沒有走一次神! ”
“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歸納×××講的內(nèi)容,聽得真細心! ”
“你真了不起!不但能總結(jié) ×××的發(fā)言,還作了補充,真不錯! ”
還有這樣一些同樣具有“具體感”的評價:
“大家看,他不僅聽懂了別人的發(fā)言,還加進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
“他真厲害,一下子就能聽出同學發(fā)言的主要意思!”
“他的眼睛一直看著發(fā)言的人,他聽講多認真。并能指出不足及時補充,我們應該向他學習?!?/p>
“你傾聽得真仔細,這么一點小小的區(qū)別都被你找出來了,你的聽力可真了不起!”
“你聽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幫了他的大忙!”
“看,芳芳聽得多認真呀,眼睛亮亮地看著老師??吹剿难劬Γ抑v課更有自信了!謝謝芳芳?!?/p>
如此評價學生,就比“你真會聽”“你有一雙靈敏的耳朵”“耳聰目明,你真是個聰明的孩子”更進一步,更具有明確的導向性,也因此更能提升學生的傾聽能力。
要點之五,要有情感滲透。
好的評價,離不開情感的浸潤和表達。教師恰當而又充滿感情的評價語,會讓學生更加樂聽,樂表達,從而激發(fā)傾聽的興趣。例如,竇桂梅的課堂教學中,常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評語:
“你聽得真認真,真是尊重別人的孩子?!?/p>
“這么小的區(qū)別你都聽出來了,可真了不起,我跟你握握手?!?/p>
“你聽出了他的不足,真該謝謝你?!?/p>
……這樣的贊揚、微笑、握手,滲透了教師的情感,從而把喜悅帶給了孩子,把溫暖給予了孩子,更讓成功激勵了孩子。這樣的課學生怎么會不認真聽呢?
要點之六,要有獎勵機制。
這是評價機制的核心。為了激發(fā)和滿足學生傾聽意義上的成功欲,有教師除了定期檢查記錄外,還在班內(nèi)建立了獎勵機制,實行積分制,當學生的積分達到一定標準時,便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一片“加油”葉、一朵“成功”花、一個“你真棒”的卡通人物粘片,而且定期評選“進步之星”“傾聽小能手”。學生們的熱情得以再次激發(fā),傾聽能力也將會在潛移默化中真正得以形成和提高。
這一機制的建立,目的是幫助學生實現(xiàn)由“強迫聽”到“樂聽”,由“自發(fā)聽”到“自覺聽”,由“無序聽”到“會聽”,由此逐步提升學生的傾聽能力。
第五大法寶,通過“榜樣示范”,激發(fā)學生傾聽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雖然是一句套話,但卻是一句實話?!坝冒駱痈腥緦W生,促其想聽”,也是激發(fā)學生傾聽興趣的基本策略。
學會傾聽,是一個人終身學習和工作必備的素質(zhì),是一個人良好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為了幫助學生懂得這一點,針對小學生善于模仿的特點,教師在學生發(fā)言時,不要輕易打斷學生,要時刻以自己真誠的態(tài)度、專注的神情去感染學生,即使發(fā)現(xiàn)了錯誤,也要等學生的發(fā)言結(jié)束后再予以糾正。除此之外,還可以借助班、隊會的時間召開故事會,使學生從自己敬仰的名人身上感悟傾聽的重要。真實的故事,觸動了學生的心田,震撼了學生的心靈。
有的同學在日記中寫道:“我懂得了:只有學會聽別人說話,才能發(fā)現(xiàn)對方的不足,才能變被動為主動?!边€有的學生聯(lián)系自身實際,發(fā)自內(nèi)心地寫道:“我是個急性子,每次小組討論時,我總嫌別人說得慢,自己就搶著說,現(xiàn)在我懂了,不會傾聽,會使自己失去許多與別人交流的機會……”就在聽、評、寫的過程中,學生真正從思想上認識到了傾聽的重要。
除了名人之外,對學生而言,最好的榜樣對象是教師和同伴。尤其是教師,這位學生身邊的人,是否有傾聽的意識、方法、能力和習慣,是學生最直接的傾聽參照系。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傾聽榜樣,最好的辦法是提供具體而微的傾聽示范:教師把傾聽什么,如何傾聽,都像理化教師做演示實驗,體育教師做演示動作一般在課堂上過一遍,甚至包括傾聽后的表達與評價等,都做成范例,使學生有法可依,有式可參,比起反復說教要強得多。
有教師進行了這樣的“傾聽示范”:
怎么聽,我一方面給學生做示范,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學生發(fā)言過程中,無論學生發(fā)言的質(zhì)量如何,我從不隨意打斷學生的發(fā)言,并通過點頭、微笑、目光交流、手勢、語言應答等不同方式對其做出回應;另一方面把自身的體會告訴學生,傾聽要努力做到“四心”,即虛心、用心、細心和耐心,進而讓學生明白:傾聽是一種學習,一種溝通,一種尊重,傾聽能使我們博采眾長,觸類旁通,彌補自己考慮問題的不足,也能使我們萌發(fā)靈感,還能使我們養(yǎng)成尊重他人的好習慣。
又如,班上有一男生,特別喜歡說,但他的發(fā)言不說是離題萬里,至少也得繞上幾圈才能接觸主題。我總是耐心聽完,有時稍作點撥,有時用簡潔的話概括主要意思,再微笑著問:“你講的是這個意思嗎?”教師專心的神情、傾聽的姿態(tài)會像底片一樣印在孩子們的腦海里,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去效仿。
第六大法寶,通過“方法指導”,激發(fā)學生傾聽
學生是否有傾聽的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是否感知到“教師的在場”,是否感受到“教師的同在”。教師在場或同在的方式,不只是“身在”“心在”,更是“言在”,即對學生的傾聽進行具體指導,讓課堂上的每一次傾聽都包含有效的指導。
孩子能意識到要尊重別人,認真聽別人的話并且在行動上控制自己的言行,那已經(jīng)是了不起的進步了。接下來最為關鍵的就是指導孩子學會“聽什么 ”和“怎樣聽 ”了。在對說話的孩子說完“說給大家聽 ”之后,不要忘記正在聽的人:“認真聽,聽他說的符不符合情況。 ”“邊聽邊想,他說的對不對,你還有什么要補充的?!钡谝痪湓捠翘嵝崖犝咭⒁饷靼渍f話人說了什么內(nèi)容,重點是什么??梢酝ㄟ^讓孩子復述聽到的內(nèi)容,來檢驗他聽的是否認真,也可以通過這樣的形式來訓練孩子 “聽”的能力。第二句話是提醒聽者不能只聽不思考,要有所補充和改正,這是最高層次的“傾聽”,是人與人之間有效溝通的前提。
學生最需要最有效的指導,是“方法的指導”。要實現(xiàn)學生的自覺傾聽,離不開方法的指導,適時引導學生復述、補充、評價不失為一種良方,如:
“誰愿意當一次評委,評一評剛才同學的發(fā)言?”
“你同意這位同學的見解嗎?還有不同的見解嗎?”
還可以采用復述別人發(fā)言、指名補充等方式。經(jīng)過反復的指導,學生在聽同學發(fā)言時,才會自覺地去思考。
如上良方,還可以更加具體和有針對性。
所謂“具體”,可以對“如何復述”“如何補充”“如何評價”提出更加細致的要求。例如,有關“評價”,可以從“評價的角度”(多元化)“評價的語言”(清晰、簡練)等方面提出要求。
所謂“針對性”,包括針對“傾聽需求”“傾聽目標”“傾聽困難”等進行指導,以滿足學生需求,達成目標,解決學生的具體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