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重大決策,是黨和國家的戰(zhàn)略目標,如何開展“雙一流”建設工作是政府和高校共同面臨的重大課題。十九大報告提出7個戰(zhàn)略,其中“人才強國戰(zhàn)略”與高校、學科“雙一流”建設息息相關。“在學科建設工作中,人才引進與培養(yǎng)工作開展的好與壞,將直接關系到學科建設工作能否順利地開展,關系到能否成為國內外一流的知名大學?!盵1]人才建設是根本,是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建設的有力支撐。“雙一流”建設歸根到底就是人才建設,科學合理的學者影響力評估是人才發(fā)現與建設的有效途徑。
截至2018年11月,在CNKI檢索平臺以“主題”檢索,輸入檢索詞“雙一流”“人才”“高校圖書館”,檢索詞關系為“或”,共得到73篇文獻,其中2017年(12篇)到2018年(61篇)發(fā)表文獻數量快速增長。論文共有8篇基金課題,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3篇、“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2篇、“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1篇、“江蘇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1篇、“海南省教育廳科研基金”1篇,說明國家對“雙一流”人才建設均十分重視。
關鍵詞熱度方面,居前6位的是“高校圖書館”“雙一流建設”“雙一流”“學科服務”“圖書館”“學科館員”“一流學科”,說明圖書館與高?!半p一流”人才建設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圖書館將服務逐步拓展到支持學校的科研管理與決策中,不斷加強與學校科研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學科發(fā)展規(guī)劃管理等部門的合作。在推進人才引進與培育方而開展創(chuàng)新服務,是推動自身服務深化和創(chuàng)新轉型的重要著力點[2]。對圖書館來說,推動學科人才多元評估服務的研究及推廣,不僅可以促進高校圖書館與母體發(fā)展的精準對接,還可以轉變圖書館被動服務、游離服務的狀態(tài),充分發(fā)揮高校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完善信息檢索、數據管理、發(fā)現評價等功能,提升圖書館服務效能與增進服務價值,提高學科服務水平。對學科來說,為識別發(fā)現一流學科高影響力學者提供理論依據及方法借鑒,實現系統的多元科學評價,提高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率,滿足雙一流背景下黨和國家對學科建設、人才建設的時代需求,以及高校管理層對學科人才的發(fā)現需求、人才自身價值期待被肯定的需求,促進學者對自身影響力的關注度,從而全面提升影響力。
一流學科人才影響力評價體系的構建關系到能否準確識別發(fā)現該學科有影響力的學者,評價指標的設定是關鍵。因此,采用德爾菲法進行論證,最終確定構建體系的各項指標[3]。
“雙一流”背景下,圖書館開展學科人才影響力評估保障工作首先要打破以“論文為王”等相對單一的指標評估方法。因此選取“QS世界大學綜合排名”(評估結果可更好地與國際接軌)及“第四輪學科評估指標體系”等權威指標列入影響力評價體系,將這些指標通過Delphi等方法反復論證分類,并用AHP合理賦權形成多元合理的評估框架,全方位給予人才影響力評估定位,切實為一流學科人才梯隊建設遴選優(yōu)質成員。
雙一流背景下,開展學科人才影響力評價工作應采取科學的方法,嚴格遵循以下原則構建體系。
2.2.1 系統性原則
一流學科學者影響力評價體系的設計應為一套相對完備的體系,各指標之間不是孤立無援,而是存在一定的邏輯關系,既層次分明又相輔相成,嚴格按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進行系統劃分。
2.2.2 實用性原則
圖書館構建學者影響力評價體系的最終目的是為高校學科服務,識別發(fā)現高學術影響力人才,更好地實現“雙一流”建設。指標的設定需要具備針對性和實用性,從不同維度設定核心指標進行簡化計算,既符合學科發(fā)展現狀,又可兼顧評價預期。
2.2.3 客觀性原則
為保證學者影響力評價結果的公正性與準確性,不僅數據源的采集需要真實有據,而且評估總值及各指標權重的計算需要選取相對科學的分析法,并嚴格按數學公式進行計算。
2.2.4 綜合性原則
單一選擇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所得的評價結果均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唯有將二者綜合運用,靈活融匯指標設定與軟件程序、數學公式構建學者影響力評價體系,才能相對準確地實現預期目標。
為保證評價結果符合上述原則,本文主要采用德爾菲法制訂各級評價指標。學科人才影響力評價體系的構建依據Delphi法則,分4步完成。
明確評價指標。針對待評總目標,通過大量文獻查閱及專家溝通,初步設定一流學科學者影響力評價指標,并將其歸類。
選擇評估專家。將待評目標劃分成幾個維度,選擇相應的專家進行評估,并根據專家意見初步修訂評價結構方案。
多輪評估探討。將修改后的學者影響力評估方案重新發(fā)給專家探討打分,并將結果匯總修訂后重新擬定評估指標與專家進行新一輪評估探討。
確定最終指標。通過4輪指標設定的評估探討,最終確定一流學科學者影響力評價體系,共分5個維度14項指標(表1)。
表1 一流學科學者影響力評估
其中學歷評估指每位學者的學習經歷,是其日后科研、教學的基石,是決定其日后學術影響力拓展起點的高度。
以QS世界高校及專業(yè)排名為例,排名相對靠前的學校及專業(yè)畢業(yè)的學者的學術影響力層次應略高于排名較后的。榮譽評估指國家設立各級人才項目、榮譽崗位及學術獎勵等榮譽,是對每位學者學術影響力的一種肯定,是其科研能力的體現。獲得的榮譽越高越多,則表明該學者在業(yè)界的影響力越大。科研論文是學者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組成元素,也是學者影響力的基本體現,其數量一般高于其他科研成果,需通過科學的方法加以制衡,所以應單獨列出其評價維度。其他科研,即除了科研論文以外的科研成果,如著作、專利等,亦是學者科研影響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評估中的“學生培養(yǎng)”包含“博士培養(yǎng)”“碩士培養(yǎng)”“本科培養(yǎng)”,“授課語言”包含“漢語授課”“英漢授課”“多語授課”。在高校,除了上述指標可以反映學者的影響力外,還應包括教學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質量、數量等。
實現相對合理的評價目標值計算,需進行相對合理的權重設定。本文主要基于MATLAB采用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4])對各準則層的評價指標進行賦權。
MATLAB是由MathWork公司推出的一套數學軟件,是一種用于科學計算的、高效率的高級計算機編程語言,主要向用戶提供一套完善的矩陣運算命令,在數值計算、神經網絡、計算機仿真、灰色系統中發(fā)揮著顯著的作用[5],可以相對準確高效地實現層次分析法判斷矩陣各指標一致性檢驗和權向量計算。
MATLAB程序在實際應用中可以輕松解決層次分析法各項難點,具有以下明顯優(yōu)勢。一是可提升運算效率。MATLAB具備高效的數值運算功能,讓用戶輕松擺脫繁雜的數學公式分析。二是結果計算準確。MATLAB運算誤差遠小于人工操作,提升了判斷矩陣一致性的準確率。三是操作便捷易用。MATLAB包含了大量的數值運算集合,可以輕松應對復雜的判斷矩陣運算分析。
MATLAB程序中,計算各維度權重之前需首先對學者影響力評價系統進行分析,根據其對目標層的重要程度按“1-9標度評分體系”(表2)逐一進行兩兩對比,形成判斷矩陣。
表2 1-9標度及其含義[4]
注:表中2、4、6、8為上述相鄰判斷的中值
將評價維度數量及判斷矩陣元輸入MATLAB程序編輯頁面,進行判斷矩陣的歸一化計算,衡量判斷矩陣檢驗系數(C.R)(圖1)。
C.R=C.I/R.I;
式中C.R是判斷矩陣檢驗系數,C.I為計算一致性指標,R.I為評價隨機一致性指標。
當C.R=0時,說明判斷矩陣元的一致性很好;
圖1 MATLAB層次分析法流程
當C.R<0.1時,說明判斷矩陣元的一致性較好;
當C.R≥0.1時,說明判斷矩陣元的一致性不佳,應重新設計判斷矩陣各項取值再次計算,直到C.R<0.1。
計算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和相應的權向量,將權向量標準化處理后,則該層次對上級目標的權重值可作為決策依據。
根據判斷矩陣模型(表3)帶入指定的學科人才影響力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相應的判斷矩陣(表4)。
表3 判斷矩陣模型[6]
表4 各評價維度權重判斷矩陣
3.4.1 MATLAB權重值檢驗程序設定
%%AHP權重計算MATLAB程序
%%數據讀入
clc
clear all
A=[1 1/9 1/6 1/2 2;9 1 3/2 3 9,6 2/3 1 2 6,3 1/3 1/2 1 3,1/2 1/9 1/6 1/3 1]。%評判矩陣
%%一致性檢驗和權向量計算
[n,n]=size(A),
[v d]=eig(A),
r=d(1,1),
CI=(r-n)/(n-1),
RI=[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1.52 1.54 1.56 1.58 1.59],
CR=CI/RI(n)。
if CR<0.10
CR_Result=’通過’;
else
CR_Result=’不通過’;
end
%%權向量計算
w=v(:,1)/sum(v(:,1)),
w=w’,
%%結果輸出
disp(’A=[1 1/9 1/6 1/2 2;9 1 3/2 3 9;6 2/3 1 2 6;3 1/3 1/2 1 3;1/2 1/9 1/6 1/3 1]’),
disp(’該判斷矩陣權向量計算報告:’),
disp([’一致性指標:’,num2str(CI)]),
disp([’一致性比例:’,num2str(CR)]),
disp([’一致性檢驗結果:’,CR_Result]),
disp([’特征值:’,num2str(r)]),
disp([’權向量:’,num2str(w)])。
3.4.2 MATLAB權重值檢驗程序結果
A=[1 1/9 1/6 1/2 2,9 1 3/2 3 9,6 2/3 1 2 6,3 1/3 1/2 1 3,1/2 1/9 1/6 1/3 1]
該判斷矩陣權向量計算報告:
一致性指標:0.036106,
一致性比例:0.032238,
一致性檢驗結果:通過,
特征值:5.1444,
權向量:0.062927,0.44677,0.14892,0.29785,0.043525
經MATLAB驗證可得學科人才影響力評價體系5個維度的權重值(表5)。
表5 各維度權重系數值
4.1.1 待評目標選擇
吉林大學是吉林省唯一一所同時具備一流高校建設和一流學科建設的部屬院校,位列36所A類高校之一,有材料科學與工程等5個學科位列一流學科建設,是圖書館助力“雙一流”科研的最好著眼點。教授是學科教學科研的中流砥柱,是主宰學科發(fā)展的關鍵。SCI論文依據劃分原則共分4個區(qū),一般而言能夠刊發(fā)在SCI 1區(qū)的論文應該是該學科領域相對重要的科研成果。因此,本文以吉林大學一流建設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為切入點,選取該學科近3年內(2016-2018年)在SCI 1區(qū)發(fā)表學術論文的教授為研究對象,分析該學科在SCI 1區(qū)期刊發(fā)文教授的學術影響力。
4.1.2 信息來源選擇
論文刊發(fā)信息:為保證待評人員論文采選數量與質量,課題選取由吉林大學科學技術處公布的近5年(2014-2018年)“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信息發(fā)布會”統計的相關信息為待評人員論文統計源。
人員其他信息:一般來說,師資信息由個人填寫后由學院統一處理,并公布于本學科網站上,其真實性相對準確。所以,待評人員論文以外的其他信息選擇吉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主頁“師資隊伍”中“教授”一欄的人員簡介作為評價依據。
根據表1所列的學者影響力評估體系表所示,總評估值Ai的計算公式可以歸納如下:
Ai=DiB1+GiB2+KiB3+PiB4+SiB5
式中,
Δ=D,G,K,P,S
X=1,2,3,4……
將待評人員信息代入擬定的學者影響力評價體系,可以明確算出其影響力評估得分。總體擬合得分113分(該數據僅限本文參評人員,實際分值可根據學科整體需求調整)為高學術影響力的相對臨界值,高于該分數的學者均可被列為該學科高影響力學者。以吉林大學一流建設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為典型案例的人才評估保障研究實踐,是“雙一流”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在學科服務領域的新嘗試,驗證了一流學科學者影響力評價體系5個維度14項指標的可行性。作為一個完整的評估體系,可以有效輔助學科篩選高影響力人才。
本文通過德菲爾法構建了“雙一流”背景下多維度的人才影響力評估框架,利用層次分析法為各評價指標賦權,形成相對科學的評價體系,突破了以“論文為王”單一簡單的人才影響力評價模式。選取吉林大學一流學科人才開展典型案例研究,印證了一流學科人才評價體系各維度和指標的可行性。該研究對學科建設及圖書館發(fā)展等均有一定的助力。人才影響力評價體系是對高校學科人才建設的一種保障,但整個評估保障體系未來的運行依然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如各指標在實際運行中的歸一化處理還需多方權衡等,需要圖書館在評價實踐中不斷與學校管理層協商,以期得到相對合理的評價結果,并在全校范圍內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