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宏群 李國敏
2004年11月24日,由中國軟件行業(yè)協(xié)會開放系統(tǒng)應用發(fā)展分會主辦的“Linux應用與政府采購”研討會在京召開,數十位政府官員和國內專家以及企業(yè)代表集體出席。然而耐人尋味的是,到會的科技部高新技術發(fā)展及產業(yè)化司副司長李武強在發(fā)現媒體記者被擋在門外無法進場時,留下一份個人名義的書面聲明后憤然離場。事情由何而生呢?
近日,北京市政府采購辦公室發(fā)布了《北京市信息化工作辦公室“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辦公套件、信息安全等正版軟件供應商”政府采購項目成交結果公告》,該公告中表明,微軟公司以2925萬元的價格取得授權北京市政府三年內免費使用其所有軟件產品的協(xié)議。而國產辦公軟件廠商共創(chuàng)開源、中文2000和金山的辦公軟件也被列入名單,但沒有公布具體套數和總金額。公告一出即刻引起各方質疑。
據了解,雖然這個公告還不是最后的中標名單,但根據歷史經驗,入圍名單和最終中標名單一般相差不會太大,而由于微軟獲得了提供全線產品的大單,給國內軟件企業(yè)留下的空間肯定不大,微軟將在這輪政府采購中大幅勝出。這是微軟公司繼在上海、天津之后,再次在國內大城市政府軟件采購中勝出。
無獨有偶,據知情人士透露,原定于在11月24日召開的研討會在召開前一天被“有關方面”要求取消,一番討價還價之后,最終以不對媒體公開為代價,換取研討會的如期召開。
作為從政多年、涵養(yǎng)頗深的政府官員,李武強副司長為何在這種公共場合憤然而去?作為科技部主管這項工作的領導,他對本次京津滬的政府采購中所存在的問題持何態(tài)度呢?
本報記者經多方努力同在西安出差的李副司長取得了聯系并對其進行了電話采訪,他在電話中強調:北京市政府的這次軟件采購方案違背了《政府采購法》的初衷,沉重打擊了國產軟件的發(fā)展,一定要剎住這股歪風,采取措施堅決制止并糾正。他離開會場的原因就是要以實際行動捍衛(wèi)法律的尊嚴,支持國產軟件產業(yè)的發(fā)展,喚起全社會對此事件的關注。
針對政府軟件采購中存在的一些糊涂觀念和錯誤認識,他指出,政府采購是國際慣例,各國在政府采購時都是采取只要有就一定要采購本國產品,沒有時才能考慮國外產品的政策,而且采購國外產品還有很多限制條件。而在我國至今還有不少人認為“平等優(yōu)先”,這是對政府采購法的誤解。另一個方面,還有不少人認為政府采購不符合WTO原則,這完全是錯誤的觀點,任何一個國家的政府都不會這么看待,否則就不會有政府采購了。他指出,政府固然不能干預正常的、社會的市場行為,但在政府采購行為上政府是用戶,用戶要買什么東西當然是自己說了算。特別是政府的電子政務,它涉及到國家的安全、涉及到國家的支付能力,用國產軟件進行我國的電子政務建設合情合理。外國人假如要因此而指責中國,也得先看看他們自己國家的政府采購法是裝門面規(guī)定的。還有人說政府采購是保護落后,認為國產軟件不成熟,政府不好用,這不是偏見就是別有用心。大家可以看看常用的外國產品,BUG成堆,安全性能差,經常受到病毒的攻擊,造成文件被破壞、死機或癱瘓,從而造成重大損失。大家是否對此已習以為常?而國產軟件出現一點問題就大加指責,為何一點耐心都沒有?我可以負責任地說,今天的國產軟件已今非昔比,性能有極大改進。而電子政務主要是公文流轉、網頁發(fā)布等,對軟件的要求幾乎是所有行業(yè)里最低的,遠比普通PC對軟件的要求低得多。國產軟件不能用的說法是絲毫站不住腳的。
他進而指出,目前在我國的軟件政府采購里出現了許多令人困惑的問題。不少省、市負責軟件政府采購的主管部門,置國際利益和國家安全于不顧,大規(guī)模采購國外軟件,不采購或只是象征性的采購部分國產軟件。這些做法不僅嚴重違反了《政府采購法》,而且沉重打擊了國產軟件的發(fā)展,把國產軟件逼上了絕路。這種嚴重違反《政府采購法》的行為如果聽之任之任其發(fā)展,必將對我國軟件產業(yè)發(fā)展造成極其嚴重的后果。如此風不剎,國產軟件的發(fā)展在今后若干年的時間里將看不到希望。《政府采購法》既然是法律,那么任何人都必須執(zhí)行。各地嚴重違反《政府采購法》,使得該法律形同虛設,有損法律尊嚴,也有損政府的威望。
針對國家推行正版化工作,他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國家推行正版化工作非常重要,但《政府采購法》作為法律更要遵守。如果政府采購只是走過場,不在一切合法合理的情況下支持國產軟件,我們將失去打破壟斷,獨立自主的發(fā)展本國軟件產業(yè)的機遇,迷失國家推行軟件正版化工作的根本意義。主管部門要采取緊急措施,堅決剎住這股嚴重違反《政府采購法》的歪風;各地負責軟件政府采購的主管部門,應嚴格按照《政府采購法》的要求,支持國產軟件的發(fā)展;違反《政府采購法》進行的采購,其結果是無效的,要立即采取措施進行糾正;軟件企業(yè)也要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和違反《政府采購法》的行為作堅決的斗爭,捍衛(wèi)法律的尊嚴。(科技日報2004年11月26日)
2004年11月12日,天津市政府軟件采購項目公布的結果顯示國產軟件企業(yè)幾乎全軍覆沒,隨后公布的上海、北京、山東等幾個省市的政府軟件采購方案中,微軟還是大獲全勝。在一片強烈的質疑聲中,除了北京市政府的軟件采購方案進行了修改之外,其他省市的采購方案并無改動的跡象。
至此,國產軟件企業(yè)就像嗷嗷待哺的弱小嬰兒,吸吮過母親的乳汁,但在成長期卻失去了母親的關愛。
為何會出現如此的尷尬?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相關部門對政府采購的認識模糊、對納稅人的責任感和推動民族產業(yè)發(fā)展的使命感不強以及政府采購的制度缺失是造成國產軟件在政府采購中備受冷落的主要原因。
只要本國有這種產品,政府采購就必須要采購本國產品,只有在本國沒有時才考慮國外產品,并且還有很多限制條件?!斑@是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在政府采購時堅持的原則做法。而在我國,卻有不少人認為,在政府采購中對國產產品堅持‘平等優(yōu)先’的原則,甚至還有人認為政府采購不符合WTO原則。這些糊涂認識對國產軟件采購形成嚴重障礙。”中科院倪光南院士接受記者采訪時首先強調對政府采購的模糊認識應得到糾正。
“很多執(zhí)行不力的原因都出在這個模糊認識上”,原北京市科委副主任俞慈聲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出了同樣的看法。
實際上,政府采購協(xié)議并不是必簽協(xié)議,在加入WTO的144個成員國中只有28個國家簽訂此協(xié)議,而中國加入WTO時并沒有簽訂。
即使在政府采購協(xié)議簽約國之間,政府采購市場也不是全部開放的。
“美國規(guī)定,對于17萬美元以下的政府采購是必須采購美國產品的,對于小于10萬美元以下的還必須要從中小企業(yè)中采購。如果美國沒有這種產品的話,政府采購還要實行強制分包給國內企業(yè)、轉讓知識產權和補償貿易等等限制條件。”俞慈聲說?!岸鴮τ跊]有簽訂政府采購協(xié)議的國家,美國仍舊實施1933年的《美國產品采購法》,該法規(guī)定零部件的50%都必須是在美國制造才叫美國產品?!?/p>
對于我國的政府采購,早在今年5月就明確規(guī)定“凡是國內能夠生產供應的,要采購使用國產軟件”,在沒有國產軟件的情況下,需要通過招標的方式采購非國產軟件。該款規(guī)定意味著,如果有國產軟件,而國產軟件又能滿足政府需求,政府在采購時就需采購國產軟件。
俞慈聲說,有資料表明,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IC產業(yè),40%來源于軍方采購,美國硅谷和128公路都是靠軍方采購而發(fā)展起來的。應該說,正是軍方采購托起了美國的硅谷和128公路的興起。
從2001年以來,我國在軟件研發(fā)方面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特別是在操作系統(tǒng)、辦公軟件、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等領域的核心技術和產品已基本成熟,有的甚至超過國外水平,形成一批完全可用、能滿足市場特別是政府電子政務需要的產品。
但是,由于原有系統(tǒng)的原因,使用國產軟件需要解決兩個難題,一個是要能夠和其他辦公套件實現精確兼容,另一個是要能實現與系統(tǒng)的高效結合,而目前的國產辦公軟件都已經完全解決了這兩個難題。這是一個非常難的問題,但我們都解決了,這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我國的技術實力。因此,國產軟件不是一個“拿來就用”的產品,需要進行一個非常簡單的接口改造?!斑@一點我們一定要明確,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國產辦公套件是可以用的,北京科委現在裝的全部都是國產Office軟件,而且自開始運行以來,系統(tǒng)一直都非常好。”俞慈聲說。
倪光南院士也強調,2001年年底北京市的正版軟件政府采購對于國產軟件的發(fā)展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目前除了許多應用軟件、信息安全和工具軟件已得到普遍應用外,國產Linux服務器軟件、辦公套件、中間件等也已達到了實用水平,即使是原來最薄弱的數據庫、桌面Linux等軟件也開始有了應用。北京市、煙臺市、南昌市和無錫市的一些政府部門或電子政務工程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了國產軟件。他們的經驗表明,國產Linux服務器軟件和辦公套件已經可以滿足政府工作的需求,其他國產軟件也可以在一定的場合下使用。
既然國產軟件能用好使,為何不能實現大規(guī)模應用呢?俞慈聲分析認為,從表面上看是由于使用習慣的原因,不愿意用國產軟件,對國產軟件的苛求多于支持;而從本質上看則是某些公務員缺乏對納稅人的責任感和對發(fā)展民族產業(yè)的使命感,很多人關心本職工作勝于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
另外,現實中存在著多種利益主體,有代表國家利益的,有代表地方利益的;有代表部門利益的,還有代表個人利益的。比如說科技部門和產業(yè)部門更多地強調發(fā)展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軟件產業(yè);而信息化部門則更強調要建立高效的信息化系統(tǒng),傾向于使用專業(yè)的并已經被市場證明是成功的國外軟件。對于個人利益主體來說,換一個新的軟件就要改變原有的使用習慣。反正政府采購也不用自己的錢,當然希望用最好的軟件。
從產業(yè)政策來說,我國國產軟件的市場拉動政策明顯滯后于技術推動政策,使得國產軟件平臺的應用目前還沒有太大突破。國產軟件發(fā)展的瓶頸主要在進入市場上,如何突破壟斷進入市場成為困擾國內軟件廠商的問題。由于軟件具有自然壟斷性質,如果僅僅依靠市場的調節(jié)和選擇作用,國產軟件將很難突破跨國公司的壟斷。
“我國軟件產業(yè)弱小,急需政府扶持,政府采購對我國軟件產業(yè)發(fā)展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如果政府采購只是走過場,不在一切合法合理的情況下支持國產軟件,我國將失去打破微軟壟斷,獨立自主地發(fā)展本國軟件產業(yè)的絕佳機會,迷失國家推行正版化工作的根本意義?!笨萍疾扛咝滤靖彼鹃L李武強這樣認為。
“政府采購如何支持國產軟件?辦法只有一個,就是要用法律法規(guī)和行政制度把各種利益統(tǒng)一到振興民族大業(yè)的國家長遠利益上”。俞慈聲這樣分析。
軟件的特點是壟斷性極強,大者愈大,小者愈小。在外國,還可以用反壟斷法來約束壟斷者,在中國,反壟斷法還沒有制訂出來,所以在一般市場上國產軟件很難與外國軟件相抗衡。在中國市場中惟一對本國企業(yè)可能有利的只有政府采購市場,這部分市場在發(fā)達國家約占總市場的1/3,但即使在這小部分市場中,按照現在某些地方的做法,也使本國軟件喪失了僅有的一點優(yōu)勢,甚至被排斥在外,這對中國軟件產業(yè)無疑是雪上加霜。
由于國產軟件研發(fā)的重大進展和政府電子政務市場的規(guī)模啟動,年初時大家都認為我國軟件從今年起會有一個飛躍式的發(fā)展。但因為在軟件政府采購方面出現的問題,使得國人的期望幾乎落空。更為嚴重的是,如此風不剎,國產軟件的發(fā)展在今后若干年內將看不到希望。
另外,政府使用的軟件必須將信息安全放在首位,只有采用自主的本國軟件才能真正掌握信息安全的主動權。政府大量采購微軟核心軟件,使得我國信息安全形勢也更令人擔憂。
倪光南院士強調,政府采購是用納稅人的錢,一定要受《政府采購法》的約束。違法采購實際上是剝奪了本國軟件產業(yè)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政府市場,使中國軟件產業(yè)的發(fā)展面臨極其嚴峻的形勢,其危害性不容低估。
相信各地有關部門一定能夠迅速糾正違背《政府采購法》的做法,使政府采購正版軟件走上正確的軌道,使我國軟件產業(yè)能沐浴在政府采購的陽光雨露下,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