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玲
摘 要 在英語的教學工作中,初中階段的英語閱讀教學一直是相當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自然而然成了英語教學的基本目標之一。在本文,筆者將對有關培養(yǎng)和提高初中生的英語閱讀能力的教學策略及方法,以幫助促進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掌握高效簡便的閱讀技巧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初中英語閱讀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是我們英語教師經常思考的問題。初中階段是學生養(yǎng)成閱讀理解力的重要時期,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很重要。學生對英語閱讀有恐懼的心理,看到篇幅很長的英語文章就沒有耐心去看,導致了學生不喜歡閱讀,閱讀理解能力越來越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多數都是教師中英互譯,在教學方式上很單一,課堂不活躍,氛圍不好。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更新理念,角色定位
新的課程理念要求教師成為課程的開發(fā)者,教師不僅要活用教材,還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區(qū)、本班學生豐富的課程資源,要充分挖掘并利用教學過程中動態(tài)生成的英語課程資源。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多種思維碰撞才會產生智慧的火花。根據與學生溝通所發(fā)現(xiàn)的實際情況,生成新的教學內容,這些內容有的是教材上沒有的,教師預先也沒有想到的,這種動態(tài)生成的課程資源,體現(xiàn)了學生個體之間在知識結構、思維能力、直接經驗、生活閱歷等方面的差異,這種差異往往具有很高的開發(fā)價值。把學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導他們走向社會大課堂,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生活,培養(yǎng)他們在生活中學習英語和使用英語的習慣。
2轉變方式,激活資源
課堂閱讀環(huán)境較為特殊。它既能進行個體的獨立思考,又會受到群體的閱讀制約。個性化閱讀教學,師生都是探究者,都面對著新問題,對文本都能在已有的知識積淀之上,建構自己的新視點,賦予自我的新理解,這也就決定了要相互探討,相互啟迪,而最終達成相互提高。徜徉于文本思想智慧的海洋之中,進行多元化的文化選擇和多方法的文化品味,但群體的從眾效應也影響著個體的獨特視角,因此,閱讀必須互動?!拔谋九c閱讀主體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惟有互動課堂才是流動的、鮮活的、生機的課堂,個性化閱讀結論的開放交流,暢所欲言,可充實完善自我結論,提升思考質量。
3以學生為主體
在閱讀教學中,誰是閱讀的主體,這是閱讀教學中必須解決的根本性問題。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先是教師鉆研教材,閱讀教參及相關資料,然后寫出教案。這個教案的內容主要包括:課堂上要提哪些問題,這些問題的標準答案是什么,以及與問題答案相關的板書提綱。教學時,教師常常采用談話的方法,將“預設”好的問題與結論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猜測,這種“請君入甕”式的教學,使學生完全處于一種被動的接受狀態(tài),久而久之,學生的個性被民滅,創(chuàng)造的天賦被扼殺。因此,《英語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講解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那么,在新課程下的閱讀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體呢?
第一,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閱讀,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一是要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讓他們潛心讀書,促使他們主動地讀,專心地讀,興致勃勃地讀,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從而產生獨特的個性化感悟。二是要為學生在文本言語與主體直接經驗之間架起“橋梁”。文本所反映的社會生活是間接的,學生對此沒有直覺的經驗,這就需要教師啟發(fā)學生,喚醒學生記憶,借助自己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相似的直覺經驗去解讀文本的內容。
第二、要積極鼓勵學生通過批判性閱讀,培養(yǎng)問題意識,讓他們在自主探究的閱讀實踐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營造一個平等﹑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指導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敢于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有效的解決問題。這樣做,既可以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可以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4變“傳話式”教學為“參與式”教學
目前,初中英語的閱讀教學,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往往關注的是可以轉化分數的諸多結論,如讓學生背誦詞語、重點句子,課后練習的答案等等,教學過程成了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傳話”(或“受話”)式教學。在這種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是以掌握知識,應付考試為目的的,師生的關系是“皇上”和“臣民”的依從關系,使原本充滿生命活力的閱讀課變得味同嚼蠟,從根本上失去了對人的生命關懷,扼殺了學生的個性,?使閱讀教學走向了異化。《英語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要變傳話式教學為“參與式”教學。所謂“參與”就是要讓學生充分參加到學習實踐活動中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合作﹑探究,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其實質就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5在閱讀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參與式教學
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學生有效參與的基礎。在參與式的閱讀教學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在師生互動中形成體驗﹑探究的生態(tài)氛圍,這是實施參與式教學的前提。因此,教師一方面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享有平等參與對話的機會,不能使一小部分學習好的學生成為對話的“主角”,絕大部分學生成為對話的“聽眾”。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當發(fā)現(xiàn)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有了獨特的見解時,要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以激發(fā)他們參與的熱情,讓他們從參與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促使他們認知和情感協(xié)調發(fā)展。
6結束語
總之,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需要經過一個循序漸進且是長期的過程。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授有效的閱讀技巧作為指導,并在課外進行適當補充??梢?,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非一日之功,要求教師運用有效的方法,因材施教,再進行課堂內外的訓練強化,才能使學生的應約閱讀能力不斷提高,學習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 付廣英.初中英語有效課堂提問的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