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丕香
若干年前,我曾執(zhí)教過一節(jié)習作課,寫人物。上課開始,我鄭重其事地交代:這節(jié)作文課請大家把桌上那支筆收進去,今天我們用另外一支筆來寫作。它就在你的身上,更準確一點說,它在你的心里———你的真情,你的愛。
接著,我開始激發(fā)起學生心中的愛:同學們,你們有沒有過這樣的體會,聽著某首熟悉的老歌,會令你的心有些感傷?看著某段似曾相識的場景,你會不自覺地思念起一個人來?面對樹葉一天天地變黃,你的心情是否會有些惆悵?“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蓖瑢W們,你們是否有過這種盼物思人的經(jīng)歷?
在老師深情的呼喚下,孩子心中的愛被激發(fā)。
一生發(fā)言:爺爺家后園有一片蔥郁的竹林,每次回家我都要到那兒去走一走,玩一玩。我常常靜靜地走在竹林里,仰望插入云天的竹子,聽風穿過竹林的沙沙聲,啞啞的,就像爺爺唱的那首關(guān)于竹精靈的歌。這時,我特別思念已經(jīng)過世的爺爺。
另一生說:有一次,我在書架上找一本書,無意間,一張照片從書中滑落,我拾起看,原來是我與大舅舅的合影,照片上大舅舅的笑容如陽光一樣燦爛??晌椰F(xiàn)在卻只能在記憶中去搜尋他的影子,因為此時他正在地球另一端———美國求學……
凡此種種,學生的真情被點燃,愛被喚醒,心靈深處的情感就這樣被挖出來了。
事實證明,這篇習作課是成功的。在孩子的筆下,一個個有生命、有情感的人物鮮活起來,那觸手可摸的皺紋、那被荊棘刺傷的布滿血痕的手、那在爺爺手中翻飛的竹條……
習作中,我沒有一次講到技巧、講到策略、講到手段,引導學生去梳理那“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意的,只是心中那份真摯的愛。在愛中,故事娓娓道來;在愛中,細節(jié)得以凸顯;在愛中,孩子的情感自然流淌!
無疑,愛,才是教育的最高手段,才是教育的最佳策略。使用此手段、策略,孩子能感受到、家長能感受到。當然,身為教師的自己也能感受到。當教育中傳播的都只是愛時,工作將不是負累,孩子也不是負累。
曾經(jīng),在我教的二年級班上,有個叫小李的孩子,性格暴怒無常。他會因天氣冷、手凍得疼而把教室里近三十張課桌椅掀翻,還會因同桌寫作業(yè)比他快而把同桌的書和本子撕得粉碎。每次發(fā)脾氣時,他臉脹得通紅,小胸脯一起一伏,眼中含滿淚水。其實,我看到的是一顆受傷的心。在還不會走路時,父母就當著他的面大打出手,在他的記憶中,家是父母的戰(zhàn)場,父母無休止的“戰(zhàn)斗”撕碎了他的心,這樣的孩子怎么可能心態(tài)平和?因此我對這個孩子寄予了更多的愛。我會經(jīng)常為他買早餐,為他揣暖和凍僵的手,主動做好他爸媽的工作。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他的心態(tài)平和了,對別的小朋友也能示愛了。有一次,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把他的一支筆踩碎了,他竟笑著說:“沒關(guān)系?!边€有一次,我坐在講臺上批改作業(yè),他爬上我的膝頭,大聲對我說:“張老師,我長大后和你結(jié)婚!”我知道孩子要表達的其實是對老師的愛。此刻,流淌在師生之間的就是那份真摯的愛。還有什么比這境界更美好呢?
對孩子們多份愛,你會發(fā)現(xiàn)收獲的會比付出的多很多。
(作者單位:常德市武陵區(qū)北正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