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梅, 司 偉, 楊 璐
(江蘇省連云港海濱康復醫(yī)院 康復中心, 江蘇 連云港, 222042)
糖尿病屬于一種代謝性疾病,對患者的身心造成了不良影響,其治療及預后與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了解程度有直接的影響[1]。本研究比較了單獨康復護理與康復護理結合飲食指導對糖尿病患者食物血糖生成指數認知及血糖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5年5月—2017年10月連云港海濱康復醫(yī)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診斷標準[2],均堅持注射胰島素或口服藥物治療,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伴腎病等嚴重并發(fā)癥患者。6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男23例,女7例;年齡52~79歲,平均(64.20±10.40)歲;病程3~15年,平均(8.80±1.60)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9例,高中及以上21例;1型糖尿病5例,2型25例。觀察組男22例,女8例;年齡50~79歲,平均(63.40±10.80)歲;病程2~15年,平均(8.40±1.40)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及以上22例;1型糖尿病3例,2型27例。2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治療方法: 給予1型糖尿病患者靜脈注射胰島素注射液(南京新百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32021786),2次/d,每次4個單位;2型糖尿病患者早、中餐前口服格列本脲(山西省臨汾健民制藥廠生產,國藥準字H14023379)2.5 mg/次,2次/d,嚴重者3次/d,1周后調整劑量為10~12.5 mg/d。治療期間根據患者血糖指標調整用量,密切關注并發(fā)癥情況,治療期間忌煙、酒。
1.2.2 護理
1.2.2.1 康復護理: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康復護理。具體措施為:①健身活動護理:療養(yǎng)期間對糖尿病患者進行鼓勵,使其在健身活動中積極參與,通常情況下時間安排在9:00~10:00和16:00~17:00,地點選擇環(huán)境優(yōu)美、空氣清新的樹蔭下,播放輕音樂,專人進行太極拳、健身操、廣場舞等活動指導。每次活動前均需做好預備動作,然后循序漸進地活動;②理療護理:由于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皮膚感覺在神經末梢受損的情況下存在遲鈍或有皮膚感覺障礙現象,因此在各種理療過程中應該對其皮膚燙傷、損傷等不良事件進行有效的預防,如保持輕柔的推拿按摩手法等;③健康教育:入院發(fā)放糖尿病保健知識宣傳手冊,與患者講解飲食的注意事項,告知其健康飲食的重要性。
1.2.2.2 飲食結構指導: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結合飲食指導,具體操作如下:組織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糖尿病飲食相關知識的集體講解,對文化程度低、理解能力差的患者加強反饋及指導。臨床護理人員、營養(yǎng)師及時督促患者控制每天的蔬菜食用情況,其中主食蛋白比例為3∶2∶1或4∶2∶2,同時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控制每餐主、副的量,中間加餐主要以水果為主。同時,督促患者給予飲食衛(wèi)生充分的重視,建議吃點海菜(紫菜、海白菜、海帶)。此外,在健身活動過程中,準備適量的餅干或糖果,積極預防低血糖的發(fā)生。
在干預前后對2組患者進行食物血糖生成指數認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血糖概念理解、影響血糖因素、飲食中食材搭配認知情況、食物膳食纖維的認知、食物碳水化合物的認知以及食物烹調方法簡單化認知情況。記錄并比較干預前后2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干預前2組食物血糖生存指數認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患者對食物血糖生成指數認知均提高,且觀察組認知水平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干預前后食物血糖生成指數認知比較[n(%)]
與干預前比較,*P<0.05,**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
干預前2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有降低(P<0.05),且觀察組改善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2組干預前后血糖指標變化±s)
與干預前比較,*P<0.05,**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1。
臨床糖尿病基本可分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糖尿病4大類,1型和2型糖尿病均為常見類型[3]。2型多為胰島素抵抗,癥狀較輕,主要以口服降糖藥為主,格列本脲可有效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但老年患者及腎功能不全者對藥物的代謝能力下降,副作用較大[4]。臨床藥物治療控制血糖效果欠佳,需終身服藥,因此在治療同時需要合理調整生活方式輔助治療。本研究從康復護理和飲食指導兩方面雙管齊下,加深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了解,幫助其熟練掌握康復活動的要點和注意事項,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自信心,從而提高其治療依從性,最終達到良好的康復養(yǎng)療目的[5]。
飲食療法在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糖尿病飲食通常參考食品交換法來控制患者碳水化合物和能量的攝入,但該方法并沒有考慮到碳水化合物的類型以及不同食物成分對血糖的影響。食物血糖生成指數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葡萄糖反應的一項有效指標,其比食物交換法更實用、更有效[6]。研究[7]顯示,較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數的食物在體內消化緩慢,對血糖的影響幅度小,進而有利于糖尿病患者保持血糖的穩(wěn)定。雖然絕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對飲食治療的重要性有所了解,但是對攝入主食及動物內臟的量不能有效控制,特別是剛到海濱療養(yǎng),面對品種繁多的美味海鮮,無法堅持科學合理飲食,不當的飲食易導致胃腸道吸收不良或血糖波動,一些患者甚至有急性胰腺炎的發(fā)生。因此加強糖尿病患者對食物血糖生成指數概念的理解,督促其選擇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數的食物,對其穩(wěn)定血糖和提升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8]表明,在糖尿病患者的護理中,康復護理結合飲食指導不僅能夠有效改善其血糖指標,同時其健康意識、自我保健能力都得到了明顯的提升。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2組對食物血糖生成指數的認知均有所增加,且觀察組認知水平高于對照組,說明康復護理聯(lián)合飲食干預有利于提升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了解,有利于提高其控制血糖的規(guī)范性和積極性。干預前后的血糖指標監(jiān)測顯示,干預后2組各項血糖指標均有降低,且觀察組的血糖控制效果要由于對照組,該結果與吳修鳳等[9]研究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康復護理結合飲食指導較單獨康復護理更能有效提升糖尿病患者對食物血糖生成指數認知,對控制其血糖有積極作用。
[1] 牛林艷, 黃金. 同伴教育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現狀[J]. 中華護理雜志, 2014, 49(1): 79-82.
[2] 陳愛珍. 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區(qū)康復護理的療效研究[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6, 26(5): 43.
[3] THOMAS C C, PHILIPSON L H. Update on diabetes classification[J]. Med Clin North Am, 2015, 99(1): 1-16.
[4] CHO S, JANG H, PARK K. Trends in the management levels of metabolic risk factors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he Korean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1998-2014[J]. PLoS One, 2017, 12(12): e0189361.
[5] 于連英. 運動與飲食干預在社區(qū)糖尿病患者中的影響[J]. 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 2015, 13(1): 136-137.
[6] 夏杰瓊, 黃金, 唐大寒, 等. 食物血糖生成指數健康教育對社區(qū)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調整的影響[J]. 中華臨床營養(yǎng)雜志, 2016, 24(1): 8-14.
[7] 何麗蕓, 孟桂云, 陳衛(wèi)星, 等. 低血糖生成指數聯(lián)合低血糖生成負荷飲食對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應激及人體測量學指標的影響[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7, 33(5): 347-351.
[8] 楊樹鋒, 劉寧. 飲食護理在糖尿病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 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0, 19(23): 2968-2969.
[9] 吳修鳳, 張家鳳. 正確指導糖尿病患者個體化飲食和運動治療效果觀察[J]. 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2, 21(2): 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