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月, 許方蕾, 蔡 立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yī)院 上海市同濟醫(yī)院 護理部, 上海, 200333)
腎臟替代治療包括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由于腹膜透析患者在透析后2~3年內(nèi)對殘腎功能的保護較好,腹膜透析價格低廉,操作簡便,具有明顯的生存優(yōu)勢。近年來,腹膜透析患者的比例逐年上升,在一些亞洲國家及地區(qū)如泰國、中國臺灣、越南、韓國及新加坡腹膜透析人數(shù)也明顯上升,其中連續(xù)性不臥床腹膜透析(CAPD)應(yīng)用頗為廣泛[1]。本研究旨在通過調(diào)查CAPD患者體力活動水平及自我效能現(xiàn)狀,以為臨床制定個性化護理措施提供依據(jù)。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10月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yī)院腎內(nèi)科收治的采用CAPD治療的患者112例,納入標準:①CAPD腹膜透析時間≥3個月,臨床狀況穩(wěn)定;②18歲≤年齡≤50歲;③能進行語言溝通;④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課題。112例患者中女42例,男70例,平均年齡(51.30±11.20)歲,透析齡(18.30±10.10)個月。本研究根據(jù)自愿、知情同意原則,征求患者個人意見,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采用問卷調(diào)查方式開展調(diào)查,對于無法自行填寫表格者,由項目組成員進行協(xié)助。問卷共分為三個方面,具體如下。
1.2.1 體力活動情況: 采用國際體力活動短問卷(IPAQ-SF)評估納入患者的體力活動水平。IPAQ是由國際體力活動測量工作組制定,中文版的IPAQ有良好信度和效度[2]。IPAQ-SF包括7個問題,主要測量近1周的活動情況,研究對象回答每日平均活動和睡眠情況,根據(jù)體力活動的代謝當量值,可分為重度體力活動者、中度體力活動者、低體力活動者[3]。
1.2.2 生活質(zhì)量評定: 采用生活質(zhì)量量表(KDQOL-SFTM)中短表SF-36調(diào)查慢性腎臟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質(zhì)量,該表包括8個維度,36個問題,8個維度為體力狀況(PF)、體力作用(RP)、疼痛情況(P)、總體健康(GH)、情感狀態(tài)(EWB)、情感作用(RE)、社會能力(SocF)、精力(E/F)。分值采用百分制,得分越高表明該維度功能越好[4]。
1.2.3 自我效能量表: 采用美國斯坦福大學慢性疾病研究中心制定的自我效能量表,包括管理不適癥狀及完成自我管理項目等,以1~10分評價,1分為毫無信心,10分為完全有信心,自我效能得分為各項的總平均分。相關(guān)研究[5-7]表明,當?shù)梅帧?分時,完成某項活動的可能性增大,而<7分時,可能性較小,該量表專為慢性疾病患者所設(shè)計,在國內(nèi)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
IPAQ-SF問卷調(diào)查顯示,112例患者中僅有6例(5.36%)患者達到重體力活動,45例(48.18%)患者達到中體力活動,61例(54.46%)患者為低體力活動。
本組患者男性SF-36量表各維度中評分低于女性,其中SocF評分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患者生活質(zhì)量量表各維度得分情況±s) 分
與女性患者比較,*P<0.05。
本組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7.42±1.21)分,自我效能評分≥7分的患者占64.28%(72/112),說明本研究多數(shù)患者對于完成疾病的自我管理有較高的自信心。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在112例患者中,僅有6例患者達到重體力活動,45例患者達到中體力活動,61例患者為低體力活動,且主要活動以步行為主。此結(jié)果與國外研究[8]結(jié)果一致,表明腹膜透析患者體力活動水平較健康人群低。相關(guān)研究[9]已證實,體力活動不足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發(fā)生密切相關(guān)。心血管疾病已成為終末期腎臟病患者的主要并發(fā)癥和死亡原因,年輕透析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病死率是普通人群的500倍,年長透析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病死率也比普通人群增加近5倍[10-11]。劉霞等[12]通過三日活動記錄法對93例行CAPD治療的患者的體力活動狀況進行調(diào)查分析,其結(jié)果與北京城區(qū)居民的體力活動水平作比較,結(jié)果顯示58.10%的腹膜透析患者為久坐的活動級別,達到活動充分的患者不足20.00%。由此可說明,我國CAPD患者的體力活動水平較低。Stack等[13]的研究發(fā)現(xiàn)進行中等強度運動鍛煉的透析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外周動脈疾病的發(fā)生率低,而且與血液透析患者相比腹膜透析患者的受益更明顯。雖然國外對透析患者的運動康復管理研究已經(jīng)較為深入,但國內(nèi)CAPD的應(yīng)用和發(fā)展過程與國外發(fā)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關(guān)于運動康復提高CAPD患者體力活動水平及生活質(zhì)量的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在國內(nèi)并不多見,還有待進一步的開展深入的研究。
本研究應(yīng)用SF-36量表作為測量工具,發(fā)現(xiàn)研究對象的生活質(zhì)量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低于普通人群[14],且在對比男、女性患者的評分中發(fā)現(xiàn),男性患者在SocF維度中得分低于女性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一方面,可能由于研究中部分男性患者承擔家庭經(jīng)濟的主要來源,健康時社會活動頻繁,然而長期透析治療后易產(chǎn)生如貧血、心力衰竭、營養(yǎng)不良、高血壓等并發(fā)癥,使得軀體癥狀、體力活動水平下降;另一方面,連續(xù)性不臥床腹膜透析花費時間長,最終使患者不得不離開工作崗位,放棄社會角色,社會功能降低。因此,在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wù)時應(yīng)將恢復患者社會功能考慮其中,盡可能的鼓勵患者盡早融入到社會中,改善其生活質(zhì)量。本組患者的自我效能得分為(7.42±1.21)分,自我效能評分≥7分的患者占64.28%(72/112),本研究中自我效能評分要高于斯坦福大學慢性病研究中心對605例慢性病患者的調(diào)查結(jié)果[15],說明本組多數(shù)患者對于完成疾病的自我管理有較高的自信心。
綜上所述,CAPD患者由于病程時間長、軀體癥狀明顯、體力活動水平下降、經(jīng)濟負擔大等原因易造成生活質(zhì)量低,社會角色缺失。運動康復治療有助于提高患者體力活動水平,對預防并發(fā)癥,改善患者營養(yǎng)和心理健康狀況,提高生活質(zhì)量有積極作用。護理人員應(yīng)根據(jù)不同患者的健康需求,結(jié)合運動康復治療為患者制定具有針對性、個體化的健康指導。
[1] LO W K. Peritoneal dialysis in the far East-an astonishing situation in 2008[J]. Perit Dial Int, 2009, 29(Suppl 2): S227-S229.
[2] 屈寧寧, 李可基. 國際體力活動問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04, 25(3): 265-268.
[3] 樊萌語, 呂筠, 何平平. 國際體力活動問卷中體力活動水平的計算方法[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14, 35(8): 961-964.
[4] HAYS R D, KALLICH J D, MAPES D L, et al. Development of the kidney disease quality of life (KDQOL) instrument[J]. Qual Life Res, 1994, 3(5): 329-338.
[5] BODENHEIMER T, LORIG K, HOLMAN H, et al. Patient self-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 in primary care[J]. JAMA, 2002, 288(19): 2469-2475.
[6] 岑瓊. 自我效能感理論應(yīng)用于慢性病自我管理的研究進展[J].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1, 9(11): 1780-1781.
[7] 周平南, 洪淇, 朱愛萍, 等. “身心力行”慢性病自我管理課程在江陰農(nóng)村社區(qū)實施效果評估[J]. 中國健康教育, 2014, 30(7): 645-647.
[8] BRODIN E, LJUNGMAN S, HEDBERG M,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muscle perform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chronic peritoneal dialysis[J]. Scand J Urol Nephrol, 2001, 35(1): 71-78.
[9] PAFFENBARGER R S, HYDE R T, WING A L, et al. The Association of Changes in Physical-Activity Level and Other Lifestyle Characteristics with Mortality among Men[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1993, 328(8): 538-545.
[10] WEINER D E, TIGHIOUART H, STARK P C, et al. Kidney disease as a risk factor for recurr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J]. Am J Kidney Dis, 2004, 44(2): 198-206.
[11] SARNAK M J.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J]. Am J Kidney Dis, 2003, 41(5 Suppl): 11-17.
[12] 劉霞, 汪濤, 魯新紅, 等. 腹膜透析患者體力活動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分析[J]. 中華護理雜志, 2010, 45(6): 544-546.
[13] STACK A G, MURTHY B. Exercise and limitations in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among new dialysis pati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 epidemiologic study[J]. Ann Epidemiol, 2008, 18(12): 880-888.
[14] 李貝, 吳清福. SF-36量表測定廣東省移居老年人生活質(zhì)量分析[J]. 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 2013, 30(5): 378-381.
[15] LORIG K R, SOBEL D S, RITTER P L, et al. Effect of a self-management program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J]. Eff Clin Pract, 2001, 4(6): 2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