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建,陸寶根
足球運動是一項復雜的有氧運動,對運動員各方面要求都非常高。作為小學足球后備人才,體能訓練主要以耐力、速度、靈敏和柔韌為主,力量為輔。運動員要想提高自己的競技水平不僅需要嫻熟的技站術(shù),還需要良好的身體素質(zhì)。根據(jù)田麥久教授的項群訓練理論分析,足球運動屬于同場對抗性項群運動,運動員的身體素質(zhì)是運動員競技能力的決定性因素之一,耐力則是身體素質(zhì)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所有耐力訓練對運動員競技能力的提高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實驗比較分析闡明有氧耐力訓練在提高小學足球后備人才競技能力方面的作用。
泰州市實驗學校(7人)、鳳凰小學(6人)、智堡實驗學校(6人)、大浦小學(5人)、海陵小學(6人)共選取30名優(yōu)秀女子足球運動員。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實驗組15名女足平均平均身高156.1cm,平均體重為42.53kg,平均肺活量為2471.07,平均訓練年限為4年;對照組15名女足平均平均身高155.,79cm,平均體重為42.93kg, 平均肺活量為2495.07,平均訓練年限為4.2年;經(jīng)檢驗P>0.05,說明實驗組與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中國知網(wǎng)以及國外體能訓練網(wǎng)站,搜集關(guān)于后備人才有氧耐力訓練的資料,包括專著、學位論文、核心期刊、雜志40余篇。
表1 實驗組(EG)隊員基本信息
注:實驗組選取的女足運動員均是小學五年級和六年級學生。
表2 對照組(CG)隊員基本信息
注:對照組選取的女足運動員均是小學五年級和六年級學生。
1.2.2 專家訪談法
為滿足本論文研究需要,廣泛聽取泰州市足球?qū)<覀兊囊庖姾徒ㄗh,采用變速跑(20min)、有氧低強度運球傳球練習(30min)、小場地3vs3傳搶對抗訓練(做5min×6休息1min×5)訓練方法的基本形式進行持續(xù)訓練,小周期訓練結(jié)束后測量女足運動員的心率和血乳酸濃度進行比較分析。
1.2.3 問卷調(diào)查法
在閱讀大量關(guān)于小學生有氧耐力訓練相關(guān)文獻后,征求泰州市足球?qū)<覀円庖姴⑾蛉袑B毥叹毢蜆I(yè)余教練發(fā)放關(guān)于泰州市小學生足球有氧耐力訓練現(xiàn)狀調(diào)查問卷35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1.2.4 實驗法
1.2.4.1 實驗時間和地點
實驗時間:2017年2月18日-5月19日;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放學后訓練2小時,周末每天上午訓練2小時,下午訓練2小時。
實驗地點:泰州市實驗學校(2月18-3月17),泰州市智堡實驗學校(3月18-4月14),泰州市鳳凰小學(4月15日-5月19日)。
1.2.4.2 實驗器材
本實驗運用LK-T1016型身高體重測量儀測量女足運動員身高和體重;運用JH-1663型肺活量測量儀測量女足運動員肺活量;運用UR-60型血氧儀測量女足運動員運動過程中的心率;運用Lactate Scout血乳酸儀測量女足運動員運動過程中的血乳酸濃度。
1.2.4.3 實驗步驟
本實驗有氧耐力訓練項目為3種。實驗組兩天進行一次耐力訓練,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訓練模式進行素質(zhì)訓練,具體安排如表3。
表3 實驗組與對照組訓練時間安排
注:訓練內(nèi)容以上述為主,運動強度控制在30%-50%左右。
1.2.4.4 實驗內(nèi)容
內(nèi)容1:最大心率測試(表4)
表4 訓練前后最大心率平均值對照表
測試方法:1、熱身活動(8min);2、400米田徑場4圈:第一圈3min;第二圈2.5min;第三圈2min,第四圈前200米50s,后200米全力沖刺。
內(nèi)容2:實驗組和對照組嚴格按照制定的訓練計劃執(zhí)行。
1.2.5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法
運用Excel軟件、SPSS10.0對所得數(shù)據(jù)信息分別進行計算出平均值、卡方檢驗,得出統(tǒng)計結(jié)果。
耐力素質(zhì)是指有機體堅持長時間運動的能力[1];耐力是指人體長時間進行肌肉工作的運動能力,也稱為抗疲勞能力[2];有氧耐力是指人體長時間進行以有氧代謝(糖和脂肪等有氧氧化)供能為主的運動能力[2];有氧耐力就是提高以心臟泵血功能與肌組織利用氧能力為核心的心血管氧運輸能力[10]。
綜上所述,耐力素質(zhì)是體能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有氧耐力的主要因素有最大攝氧量、乳酸閾。提高機體利用氧的能力、延遲乳酸閾的過早出現(xiàn)以及提高機體抗乳酸的能力是有氧耐力提高的關(guān)鍵。
表5 泰州市足球教練員有氧耐力訓練調(diào)查表(每周)
“體校結(jié)合”的業(yè)余訓練模式是集中體育系統(tǒng)的訓練力量和教學力量,立足學校,依托與體育部門,是培養(yǎng)足球后備人才的主要訓練模式[8]。足球教練員是足球訓練的領(lǐng)導者和帶頭人,一支好的足球教練團隊,可以提高訓練的水平和效率。另據(jù)調(diào)查顯示,泰州市職業(yè)級足球教練6%名,A級教練20%,B級教練46%;C級教練30%。
由表5可以看出,每天均有有氧耐力訓練的學校3所,穿插在足球技術(shù)訓練中的有4所,每周訓練2-3次的有2所,每周一次的有11所,將有氧耐力訓練當做輔助練習的學校高達15所,一次沒有的為0所。結(jié)果表明:大多數(shù)足球教練均能意
識到有氧耐力訓練對足球體能訓練的重要性,但實際訓練的時間和次數(shù)偏少。
隨著運動量的增加,機體的耗氧量和心率也會不斷增加,當負荷達到一定量時,心率將達到最大值,不再增加。作為有氧耐力評價的重要因素。
從表4總可以看出實驗組訓練前最大心率均值為185.58次/分,經(jīng)過有氧耐力訓練周期后最大心率均值為180.62次/分;對照組訓練前最大心率均值為184.92次/分,經(jīng)過有氧耐力訓練周期后最大心率均值為182.41次/分。經(jīng)過3個月的有氧訓練,實驗組的最大心率降低了2.67%,對照組降低了1.36%,經(jīng)檢驗:實驗組與對照組在訓練后最大心率均值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P<0.000);說明實驗組泵血功能好于對照組;實驗組心輸出量也明顯高于對照組。
血乳酸濃度(mmol/L)
平均心率(次/分)
從上圖可以看出,實驗組女足運動員當平均心率達到160分/次以上時,血乳酸濃度急劇升高,而對照組女足運動員當平均心率達到150分/次以上時,血乳酸濃度開始急劇升高??梢缘贸觯?jīng)過長時間的有氧耐力訓練,可以增加肌組織中線粒體的數(shù)量,提高氧的利用率。同時還可以提高機體耐乳酸的能力和乳酸閾值,使機體有氧工作能力更強。
隨著足球運動在各地區(qū)的普及,教練們?yōu)榱藵M足社會的需求,一味地追求比賽的成績,訓練方法往往會使用成年人的訓練方法,訓練強度也是如此,違背了小學生女足生長發(fā)展規(guī)律,導致后期訓練成績停滯不前,嚴重的可能造成永久性傷病。作為基層足球教練員,改變有氧耐力訓練的模式和方法是解決以上問題的關(guān)鍵。在實踐中探索有氧耐力的訓練的有效方法;相關(guān)部門也應(yīng)加強對足球教練的培訓工作,加大對足球事業(yè)的資金投入,讓足球教練們走出去學習國外先進的訓練理念;充分挖掘后備足球人才有氧耐力訓練潛能,提高足球訓練的水平和效率。
通過3個月的實驗研究,實驗組經(jīng)過有氧耐力訓練后,生理指數(shù)明顯好于對照組。作為世界第一大運動——足球,體能是良好技戰(zhàn)術(shù)發(fā)揮的基礎(chǔ),根據(jù)小學生身體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我們不難看出,有氧耐力訓練不僅有利于小學生足球運動員體能的提高,更有利于今后足球運動員在其他身體素質(zhì)和足球技站術(shù)的提高。
通過大量的走訪和研究,作為小學女足這一個特殊群體,
在其有氧耐力訓練還是一個空缺。有些國內(nèi)知名運動訓練學專家提出,兒少有氧耐力訓練主要方法有法特萊克式的變速跑、活動性游戲、循環(huán)練習等等一些以持續(xù)訓練為基本的方法。練習的方法還是比較少的,各方法的效果也有待研究。
[1] 體育院校通用教材.運動訓練學 [M] .人民體育出版社,2000.
[2] 體育院校通用教材.運動生理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2.
[3] 姚鴻恩.體育保健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4] 王崇喜.球類運動——足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5] 李春滿,熊開宇,于 越,陳小虎.對青少年足球運動員有球?qū)m椝俣饶土τ柧毞椒ǖ膶嶒炑芯俊员本﹪沧闱蚓銟凡壳嗄觋牉槔齕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37(2):114-120.
[6] 孟青,孫文新.足球運動員的核心力量訓練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12,10(2):59-62.
[7] THOMAS REILLY,MARK WILLIAMS.Science and soccer[M].London:Taylor Francia,2003.
[8] 王彬.對河北省中小學足球業(yè)余訓練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與分析[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4,18(4):34-50.
[9] HELGERUD J,KEMI O J,HOFF J.Pre-season concurrentstrength and endurance development in elite soccer players[A].In:Hoff J,Helgerud J,ed.Football(soccer):new devel-opments in physical training research[C].Trondheim:NTNU,2002:55-66.
[10] 部義峰,劉丹.中國女子足球隊體能訓練過程研究——基于備戰(zhàn)第30屆倫敦奧運會預(yù)選賽[J].中國體育科技,2013,49(4):19-28.
[11] K MCMILLAN, J HELGERUD,R MACDONALD. Physiologi-cal adaptations to soccer specific endurance training in profes-sional youth soccer players[J].Br J Sports Med,2005,39(5):273-277.
[12] 張穎,趙克勇.青少年足球運動員在遞增負荷運動中各生理指標的變化研究及應(yīng)用[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2,46(9):78-82.
[13] 周毅等.廣州市開展青少兒業(yè)余足球訓練的現(xiàn)狀與對策[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0,1:72-76.
[14] 吳楠等.青少年足球訓練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青少年體育,2016,(11):25-26. [1[15] BUNC V,HELLER j.Energy cost of running in similarytrained men and women[J].Eur J Appl Physiol, 1989,59(3):17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