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鵬
【摘要】我國《合同法》第186條規(guī)定了贈與人的任意撤銷權,一定程度平衡了贈與人因輕率、一時沖動為贈與行為而產(chǎn)生的與受贈與人之間的利益,但是在受贈人為贈與合同的實現(xiàn)已付出費用的情況下,應當對任意撤銷權進行限制。本文試從完善任意撤銷權的約束機制和受贈人信賴利益的保護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任意撤銷權 約束機制 信賴利益保護
一、我國任意撤銷權制度概述
贈與合同是指贈與人將其財產(chǎn)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合同法》第185條)。贈與合同為單務合同、諾成合同、非要式合同。贈與合同的任意撤銷權指“贈與人在贈與財產(chǎn)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的權利(《合同法》第186條)。
任意撤銷權是平衡雙方利益的考量。在贈與合同中,僅贈與人負有交付財產(chǎn)的義務,受贈人不負對待給付義務,或者雖然承擔義務,但與贈與人的給付義務不具有對價關系。現(xiàn)實中很多情況下的贈與都是建立在贈與人一時輕率、沖動的決定之上,因此法律便賦予贈與人任意撤銷權,即在財產(chǎn)權利轉移之前,無需具備法定情形,贈與人得依其意思任意撤銷贈與合同的權利,“以減輕贈與合意所產(chǎn)生的拘束力,緩和贈與關系中義務的片面性,平衡雙方利益?!?/p>
二、任意撤銷權制度的不足
(一)對任意撤銷權的約束不足
任意撤銷權的存在使贈與合同是否生效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雖然理論上規(guī)定合同一經(jīng)雙方意思表示一致即成立,對雙方具有拘束力,但是在實踐中由于任意撤銷權的存在使該所謂的合同并不具有拘束力,該合同“僅僅具備合同的外衣而不具有合同的本質”。因此任意撤銷權雖然維護了意思表示作為合同成立要件的外在形式,但卻帶來了法秩序的不穩(wěn)定,使得權利極易被濫用。
另外,因贈與合同只需贈與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告消滅,任意撤銷權性質應屬形成權。民法對其他類型的形成權均規(guī)定了明確的行使條件和時間?!逗贤ā返?88條規(guī)定了任意撤銷權作出了限制,所以“任意”并非絕對的任意,對任意撤銷權行使的條件和時間仍然可以作出規(guī)定。
(二)缺乏對信賴利益保護的機制
在雙務合同中,雙方權利義務對等,一方當事人的信賴利益值得保護自不多言。但是贈與合同存在其特殊性,受贈人的信賴利益是否值得保護?
筆者以為,受贈人的信賴利益值得保護。首先,信賴利益值得保護,第一,對信賴利益的保護是誠實信用原則的要求,在《民法總則》第7條和《合同法》第6條均有所規(guī)定。第二,對信賴利益的保護是維護法秩序的要求。贈與合同成立之后,贈與人行使任意撤銷權無疑是對受贈人的失信,對受贈人的期待利益造成損害,對整個社會的誠信秩序產(chǎn)生一定的威脅。其次,受贈人的信賴利益值得保護。受贈人出于對贈與人道德品質上的信任,認為其會履行承諾,故受贈人為此做出準備也是情理之中?;谡\實信用原則和對法秩序的維護,只要當事人產(chǎn)生合理信賴,法律應當給予保護,故受贈人的信賴利益也值得保護。
三、完善贈與合同任意撤銷權的措施
(一)確立任意撤銷權的約束機制
1.確定撤銷權行使的期限
《合同法》規(guī)定贈與人可以在財產(chǎn)權利轉移前行使任意撤銷權,是對任意撤銷權行使時間的一定程度上的限制。理論上,任意撤銷權屬于形成權,贈與人單方的一事表示即決定法律關系的存廢??v觀我國民法,形成權均受除斥期間的限制。可以按贈與合同的履行期限的長短把贈與合同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的贈與合同,不滿6個月的為短期,6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為中期,一年及以上的為長期,對于短期贈與合同,行使期限為財產(chǎn)權利轉移之前;中期贈與合同,行使期限為6個月;長期贈與合同,行使期限為一年。對于沒有約定履行期限或者約定不明的贈與合同,統(tǒng)一行使期限為6個月。這些期限為除斥期間,不適用中止、中斷和延長,超過除斥期間,贈與人不得行使任意撤銷權。
確立撤銷權的行使方式
《合同法》第186條并沒有規(guī)定任意撤銷權的行使方式,可見任意撤銷權既可以要式(書面)方式作出也可以以非要式(口頭)方式作出,但是如果允許以非要式方式行使的話,會產(chǎn)生一些不利后果:一是法律的嚴肅性、謹慎性易遭破壞,二是糾紛產(chǎn)生后不利于證據(jù)的收集。因此,筆者主張以要式方式行使任意撤銷權。
3.擴大不可撤銷的范圍
所附義務大于贈與價值的贈與不可撤銷?!逗贤ā返?90條規(guī)定贈與可以附義務,賦予當事人更大的自由空間。第192條規(guī)定第(三)項規(guī)定,受贈人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合同,該項規(guī)定了贈與人的法定撤銷權。然而,該規(guī)定在與任意撤銷權的銜接中出現(xiàn)了矛盾,當贈與所附義務大于贈與物的價值時,受贈人履行了其義務,但是此時贈與財產(chǎn)權利并沒有轉移,依照任意撤銷權,贈與人同樣可以撤銷贈與合同,這對已經(jīng)履行所附義務的受贈人來說是極不公平的,此時允許贈與人行使任意撤銷權反而容易讓贈與成為“戲謔”受贈人的工具,也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所以筆者以為,法律有必要明確規(guī)定,贈與人已履行的部分不得撤銷。
(二)確立受贈人信賴利益保護機制
“誠實信用原則是現(xiàn)代民法權力行使的基本原則”,如果贈與人行使任意撤銷權時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明知相對人產(chǎn)生信賴而有所準備,仍不加保護地任意撤銷,造成相對人的損失,則顯然有可歸責之處,其責任產(chǎn)生的前提即在于對保護義務的違反。我國《合同法》第60條是關于合同履行的相關規(guī)則,并沒有提及“保護義務”字眼,但是可以與《合同法》第42條第1款和第92條結合作目的解釋,使得第60條作用于自合同磋商至消滅后的一段時間的整個階段,故贈與人行使任意撤銷權以消滅贈與合同這個階段同樣需要負保護義務。所以任意撤銷權的行使之后,受贈人因此產(chǎn)生損失的,贈與人應當基于保護義務承擔責任,以實現(xiàn)對受贈人期待利益的保護。
參考文獻:
[1]崔建遠.合同法》(第六版)[M].法律出版社,2016.
[2]王文軍.論贈與合同的任意撤銷[J].法學論壇,2010.
[3]劉慧蘭.贈與合同任意撤銷權的重新厘定——基于一起離婚案件的分析[J].中北大學學報,2016.
[4]梁慧星.民法總論[J].法律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