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林
(重慶三峽學(xué)院 外國語學(xué)院,重慶 404100)
早期英語[注]早期英語包含古英語(公元700—1100)和中古英語(公元1100—1500)。曾經(jīng)出現(xiàn)一種非常特別的語序——V2語序,即限定動詞總是處在句法的第二位置,句首第一成分可以是介詞組、副詞、否定詞、Wh-詞和名詞。如(括號表示例句出處,下同):
(1)a.onpisgrwoldepekingstephnetcenRodbert…
in this year wanted the king Stephen seize Robert
‘In this year king Stephen wanted to seize Robert…’ (PC 1140.1)
b.paahofPaulusuphisheafod
then lifted Paul up his head
‘then Paul lifted up his head’ (Bilck 187)
c.godweoreheo-wortheonme[注]在本句中V看似處于第三語序,其前面有g(shù)od weore(good work)和 heo(he),但在早期英語中,代詞通常被視為鄰近動詞的句法附綴成分(如Kemenade, 1987),不單獨作為句法成分看待。
good work he worked in me
‘He performed a good work in me’ (MT(WSA)26.10)
d.negeseahhinenanmannateshwonyrre
not saw him no man so little angry
‘No-one ever saw him so little angry’ (?LS(Martin)306)
e.HwttacnausonneSaulbutonyflehlafurdas
what betokens to-us then Saul except evil lords
‘What is signified by Saul but bad masters’ (CP28.197.22)
f.ofpisewelleheddeDaviy-nome
of this well had David taken
‘of this well David had taken’ (Ayenbite, 93.7)
(1)a-f例示了早期英語中的V2語序,斜體的句首成分可以是時間性介詞短語onpisgr(in this year)、副詞pa(then)、賓語名詞godweore(good work)、否定詞ne(not)、疑問詞Hwt(what)、介詞短語ofpisewelle(of this well)。這類語序在公元1400年左右消失了(如Los, 2012)。消失的原因是什么?消失后帶來了什么句法效應(yīng)?這些是本文需要探究的問題。
學(xué)界對V2語序消失的原因有頗多的探討,視角也多種多樣:形態(tài)削弱、語序變化、語篇敘述方式的改變等等。本節(jié)先梳理學(xué)界的研究,下節(jié)提出本文的解釋。
主張這種觀點的學(xué)者主要有Kemanade(1987)、Boberts(1993)和Pintzuk(1999),他們認為英語名詞格的失落、動詞形態(tài)(數(shù)、人稱等)的削弱、以及公元1200年以后句法語序從OV變?yōu)閂O、Infl位置需要顯性的詞匯和語音形式[注]IFLN的全拼是inflection,指英語句法中的語法信息負載部分,如I would like to tell you the truth中,would負載了本句的語法信息:委婉情態(tài)義。句法中類似would這樣的成分被稱為inflection, 簡稱IFNL。、VO語序定型后代詞附綴(Comp-附綴)的消失(代詞主語逐漸變得如同名詞主語一樣需要顯性而獨立的句法地位和語音形式)等原因共同削弱了V2語序。下面著重看看Kemanade(1987:180-228)提出的V2語序消失的解釋框架。
圖1 Kemanade(1987)提出的解釋V2語序消失的框架
圖1涉及英語史上非常復(fù)雜的名詞上的格變、動詞(包括形容詞)上形態(tài)的失落、代詞從句法附綴形式變成獨立的語音形式、語序的變化、賦格方向的統(tǒng)一等方面,不能在此處深入引用和說明。作者在論證時,引用了大量的原始例句,通過爬梳語料的歷時變化趨勢和方向,力圖構(gòu)建形態(tài)失落與V2語序消失的因果聯(lián)系,具有較大的說服力。盡管有些地方存在爭議,如早期英語的代詞是否都統(tǒng)一地看作句法附綴成分(如Gamon, 1997),但其勾畫的宏觀演化路徑符合歷史事實。
Hegarty(2005: 47-97)把早期英語的句首位置視為語用區(qū)域,它不同于現(xiàn)代英語的句首主語區(qū)域,該區(qū)域由于語用表達(如與上文的銜接)的需要,能夠吸引非主語成分進入并形成話題。作者將語用驅(qū)動歸結(jié)為“基于特征的句法驅(qū)動(Feature-based Syntactic Drive)”,認為早期英語的句首位置是話題而非主語,其后是限定動詞,接著是名詞性主語,形式化為以下兩種語序(XPtop指能夠作話題的任何成分,Vfin即finite Verb,限定動詞,NPsub即subject NP,名詞主語,Spron即Pronoun subject,代詞主語):
(a)當(dāng)主語為名詞時:XPtop Vfin NPsub…
(b)當(dāng)主語為代詞時:XPtop Spron Vfin…
兩種語序的共同點是:話題成分均在句首位置;不同點是:當(dāng)主語為名詞時,限定動詞在第二位置,當(dāng)主語為代詞時,限定動詞看似在第三位置,但正因1.1節(jié)所言,早期英語的代詞被視為附綴成分,不單獨作為句法成分看待,因此限定動詞仍然在第二位置。舉例如下(Hegarty, 2005: 80):
(2)a.OnTwampingumhfdeGodpsmannessawlegegodod
in two things had God the man’s soul endowed
‘with two things God had endowed man’s soul.’
b.foronwesceolanmideallemod&mgenetoGodegecyrran
therefore we must with all mind and power to God turn
‘therefore we must turn to God with all mind and power’
(2)a中的話題成分OnTwampingum(in two things)在句首,其后是限定動詞hfde(had);(2b)的句首話題成分為foron(therefore),然后是代詞主語we(we),接下來才是限定動詞sceolan(must)。
也有代詞主語在話題成分之前的情形,構(gòu)成的語序是:
Spron XPtop Vfin…
由于代詞被視為一個附綴成分,可以附在Comp區(qū)域(Kemande, 1987),也可能附在ToP區(qū)域(Hegarty, 2005),因此不認為它占據(jù)一個句法位置。上面三種語序全部是V2語序。
當(dāng)句首是wh-疑問詞,否定詞ne(not)和副詞pa(then),不論主語是代詞還是名詞,均在限定動詞的后面。即(第83頁):
Wh-/ne/paVfin NPsub…
Wh-/ne/paVfin Spron…
在虛擬語氣中,限定動詞在句首,主語(代詞和名詞)尾隨其后(第83頁):
Vfin NPsub/Spron…
除了疑問詞、否定詞出現(xiàn)在句首的句子之外,其他幾式都存在一個話題區(qū)域,該區(qū)域包含話題化成分和限定動詞,形式化為[TOPVTOPN]或者[TOPNTOPV]。換言之,早期英語的話題區(qū)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能夠吸引名詞(代詞)和限定動詞進入該區(qū)域。話題-語用驅(qū)動是早期英語形成V2語序的重要原因。但是進入中古英語晚期之后,這種驅(qū)動力逐漸削弱,被“主語-限定動詞”結(jié)構(gòu)取代。至于取代的原因,該書沒有進行深入解釋,本文第三節(jié)將詳論。
在早期英語中,V2語序的功能之一是劃分新舊信息(Kemenade, 1987; Fischer,etal., 2000),在V前的成分通常具有語篇銜接作用,表達舊信息,V后成分表達新信息。V前成分多為代詞(含人稱代詞和指示代詞)、副詞(含R-詞)和對比焦點成分,而V后成分可以是名詞和其他詞類。代詞通常代表舊信息,而名詞則代表新信息。如(2a)中作為新信息的名詞主語God在V之后,而(2b)中作為舊信息的代詞主語we在V之前,從而證明V2的確具有劃分新舊信息的功能。
但進入早期英語末期之后,新舊信息的劃分不再通過V2語序,從而導(dǎo)致后者的消失,其主要動因是英語史上語篇敘述方式的改變。持這種觀點的學(xué)者主要是Los(2012)和Petré(2014)。
Los(2012)跳出以往對V2語序研究的窠臼,從跨語言的角度證明V2語序的消失是英語句法結(jié)構(gòu)的一次大變化:從敘述有界型(bounded)句法變成敘述無界型(unbounded)句法[注]這里的敘述有界(bounded)與敘述無界(unbounded)需要與認知語言學(xué)的有界(telic)和無界(atelic)概念區(qū)分開來,敘述有界型指的是在敘述一個事件或者講故事的過程中,傾向于把故事用時間詞(如then、immediately)分成若干片段,每個片段都有開頭和結(jié)尾,敘述者置身于事件之外;敘述無界型傾向于把故事當(dāng)作一個整體看待,不常使用時間詞把事件分成若干片段,不注重故事的開頭和結(jié)尾,敘述者置身于事件之內(nèi)。德語屬于敘述有界型語言,英語屬于敘述無界型語言(Los,2012; Petré,2014),兩者的一個重要差異見圖1。認知語言學(xué)的有界與無界是指一個事件有無自然終結(jié)點(Langacker, 1977; 沈家煊,2004)。。前者在現(xiàn)代德語和現(xiàn)代丹麥語中有明顯體現(xiàn),具體特征是V前的成分起著語篇銜接的作用,在使用連續(xù)動詞進行敘事的語境中,語言使用者總是為每個動作設(shè)定一個時空環(huán)境,或者總是為所敘述的動作設(shè)定目標,即便沒有相關(guān)的要求也是如此。與敘述無界型語言相比,敘述有界型句法在描寫或者敘述一個包含連續(xù)動作的事件時所花的時間要多,所占的篇幅要長。與之相反,敘述無界型語言不必每次都為每個動作設(shè)定時空語境和動作目標,它通常用進行時來表達連續(xù)動作。表1概括了兩者的區(qū)分(見下頁):
下面舉例說明。比如讓講德語和講英語的兩個敘述者同時敘述一個人在海上沖浪,突然被大風(fēng)吹到海里的事件(Los, 2012: 30):
(3)a.德語 b.英語
ElinKleinerMannsurfaufdenwellenA young man is surfing
‘A little man surfs on the waves’
Dannwirdpl?tzlichvondembrettgewahtThe wind is blowing him off the board
‘Then he is suddenly from the board thrown’
表1 敘述有界型句法和敘述無界型句法的基本差異
通過對比(3a)和(3b)發(fā)現(xiàn),德語敘述中一定要表明動作的場所(如on the waves),盡管這個場所是不言而喻的,但英語不需如此;德語敘事的句首使用then一類的連接副詞既可以連接上文,又能設(shè)定動作的時間;英語敘事不是每句話都如此;德語敘事通常必須使用表示人的名詞作主語,如(3)a中的he,絕不能像英語那樣使用工具論元the wind作主語;德語不像英語那樣存在進行體,因而其使用者總是從事件外部的角度構(gòu)建句法(Comrie, 1981),英語與之相反。
敘述方式的改變意味著V2語序的削弱,因為英語的語序改變?yōu)椋?話題化成分+)主語+限定動詞……當(dāng)句中有話題化成分時,限定動詞進入第三位置;當(dāng)沒有該類成分時,句子仍然保持第二語序。
Petré(2014:147-159)對于這個問題的論述則更深入,盡管其研究目的是為了探討系詞(ge)weard消失的原因,但他的一些語料證明英語史上的確發(fā)生了從敘述有界型向敘述無界型的轉(zhuǎn)變。觀察他的一些例句(Petré,2014: 149):
she him heavily beat, then got she suddenly from devil seized.
‘She beat him heavily. Then she was/got suddenly seized by the devil.’
(c1025.GD 1[C]: 4.31.1)
b.herforferdeCnutcingtScieflesbyri, […]andhewascingofer
Here died Cnut king at Shaftesbyri, […] and he was king over
ealEnglalandwelneathXXwintra
all England well-nigh 20 winters
‘In this year King Cnut died in Shaftesbury, […] and he had been king over all England almost 20 years’
(c1107. ChronF:1036.1)
15世紀之初,V2語序消失。從本節(jié)的綜述看,這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jié)果,其中與英語逐漸成為主語突出型語言,以及發(fā)達的去話題化機制相關(guān),下節(jié)詳論。
上節(jié)的綜述證明,早期英語的句法多為語用-話題驅(qū)動句法形式,限定動詞處于句法的第二位置,在限定動詞前的成分多為話題,表達舊信息,其后是表達新信息的成分。學(xué)界主要從形態(tài)削弱導(dǎo)致的句法變化、語用驅(qū)動弱化以及敘述方式的改變引發(fā)的語序變化等方面進行解釋,它們共同導(dǎo)致V2語序的失落。然而,V2語序失落的另一個原動力卻被學(xué)界所忽略,即助動區(qū)產(chǎn)生之后引發(fā)的去話題化效應(yīng)、以及隨之引發(fā)的英語主語突出特征。與形態(tài)削弱、語用驅(qū)動弱化和敘述方式改變等一樣,它們也是促使V2語序消失的原因。下面先解釋現(xiàn)代英語的助動區(qū)。
句法分區(qū)(syntactic zone)的概念首先由Clique(1999)提出,Ernst(2002)通過研究英語的附加語(副詞和介詞組)準入句法的語義條件對句法分區(qū)進行了充分的闡述。該書指出英語的句法分為三個區(qū)域:主語前區(qū)、助動詞區(qū)和補語區(qū)。如:
(5)As for this book, I have read it time and over again.
在本句中,as for this book屬于主語前區(qū),have 屬于助動區(qū),it time and over again屬于補語區(qū)。早期英語沒有如此規(guī)則有序的句法分區(qū),它是歷時演化的結(jié)果。與本文相關(guān)的助動區(qū)內(nèi)含的成分除了上面提到的完成體標記have,還包括基本助動詞be和do、情態(tài)動詞can、may、must、ought to、used to等,共14個。學(xué)界用NICE[Negation(否定)、Inversion(倒裝)、Code(代碼)和Emphasis(強調(diào))]來概況它們的基本語法特征。如(Palmer, 2007/2001:60):
(6)a. Icannotgo. (否定)
b.MustI come? (倒裝)
c. He can swim andsocanI. (代碼)
d. Hedidcome there yesterday. (強調(diào))
有些語法著作里(Quirk, et al, 1985:125)把強調(diào)(Emphasis)換成了省略(Ellipsis),如:
(7)a. Won’t you try again? No, Iwill. (省略)
b. Can you drive a car? No, Ican’t.
觀察(6)和(7)顯示,助動詞總是與主語互動交換位置,如(6)b中的must倒裝到主語I前面形成疑問句,(6)c中can倒裝到主語I 前面形成代碼句。在(7)a中只有主語和助動詞能夠保留下來形成省略句。
NICE特征強調(diào)主語和助動詞的互動,兩者之間關(guān)系緊密,是英語成為主語突出型語言的重要推動力,同時也是去話題化和促使V2語序消失的重要因素。詳見下面幾小節(jié)的闡述。
1.2節(jié)闡明了早期英語是一種語用-話題驅(qū)動特征語言,它反映出V2語序的基本特征是“話題+限定動詞……”早期英語中處于限定動詞前面的話題成分多種多樣,筆者通過考察PronounsandWordOrderinOldEnglish(van Bergen, 2003)這本書,用表2列舉了這些多種多樣的話題成分(見下頁):
該表顯示,能夠充當(dāng)話題的詞類(含小類)多達八類,位置較為統(tǒng)一,均在各種句式(句類)[注]句式和句類是兩個概念(張斌,2004:305),句式是具有某種特殊標記如“把、被、連、比”的句子,句類是按照語氣分出的句子類型,通常包含直陳句、疑問句、感嘆句、祈使句、虛擬句。的句首位置。下面舉例說明,限于篇幅,不對每種詞類和每個位置的話題舉例:
(8)a.upahefednyssefleohe;ealdemenarigehe
upliftedness flee he old men honour he
‘he should flee arrogance; he should honor elderly people’
(THCap 1, 21.331.94)
表2 早期英語的話題的種類和出現(xiàn)的句法位置
b.Scortlicehbbewenugesdbepmgesete[num]iglandumpeon
shortly have we now said about the inhabited islands that in
the Mediterranean-sea are
‘We have now spoken briefly about the inhabited islands which are in the Mediterranean sea.’
(Or1.1.21.21)
c.styranscealmonstrongummode
steer must one strong mind
‘A strong mind must be restrained.’ (Max I, 50a; Compare Sea, 109a)
d.ahafenpueartoferheofenas,haligdrihten
raised you are over heaven holy lord
‘You are raised above the heaven, holy Lord.’ (PPs 56.13)
e.lytlehwilesceoldehehislifesniotan
little while should he his life enjoy
‘He should enjoy his life for a little while.’ (GenB486)
(8)a是名詞賓語upahefednysse話題化的例子,其后是限定動詞fleo;(8)b是副詞Scortlice話題化的例子,其后是限定動詞hbbe;(8)c是主動詞styran話題化的例子,其后是限定動詞sceal;(8)d中話題化的成分是分詞ahafen,限定動詞eart與之中間雖然隔著代詞主語pu,但它不是獨立的句法成分,學(xué)界仍視之為V2語序;(8)e的限定動詞sceolde前面是名詞性話題化成分lytlehwile。這些例句的特點是:話題化成分多樣,限定動詞總在第二位置,屬于典型的V2語序。
通過分析這些例句,發(fā)現(xiàn)處于句法第二位置的限定動詞有三類:一般實義動詞[如(8)a中的fleo]、體標記[如(8)b中的hbbe]和情態(tài)動詞[如(8)c中的sceal和(8)e中的sceolde]??傮w上,話題、賓語、主語、狀語、助動詞、實義動詞等成分之間語序比較“混亂”。而這樣的語序在現(xiàn)代英語中全都不合語法。在現(xiàn)代英語中,如果句中存在話題化和焦點化成分,語序應(yīng)該如下(省略號代表其他可能出現(xiàn)的成分):
話題化成分+主語+助動詞+主動詞+賓語……
舉例如下:
(9)a.Asformyson, I should teach him to be upright.
b.Thebook, he has mailed.
c.BeansI like, butcornsI don’t.
(9)a-b中每個例句的句首成分即為話題化成分,其中(8)a中的my son還需復(fù)合介詞as for引出,(8)b中的話題化成分與(8)a一樣,話題化成分需要與主句之間用逗號隔開,(8c)中的焦點化成分beans不需與其他成分隔開。在限定動詞前面的成分不再是話題而是主語。從(8)類V2句法發(fā)展為(9)類現(xiàn)代英語句法,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仔細梳理歷史語料發(fā)現(xiàn),這種變化是隨著助動詞的發(fā)展和助動區(qū)的形成而出現(xiàn)的。下小節(jié)詳論。
2.3助動詞的去話題化功能
顧名思義,去話題化(de-topicalization)指的是從話題成分變成非話題成分的過程??疾熘鷦釉~的發(fā)展歷史,發(fā)現(xiàn)它們均使其前的成分從話題變成了主語,最終導(dǎo)致V2語序的削弱。特別在現(xiàn)代英語早期(公元1500—1700年),這種變化愈發(fā)顯著。引發(fā)變化的主要動因一是主語的句法地位愈發(fā)重要,英語句法逐漸固化為S(M)VO(M代表助動詞):二是隨著助動詞的發(fā)展成熟,主語逐漸成為助動詞內(nèi)含的主觀義的承載體;三是隨著作為功能核心的助動詞的發(fā)展,其后必須使用動態(tài)成分成為其功能論元,TP域發(fā)展成熟,主語作為外論元必須出現(xiàn);四是主語和話題的區(qū)別越來越大,英語逐漸從話題突出型語言變化為主語突出性語言。下面一一闡述:
2.3.1主語地位的凸顯對V2語序失落的影響
早期英語句法多數(shù)呈V2語序和話題突出,主語的地位是不明顯的,體現(xiàn)在主語省略、主語處在句法中不太顯眼的位置、主語帶與格。如:
(10)a.Numgeapegetimian,pteowersumahsige,hwi…
now may easily happen that you(GEN.PL) someone ask why
‘it may well be that one of you will ask, why…’
(?Let 2(Wufstan 1) 147 122. 11)
b. …ponnescealpespowan&pebetlimpen
…then shall you(ACC/DAT SG) succeed and you/the better happen
‘…then you shall prosper and it will go (the ) better for you’
(HomU 14(Holt) 4)
(10)a的主句缺少主語,現(xiàn)代英語譯文的主語it是后期之物,而(10)b的主語pe帶與格(DAT即dative與格)或者是賓格(ACC即accusative,賓格),這種情況下的主語身份是值得懷疑的,因為與格名詞通常是接受者,賓格賓詞是賓語,分別在句中作間接賓語和直接賓語。
隨著早期英語句法在1200年前后從OV語序變位VO語序,主語S逐漸固化在句首,隨后發(fā)展了形式主語it和there(Denison, 1993),作為附綴成分的代詞不再受到COM或者限定動詞的“壓制”,而成為獨立的語音形式。英語句法的語序成為SVO,主語地位得以凸顯,成為必不可少的成分,并使話題成分逐漸邊緣化,英語句法的基本語序成為“話題+主語+限定動詞+賓語……”,限定動詞退居第三位置,V2語序消失。為什么主語的地位會被凸顯?這與助動詞的發(fā)展及其主觀性的承載功能有關(guān)。
2.3.2助動詞的發(fā)展與V2語序的消失
助動詞中的情態(tài)動詞、完成體標記have均有較強的主觀性,在前期的研究中(劉曉林 等,2017),我們把情態(tài)動詞和完成體標記have統(tǒng)一稱為主觀性語法成分,它們的共性之一是具有較強的主觀性。觀察下面的例句:
(11)a. Hemaylike it.
b. Hecando it.
c. Itmusthave rained since the ground is wet.
d. Theyhavedone it.
(11)a中的may表示可能性,(11)b 中的表示能力。不論是能力義還是可能義,其載體均是主語he;(11)c中的must表示“推論性必然(inferred certainty)”,推論的主體盡管是不在句法中的講話人,但是講話人以主語it作為must內(nèi)含的推論主觀義的載體;(11)d中的have表示完成,其發(fā)展歷程是“物理空間擁有某物”演化為“時間域內(nèi)‘擁有’某事件”(Locker, 1954;Heine, 1993等)。既然是“擁有”,就必須存在一個主體,該主體除了主語別無選擇。因此,主語的必用性既是一種句法需求,也是一種語義表達的需要。
早期英語的助動詞尚處于發(fā)展初期,其主觀性尚不足以“強制性”地要求主語與之共現(xiàn),加之那個時期的形態(tài)還比較發(fā)達,主語不需要與助動詞相鄰,話題就取而代之與助動詞相鄰,成為V2語序。當(dāng)主語成為助動詞內(nèi)含的主觀義的載體并置于其前面時,V2語序必然消失。
2.3.3 TP域的發(fā)展成熟與V2語序的失落
現(xiàn)代英語的句法分為三個區(qū)域:CP、TP和VP,圖示如下(van Gelderen, 2013: 204):
(12)是疑問句can you tell the news?的句法結(jié)構(gòu)圖,CP是Complementier Phrase的縮寫,屬于語用域,通常用來放置話題、焦點、語力(含疑問詞、與主語倒裝的助動詞如do、情態(tài)動詞和體標記have);TP是Tense Phrase的縮寫,屬于語法域,用來放置情態(tài)、時、體、態(tài)等范疇;VP包括使役、主動詞和補語等。
主語處于TP的指定語位置(Spec-TP),話題處于CP的指定語位置(Spec-CP)。早期英語中Spec-TP常??杖?,而現(xiàn)代英語的Spec-CP常常空缺,用表示,表明早期英語主語不發(fā)達,現(xiàn)代英語的話題不發(fā)達。本句中的情態(tài)動詞can從TP域移到了CP域,移位的動因是為了構(gòu)成疑問句。
當(dāng)情態(tài)動詞、完成體標記have、代動詞do和系詞be發(fā)展成熟之后,英語的助動區(qū)也發(fā)展成熟,助動區(qū)的指定語位置必須由主語充當(dāng),然而早期英語卻不是如此。如(10)a的句法結(jié)構(gòu)為(13):
TP域的發(fā)展,導(dǎo)致主語成為必用成分,如果話題在前,其次為主語,然后才是限定動詞,從而淘汰了V2語序。
2.3.4主語突出型語言與V2語序的失落
助動詞的發(fā)展,逐漸使英語成為句法化語言。句法化語言往往從話題化語言發(fā)展而來。Burridge(1993)(劉曉林 等,2015:301)勾畫的兩者的轉(zhuǎn)化關(guān)系如下:
圖2 主題突出和主語突出的歷時變化
該圖顯示,主題突出發(fā)展為主語突出,可經(jīng)由兩種路線:(a)先變成主語和話題均突出的語言,或者(b)先變成主語和話題均不突出的語言。反之,主語突出發(fā)展為話題突出,也可經(jīng)由這兩個不同的路線。
盡管話題突出與主語突出可以相互轉(zhuǎn)化,但是歷時演化的角度著眼,英語的確是從話題突出發(fā)展為主語突出,其中的動因大致歸結(jié)為:第一,助動詞和助動區(qū)的發(fā)展,使主語成為緊鄰成分,話題成為“疏遠成分”,限定動詞退居第三位置,V2語序失落;第二,英語一旦步入“話題+主語+限定動詞+主動詞+(賓語)……”的發(fā)展道路,主語就愈來愈發(fā)達,體現(xiàn)為在中古英語之后,形式主語it、there的出現(xiàn)和必用性增強,一些動性很強的動詞如take、construct等也能通過轉(zhuǎn)類法(conversion)變成名詞主語,一些特殊句式如硬移位(tough construction)、中動句、被動句的發(fā)展,使主語的語義角色多樣化。這些原因?qū)е掠⒄Z的主語愈發(fā)突出,話題的句法地位降低。
本文通過梳理文獻,發(fā)現(xiàn)三種動因?qū)е略缙谟⒄Z的V2語序在1400年前后消失:形態(tài)削弱、語用-驅(qū)動特征的削弱和語篇敘述方式從有界型到無界型的轉(zhuǎn)變。然而,過去的研究卻忽略了助動詞和助動區(qū)的去話題化功能和主語的句法化功能。助動詞使英語的助動區(qū)發(fā)展成熟,TP的指定語位置必須由主語充當(dāng)。助動詞內(nèi)在的主觀性必須使用主語作為載體,從而使主語成為必用成分,附綴代詞變?yōu)楠毩⒌恼Z音成分,形式主語的發(fā)展等因素導(dǎo)致話題的重要性降低,限定動詞退居第三位置,這些因素共同導(dǎo)致V2語序的失落,并使英語成為主語突出型語言。
與鄰近的德語、丹麥語等相比(Roberts, 2007),只有英語發(fā)展了成熟的助動區(qū),成為主語突出型語言。德語還處在話題突出型階段,V2語序很明顯。令人十分驚奇的是,只有英語出現(xiàn)了發(fā)達的助動區(qū)和主語突出特點,這使英語走上了一條不同于其他日耳曼語言的獨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