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2-0140-01
當下中國社會的科技化現代化程度已經很高,各種崗位對于人才的要求也就水漲船高,過去應試教育下培育出來的只會理論知識的學生顯然已經無法適應目前多變的社會發(fā)展,所以我們在進行人才培養(yǎng)的時候就需要考慮的更加全面。如何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如何樹立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這都是我們教師必須要考慮到的在全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下,動手操作能力是小學階段培養(yǎng)的重要能力之一,這方面的培養(yǎng)手段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努力,開拓進取,對小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進行高效的培養(yǎng)。
1.動手實踐操作的有效性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動手操作對于學生們提升學習能力,主動參與學習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能夠加深孩子們對于學習的知識的理解,從而真正的讓他們將知識學透。一般的卷面考試只能反應孩子們這段時間有沒有認真聽課,而無法反應出他們對于知識的應用水平,更體現不出孩子們是不是真正的掌握了知識,所以我們在以后的工作中,還需要讓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夠讓學生意識到,數學并不是孤立于生活之外的,而是來源于生活,這樣就能夠讓學生燃起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成果,這對于以后孩子們接受更高層次的數學教育也是非常有好處的。動手操作能力絕不是讓孩子們去做那些超出了年齡范圍的,超負荷的事情,而是說讓他們在生活中去發(fā)現和數學有關的概念、應用或是原理,自主建立起一個數學知識網絡,從而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很好的記住之前的知識,也能夠更加輕松的把所有學過的知識相結合,并加以利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還能夠不知不覺的培養(yǎng)出自己的自主學習意識,只有孩子們愿意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我們的教學才能事半功倍,這對于學生整個十幾年的學習生涯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在走上了工作崗位后,這種能力也能為他們提供持續(xù)性的知識學習,以適應不斷發(fā)展變化的社會需求[1]。
2.教師注重合作實踐活動的創(chuàng)設,提高有效性
受到過去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目前還是有許多教師不能夠將素質教育推行開來,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手段,教師在臺上講述所謂的重點難點,學生只負責在下面一味地記錄和死記硬背,對于課后訓練也是采用死板僵化的題海戰(zhàn)術,一遍一遍的堆砌著相同的題型。我們可以看出,在整個的學習過程里面,其實孩子們一直都處于弱勢地位,沒有主導性,也談不上自主學習。這樣的教學方式只能讓孩子們對于數學產生厭煩或是抵觸情緒,沒有任何的優(yōu)點,數學知識對于孩子們來講,本來就非常的枯燥無趣,再加上這樣的灌輸式教育,學生就會對數學學習非常不耐煩,所以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就要對于這種陳舊的應該更新換代的教學手段進行改良,而在不斷的探索發(fā)現中,互動教學就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手法,我們在應用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具體情況,比如孩子們的思維差異、智力因素以及心理特征,從而設計出符合孩子們發(fā)展特性的互動教學內容。舉個例子來說,在我們講授到了"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這個知識點的時候,不要一味地對學生進行灌輸,而是要鼓勵學生們自己進行思考,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長方形是不是也有同樣的性質呢?在給出一段時間進行思考后,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而后將不正確的答案糾正過來,這樣孩子們既動腦思考了,又得到了正確的知識。這樣的互動對于提升師生親密度和學生的信任度非常有幫助[2]。
3.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合理選擇操作方法
除了上述的增強互動性以外,我們還可以選用更為合理的教學手段和實踐方法以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隨著現在中國的社會經濟發(fā)展和現代化信息化的推進,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應用到的工具已經不再只是一支粉筆一個黑板,多媒體設備已經逐漸的被引入各個中小學校,這就是非常不錯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比如說,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將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概念和題目制作成生動有趣的動畫或是圖片形式的PPT,在吸引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能夠很大程度上改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探索精神的發(fā)展。
4.善于把握學生實踐操作的教學實際,保障實踐操作教學的有效性
為了做好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工作,我們還需要對小學階段的孩子們的心理特征有一個深入的了解,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索欲,這在為他們帶來了更好的事物接受能力的同時,也使得他們很難在一段時間內,安安靜靜的保持注意力集中,這對我們的教學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我們應該立足于這樣的實際情況,設計出能夠吸引學生興趣的教學手段,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舉個例子來說,當我們給學生們介紹分數的有關知識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學生們假想,如果將一個餅平分為四份,爸爸媽媽姐姐每個人一份,那么學生還剩下這塊餅的幾分之幾?如果學生不能夠通過想象對于這個問題進行解答,那么我們可以就地取材,用一張紙來代替餅,讓學生通過實際的觀察來學會知識[3]。
5.結語
總而言之,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努力創(chuàng)新,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點設計出符合實際操作的教學手段,培養(yǎng)出學生的動手實踐操作能力,從而為學生以后的發(fā)展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推動我國教育改革事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賈改敏.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初探[J]. 學周刊.2017(23) :102-103
[2]趙秀峰.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教學[J]. 學周刊. 2017(23) :88-89
[3]吳建梅.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J]. 學周刊. 2017(23) :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