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輝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2-0098-01
近年來高考中語文分值在逐步提高,語文作為一門基礎(chǔ)課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一門基礎(chǔ)課程能否打下扎實的基礎(chǔ)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小學語文更是基礎(chǔ)中的基礎(chǔ),在學習中的地位無需多言。小學語文教學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和語感。義務(wù)教育新課標中也提出了語文教學要以讀代講,通過朗讀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通過朗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從兩方面探討一下,(1)語文教學中朗讀的必要性;(2)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弊端,怎么樣朗讀才最有效。
1.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的必要性
1.1 朗讀一定程度上能夠加深理解,幫助記憶。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想要理解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內(nèi)容,首先要做的就是朗讀,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使文章的內(nèi)容在人的頭腦中產(chǎn)生印象,學生對課文有感情的朗讀,也能對文章中較深的內(nèi)容和語句有進一步的了解。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經(jīng)過反復朗讀,其中的意義也就顯現(xiàn)出來了,才能更好地領(lǐng)悟文章的含義和所要表達的主旨。
1.2 朗讀可以幫助學生記憶,俗語說:"熟能生巧。"朗讀對加深學生的記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只是老師單純講解,學生很容易忘記,而學生通過朗讀,無論是怎樣的朗讀形式個人朗讀集體朗讀還是角色,都可以把學生帶入情境這樣就很好地把平面的內(nèi)容立體化了,極大的提高了記憶效果。
1.3 朗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的教學應(yīng)該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這句話是《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里面提到的。而朗讀能做到的就是,使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朗讀,在不知不覺中記住課文中比較優(yōu)美的句子,從而運用到自己的寫作或者是平常的語言中,在無形中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yǎng)。另外朗讀能讓學生感知作者寫作中所運用的技巧,從而運用到學生自己的寫作中,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們通過朗讀不僅可以理解課文的深意,而且能夠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從這個角度來說,朗讀確實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取得進步。
當然除了以上幾點以外好的朗讀還可以其他幫助,比如提高鑒賞能力,提高識字能力,平時的語言交流能力等等。盡管朗讀如此重要,但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朗讀的作用卻達不到預(yù)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可能由以下幾方面問題造成。
2.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弊端
2.1 朗讀的目的性不強。小學階段年齡小,大部分人沒有形成獨立的思維能力,學習知識主要靠老師的慢慢引導,朗讀不是簡單地讀一遍文字,也需要老師的細心引導。教師通常在指導學生 朗讀課文時,強調(diào)有目的、有感情地朗讀某一部分或者把文中某個人物用形象地語氣讀出來,這樣的指導方式不能融入理解、感悟為一體,也就達不到朗讀的目的。在引導學生們朗讀課文的時,不能簡單的要求遍數(shù),要注重朗讀的質(zhì)量,要求他們對文章的內(nèi)容先進行簡單快速的理解,不同的句子帶著怎樣的情感或作者的當時的心情。只有通過有目的性地朗讀,才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思考,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幫助學生真正地理解一篇課文。
2.2 朗讀時間、機會較少。正常一節(jié)課40分鐘,平均到每個學生身上時間和機會就太少了。而且要求老師在課上合理地分配時間,基本字詞講解占用了大量的時間,留給朗讀的時間很少。課下一般的老師都會要求學生自己朗讀,但沒有教師的監(jiān)督指導,學生的相互交流,也沒有課堂上那樣的朗讀氛圍,能真的去認真朗讀的學生很少。這就造成朗讀時間不夠,學生無法從朗讀中得到鍛煉,亦無法發(fā)揮課堂朗讀教學的優(yōu)勢。
2.3 朗讀形式多樣,但缺少"心""情"。形式多樣如:男、女生讀,開火車讀,小組之間比賽讀、分角色朗讀等??瓷先ケ容^熱鬧,但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都是在走過場,既沒有明確的朗讀要求,只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wù),為讀而讀,沒有用心去讀,更談不上用情,只是有口無心地"念經(jīng)"。還有一個現(xiàn)象也非常普遍,就是朗讀教學只重視表面的讀,而不重視讀中的思考,教師經(jīng)常讓學生進行多元化的朗讀,但是卻缺少對課文內(nèi)容的有效思考,這種缺少"心""情"的朗讀只是表面功夫,學生難以真正領(lǐng)悟課文的內(nèi)涵。更難多朗讀形成興趣。
2.4 教師的指導不規(guī)范。教師通常不會對學生進行專門的朗讀指導,更多的是對某段內(nèi)容仔細分析后認為很重要,就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出來或者用某種語氣讀出來或者說朗讀的時候把某些詞句讀得音重些或者速度讀得慢些等等。諸如此類的做法被很多老師認為是朗讀指導,給人感覺摻雜了個人的主觀看法,長期采用這種看法對學生進行所謂的朗讀指導,導致以后學生遇到朗讀方面的問題時,不由自主地照著老師的思維生搬硬套,忽略了朗讀本身傳情達意的功能??梢韵胂?,這種不得要領(lǐng)的朗讀指導是無法真正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的。
2.5 學生性格各異。部分學生內(nèi)向還害羞,對課上朗讀訓練存在抵觸情緒,缺乏對朗讀訓練的興趣。學生的課業(yè)壓力大,朗讀訓練機會少,教師教學中忽視朗讀教學,這些都是令學生難以對朗讀訓練產(chǎn)生興趣的客觀原因。即便有些學生喜歡朗讀訓練,這些客觀原因也間接影響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影響學生朗讀的問題大概這幾個方面,當然還有其他原因如不喜歡朗讀、很少欣賞一些經(jīng)典作品、師少生多不可能對每個人都針對性地指導等等。
3.結(jié)語
在朗讀教學中,要求語文教師具備較強朗讀的能力,能在學生遇到不同的問題時給出及時準確的指導學生思考遇到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朗讀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讓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情感,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