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尊芝
柳青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中醫(yī)科,山東臨沂 276000
痔瘺是比較常見的疾病之一,痔瘺術后便秘更為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痔瘺術后便秘可引起術后傷口呈繼發(fā)性流血[1]。其主要臨床特征為:患者肛門旁變有一個潰口,潰口有時流出膿液有時不流膿液,但當患者過度疲勞的時候膿液會流出較多的膿液,患者嚴重時會有糞便流出,患者有良好的作息時間及控制飲食方面較好時膿液流出較少。其臨床表現(xiàn)為:脫出、便血、疼痛、排便困難及局部分泌物較多,從中醫(yī)學的角度來講痔瘺的主要發(fā)病原因為:是由外感風寒、燥、熱等因素所導致,現(xiàn)報道如下。
現(xiàn)隨機選取在該院治療痔瘺術后便秘患者36例,分成實驗組18例和對照組18例,實驗組包含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6例,年齡25~58歲,平均(41.5±1.2)歲;對照組患者包含了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 5 例,年齡 28~65 歲,平均(46.5±1.2)歲,兩組患者的病程、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單純藥物治療。實驗組進行四逆散合六磨湯治療,四逆散合六磨湯組成:芍藥5 g、甘草5 g、柴胡 10 g、枳實 2 g、檳榔 10 g、枳殼 15 g、大黃 10 g、木香 10 g、沉香粉 3 g、烏藥 15 g、杭芍 10 g,將藥方混合煎服,每服用一次添加沉香粉1 g,每日分3次服用1劑,1劑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1~2個療程。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和分析。顯效:患者在2 d內自主排便一次無排便困難等情況;有效:患者在3 d內自主排便一次,有偶爾排便困難等情況;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00%。
該次調查涉及數(shù)據(jù)均輸入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組間計數(shù)資料如治療情況等應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18例患者進行單純給予藥物治療,其中顯效人數(shù)為5例、有效6例、無效7例,其治療有效率率為:61.11%;實驗組給予四逆散合六磨湯治療,其中顯效人數(shù)為12例、有效4例、無效2例,治療有效率率為88.88%。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治有效率比較
痔瘺術后便秘在肛腸科是比較常見的并發(fā)癥,其臨床特征為:患者肛門旁變有一個潰口,但無明顯疼痛,但是在潰口流膿不暢通或潰口封閉后,導致瘺管的壓力增大,從而出現(xiàn)墜脹及疼痛感,如膿液流出后可明顯感覺墜脹和疼痛感消失或減輕,患者嚴重時,會導致痔瘺內口變大,糞便可流入,在排便時疼痛感明顯[2]。到目前為止,沒有研究報道可證實痔瘺的發(fā)病原因,根據(jù)臨床治療研究顯示,粗暴檢查及異物、外傷均可導致痔瘺發(fā)生,痔瘺術后便秘是由于其氣血不暢、肛腸等組織受到損害、因術后肛門疼痛而控制或不敢大便、長期臥床從而減少活動量等導致[3]。痔瘺又分為單純低位性痔瘺、單純高位性痔瘺、復雜低位性痔瘺、復雜高位性痔瘺這四種,其單純低位性痔瘺:患者肛周只明顯可見一個瘺管,可通過外括約肌的深層以下,痔瘺內口在肛竇附近[4];單純高位性痔瘺:患者肛周只明顯可見一個瘺管,可穿透外括約肌的深層以下,痔瘺內口在肛竇附近;復雜低位性痔瘺:患者肛周只明顯可見兩個及兩個以上瘺管,瘺管在外括約肌的深層以下,痔瘺內口在肛竇附近;復雜高位性痔瘺:患者肛周只明顯可見兩個及兩個以上瘺管或分枝竇道,瘺管主管道在外括約肌的深層以上,有單個或多個痔瘺內口,痔瘺病情復雜,常見的臨床治療為手術治療方式為主[5];藥物治療方式為輔,在肛瘺術后出現(xiàn)便秘的幾率也比較大,在以往單純給予藥物治療,治療效果不是很明顯,所以在該次治療中采取四逆散合六磨湯進行治療其治療效果顯著,舉例說明:患者女,48歲,于2016年12月2日在該院進行外痔手術,患者在術后3日內均進食面條或者稀飯1兩、蔬菜少量,3日后因怕大便疼痛而少量進食,在12月12日時告知醫(yī)生術后一直沒有大便,且有腹部脹痛等不適感,有便意卻便不出來,便時肛門疼痛,但無便血。經檢查后證實術后情況較好,傷口正常、無水腫及滲血、有少量炎性分泌物,腹部無腫塊但膨隆按壓無反跳痛,經診斷為便秘,經四逆散合六磨湯治療,每日分3次服用1劑,1劑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后見效,大便通暢無便血及疼痛感。方劑當中的沉香粉可降氣;烏藥可行氣;木香可合五臟及通氣;大黃可以降低平滑肌中的蛋白含量,從而可以消除抑制肌動蛋白絲移動的作用,從而促進胃腸道運動?;颊咄ㄟ^四逆散合六磨湯治療痔瘺術后便秘,從中醫(yī)角度出發(fā)對疾病進行治療,其效果良好。在該次治療中也發(fā)現(xiàn),對照組18例患者進行單純給予常規(guī)藥物治療,其中顯效人數(shù)為5例、有效6例、無效7例,其治療有效率為61.11%;實驗組給予四逆散合六磨湯治療,其中顯效人數(shù)為12例、有效4例、無效2例,治療有效率為88.88%。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痔瘺術后便秘治療中,可采取四逆散合六磨湯進行治療,其臨床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1] 衣蘭娟,梁寧霞,田琳,等.不同濃度氫溴酸檳榔堿對結腸平滑肌細胞鈣離子移動和收縮力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06,14(2):75-78.
[2] 隋楠,田振國.助陽通便湯對慢傳輸型便秘模型小鼠結腸組織中5-HT受體、VIP分布和表達的影響[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16(5):32-36.
[3] 汪興偉,劉海峰,房殿春,等.便秘大鼠結腸黏膜上調蛋白質的分離及鑒定 [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7,29(17):1663-1665.
[4] 朱金照,冷恩仁,陳東風.木香對大鼠胃腸運動的影響及其機制探討[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脾胃雜志,2000,8(4):236-238.
[5] 王軍,羅茂紅.生物反饋治療頑固性功能性便秘的臨床研究[J].中國肛腸病雜志,2002,22(1):32-34.